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人 [2018/01]
- 邓朴方出逃与斯诺登有关 [2013/07]
- 澳洲女子沙滩足球(三俗,18以下免) [2011/05]
- 喜事 [2017/03]
- 开学了 [2017/09]
- 上海,有钱,就是这么任性! [2014/12]
- 不知说什么好 [2015/11]
- 上海(中国)与纽约(美国)-壹个多月的耳闻目睹 [2015/06]
- 新上海人 [2015/06]
- 美国小镇 [2017/06]
- 也谈死刑犯(慎入) [2009/05]
- 陋习难改 (内容可能令人恶心,慎入!) [2011/02]
- 大排档 [2013/09]
- 战争,美国 [2016/01]
- 金茂 [2017/06]
- 遇巩俐 [2012/06]
- 少婆婆妈妈(慎入) [2012/05]
- 畅所欲言 [2011/08]
- 背后有个强大的祖国 [2012/03]
- 古稀回味 [2013/03]
- 我看文革 [2011/08]
- 姑妈 [2010/10]
- 民族大义 [2012/08]
- 致六三 [2012/06]
- 赞三俗 [2011/10]
- 我的好友 [2012/02]
- 贝壳村亲近自然亲近你我夏令营之达人秀---蝶恋花 [2012/07]
- 叶说毛 [2012/07]
- 中国,美国和其他 [2010/07]
- 岁月痕1 [2009/04]
虽然每个称号都让人震撼,也展示了中国桥梁工程的壮丽和高超智慧,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一种反应。但仍然要说,这个投资近1000亿、工期8年的超级建筑仍然是个“银样蜡枪头”,不能给珠江两岸老百姓带来任何实在收益。
桥是要用的,不是给人看的,了解这座桥的建设史,对珠三角地理位置熟悉的人认为这座桥“毕业即失业”的可能性很大,
好多人看到这个新闻的第一反应是,哇塞,如此壮观,一定要去这桥上兜兜风,你带着钱,我带着你,骑上自行车,领略这从未见过的海上世界。好吧,就依你,那怎么去呢?首先得去珠海,珠海怎么去?我也不知道,走深中通道或者深茂铁路(不好意思,都没建好)!不管了,车到山前必有路,先假设我们到了珠海,第二天准备上桥,才知道要办港澳签证,好吧,先回家办好港澳签证再上桥,对不起,自行车先扣下来,没有自行车道。那就自己开车,也可以,先上个粤港两地牌照,也不贵,大概75万,还得找中介(所以这桥也不是给香港人民建的,有几辆香港车有两地牌照呢),不怕,有钱就是这么任性,假设75万牌照弄好了,上路吧,人家香港是左行车道,不知道怎么开,还得兜回珠海。所以这桥到底是给谁造的,谁来玩,怎么玩,不知道三地投资方整明白没有。
建设一座桥的意义在于方便两地人民,促进珠江口两岸人流物流互通互融,这才有意义。但港珠澳大桥连接的是香港(珠江东岸)、珠海和澳门(珠江西岸)三地,简单的讲是连接了香港去珠江西岸的路,并没有真正边接珠江两岸。香港汽车保有量73.7万辆,澳门11.9万辆,珠海汽车保有量53.1万辆,三地相加汽车保有量130万辆,远远不到深圳汽车保有量320万辆的1/2,而且因为两制关系,两地牌照车比例极低,上桥车辆更少,建成之后马上沦为一座“空桥”,也算是“毕业即失业”的典型。到时候只希望于出口货车能够弥补这个缺憾,不过以珠江西岸的贸易量,仍是镜花水月。
今时不同往日,曾经作为大陆经济发动机引擎之一的香港,在整个80年代到90年代期间的确有着与其面积不相称的巨大能量,香港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中国政策调整产生了化学反应,以弹丸之地推动整个中国的发展。但97之后的香港,产业空心化非常严重,已没有能力辐射珠海。而香港最强大的金融、物流与贸易产业,远有上海气势逼人,近有深圳暗中角力,自身经济地位堪忧。
现在香港人民已经没有钱去澳门赌博了,更也没有钱去珠海泡妞了,哪有能力辐射珠江西岸。
如果一定要建设,那么港珠澳大桥应该选择双Y方案(连接深圳、香港、珠海、澳门四地),香港接屯门,深圳接蛇口,走内伶仃岛和淇澳岛后连珠海和中山,再修一条陆地快线到澳门,这样才能发挥出最大效能,经济意义提升10倍以上,
