- 上海人 [2018/01]
- 邓朴方出逃与斯诺登有关 [2013/07]
- 澳洲女子沙滩足球(三俗,18以下免) [2011/05]
- 喜事 [2017/03]
- 开学了 [2017/09]
- 上海,有钱,就是这么任性! [2014/12]
- 不知说什么好 [2015/11]
- 上海(中国)与纽约(美国)-壹个多月的耳闻目睹 [2015/06]
- 新上海人 [2015/06]
- 美国小镇 [2017/06]
- 也谈死刑犯(慎入) [2009/05]
- 陋习难改 (内容可能令人恶心,慎入!) [2011/02]
- 大排档 [2013/09]
- 战争,美国 [2016/01]
- 金茂 [2017/06]
- 遇巩俐 [2012/06]
- 少婆婆妈妈(慎入) [2012/05]
- 畅所欲言 [2011/08]
- 背后有个强大的祖国 [2012/03]
- 古稀回味 [2013/03]
- 我看文革 [2011/08]
- 姑妈 [2010/10]
- 民族大义 [2012/08]
- 致六三 [2012/06]
- 赞三俗 [2011/10]
- 我的好友 [2012/02]
- 贝壳村亲近自然亲近你我夏令营之达人秀---蝶恋花 [2012/07]
- 叶说毛 [2012/07]
- 中国,美国和其他 [2010/07]
- 岁月痕1 [2009/04]
不知道当今最热门的科学是啥。凭自己想当然大概是 IT 之类,这不,Apple Watch 又出来了,有点好玩,但眼与手指的老化,恐怕捧不了这场了。
那 50 年代末到 60 年代初在中国又是什么课题最热门呢?就是出饭率!
那可真是全民动员啊,科学家,教师,医生,工人和农民全钻在这里面,报上天天有新消息,某地某人,又发明了新煮饭法,出饭率达到怎么怎么的新纪录,口感又与正常饭无异。。。。。。家家就依葫芦画瓢。第二天报上有叫好的,也有说不咋的。当初自己也算半个知识份子了,暗中琢磨,那碳水化合物的分子没增加,营养与总热量不会无中生有,不就等于饭后喝点水吗。
当时上海还算不错的,大人大多有将近 30 斤粮食一个月,按现在的胃口是吃不完的。但那时每人每十天(一旬)是二两肉,食油是每月 4 两,相信总供给是远远低于人体基本需要的,所以饭是从来不可能吃饱的。记得试过一次,连吃七碗,一斤四两米,觉得还能吃,那是在乡下劳动时。所以家里尽管互相非常照应,但饭还是必须由妈妈盛好,自己是不能添饭的。很少有人走亲戚,如果有,那是一定要带米的!
那种出饭率高的尝过,太难吃了!后来粮店又用红薯(上海叫山芋)充粮食,一斤粮票可以买六斤红薯。倒不算吃亏,但肚子涨,屁多!后来到农村与农民说起,他们愣住了,说政府对上海人太好了。他们真的是树皮草根过来的。浮肿病个个有,饿死也不少。
很快出饭率,也就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了。
这样的日子,牙一咬,过来了。后来的文革,政治上的恐怖,牙再咬咬,也过来了。中国百姓的忍受力也太惊人了,所以什么中国崩溃论,我是不相信的。民族的这种坚韧性,什么困难也能克服,无非一些雾霾地沟油而已。除非太阳落下来,哦不,地球遄到太阳上去。那才活不下去。
美国崩溃论也天天叫,前一阵子什么金融风暴,数字吓人。那段时间我也什么都没感觉到,不知别人怎么样。GDP 上不去,甚至下降 5%,又怎么样。总不会吃糠吧(有人为减肥或健身那是另一会事)!
今天去法拉盛拿签证,顺便理发。车子动弹不得,付费的停车场也一位难求。小小一个门面都要两万租金,可无论便利场所或高档饭店都高朋满座,笙歌艳舞。什么本事也没有,也不懂英文,找个小工打打,两三百刀一天。你崩你的溃,我喝我的酒!看看摄影虫刚发表的法拉盛,哇,真繁荣啊!曼哈顿也不用说了,就是底特律,我也常去。只觉得加州的干旱该想个法子。
即使是西班牙,希腊,我也没见饿死的。看见那些危言耸听的专家,总觉得他们没活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