2016年深圳与香港相比,在经济上的创造力已经超过香港,对珠西地区有更强辐射力,同时香港到深圳又多了一条快速通道。港珠澳大桥为什么没连深圳,比较权威的说法是香港小人,深圳被阴——这里不以阴谋论来说这事,事实求是的讲双Y方案才更有利于整个珠三角乃至广东经济的发展!对于港珠澳大桥单Y方案,深圳反弹力量是很大的,2009年就有人主张马上修建深中通道,现在深中通道已经开工,港珠澳大桥更被边缘化。
从高空看珠江口,连接香港澳门,犹如连接巨人的两个指甲盖,澳门加上填海面积也不超过30平方公里50万人,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到底能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益?这是一个完全可以预见的问题,大桥政治意义大于经济利益,毕竟,能把香港、澳门与内地一桥相连,足见我大中华有“夺天地造化之功”。从经济学上讲,珠江口本来来往船只多,航道非常紧张,搞个政治大桥一封,过往多大型集装箱船多不方便!珠三角产值是香港珠海澳门多少倍!丢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如果不从政治学上进行解释,实在找不到更好理由?现在只能寄希望于深中通道加快建设了,这是打通珠江两岸任督二脉的真正通道。
香港四大支柱产业,其它三大产业与港珠澳大桥没有太大关系,观光旅游却能与港珠澳大桥可以完美结合起来,总长55公里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一定非常漂亮,对于香港这个缺乏旅游资源的城市来说,可说是捡了一个金元宝,但从现在的规划方案来看,香港虽然意识到了,却没有更深刻的详细规划,如何在观光旅游上做文章,像在中间人工岛上建立赛艇基地,或者举行世界性的水上赛事,这都需要一个合理和长远的规划,且必须从建桥初期就要界入,如果规划得好,不见得会比香港的迪斯尼差到哪里去?
如果真要是造福社会,虽然大的决策已经出现问题,那就从细节上去优化体验,也算是给1000亿投资有一个交行,但官僚化思维仍然在作怪,建大桥是为了什么?缩短空间,提升效率。三地三检不是违背了这个基本原则?开车与步行的不同,一地三捡从技术操作层面来说相对要简单,数据也比较容易同步。如果在港珠澳大桥上这点都做不到,将来的广深港高铁不是又要扯半天皮,如果这样,珠三角交通一体化永远只是梦想。
港珠澳大桥基本上已经尘埃落定了,但仍然希望这个“超级工程”能为人类造福,2008年前的争论都没有为深圳争得一个接驳口,现在马后炮的意义也不大。只是用1000亿也算是大手笔,所以在作决策之时,如果操盘者能考虑一下整个区域的利益,就不用多花400亿建深中通道了,而且还有更宝贵的时间成本。幸好还有深圳通道,它能实在的解决珠江东岸、西岸的战略联系问题,不像港珠澳大桥,对大陆和广东省基本没什么贡献。
港珠澳大桥本来可以成为“珠三角城市圈”沿海最外环,从而构成一个真正的城市圈,现在的珠三角谈不上城市圈,因为最重要的两岸没有完成对接。现在是珠三角是一个A形城市群结构,广州是基地,深莞港线是一条边,中珠澳是一条边,虎门大桥是中间线,构成半个闭环,但虎门大桥明显担不起这个责任,所以有了现在的深中通道,但港珠澳大桥的连接,本来是可以将A形半封闭城市圈结构调整合为△形的真正城市群,从而为中国创造一个最有竞争力的核心经济圈,可惜由于地缘经济缺乏视野,现在这座桥失去了战略意义。
在今天,回望7年之前那个决定,港珠澳大桥很可能是一个世纪遗憾。这7年来,作为中原文化的飞地,倔强的深圳在广州和香港中间顽强崛起,俨然已成为珠三角的中心地带,港珠澳大桥没能让深圳边缘化,反而使得排斥深圳的港珠澳大桥被边缘化,这是现实与历史开的一个玩笑,但这个玩笑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不过幸好,珠江口还有一座深中通道在崛起。
港珠澳大桥似乎没能引起世界足够注意,但当局并不甘心。大量的宣传没能解决人们的疑惑。一味追求 GDP 和世界一流,就像那 G20 一样,绝不会像当局想象的那么成功!只为昙花一现,花那么多钱,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