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人 [2018/01]
- 邓朴方出逃与斯诺登有关 [2013/07]
- 澳洲女子沙滩足球(三俗,18以下免) [2011/05]
- 喜事 [2017/03]
- 开学了 [2017/09]
- 上海,有钱,就是这么任性! [2014/12]
- 不知说什么好 [2015/11]
- 上海(中国)与纽约(美国)-壹个多月的耳闻目睹 [2015/06]
- 新上海人 [2015/06]
- 美国小镇 [2017/06]
- 也谈死刑犯(慎入) [2009/05]
- 陋习难改 (内容可能令人恶心,慎入!) [2011/02]
- 大排档 [2013/09]
- 战争,美国 [2016/01]
- 金茂 [2017/06]
- 遇巩俐 [2012/06]
- 少婆婆妈妈(慎入) [2012/05]
- 畅所欲言 [2011/08]
- 背后有个强大的祖国 [2012/03]
- 古稀回味 [2013/03]
- 我看文革 [2011/08]
- 姑妈 [2010/10]
- 民族大义 [2012/08]
- 致六三 [2012/06]
- 赞三俗 [2011/10]
- 我的好友 [2012/02]
- 贝壳村亲近自然亲近你我夏令营之达人秀---蝶恋花 [2012/07]
- 叶说毛 [2012/07]
- 中国,美国和其他 [2010/07]
- 岁月痕1 [2009/04]
屋檐下用砖和泥砌了灶,挑水要到500米外的水井,很深,初来乍到,根本无法把水打上来,水质也就别计较了,很少能喝到清水的. 水井都在低处,回来是上坡,两桶水100多斤,第一天便把肩磨破了.二里地外有条小河(这里井和河常会干枯的),是我们洗衣的地方,我们带了肥皂,当地人多用木棒打.崔健唱”一无所有”,真让你遇到了还真难哪.当然没电,煤油也是一家每月一斤,晚上只能睡觉,否则便摸黑.酱油要到百里外县城才有,农民不擦屁股,一般干部用报纸. (记得一笑话说:农民开始用纸擦屁股了,城里人又改用纸擦嘴了,那是真的,农民不擦屁股的,起码我见到的是这样)我们拿42.5元加上粮食补助两人共有91元.穷得叮当响,可在当地是首富.
要活下去,只有自力更生.很快挑水关过了,学着种菜,养鸡.甚至做酒,打豆腐.发豆芽。当地木材多,学起了木工.打了几套家具.我们去前,本地干部只有放肥皂的板条箱放衣服.
同吃同住当时挺时髦的,我们搬去一家农民家里,孩子和他们混熟了,房东的孩子会捉蚱蜢用火烧了给他们吃,据说挺香的.其实营养也不错.什么插秧,割稻子这些都是家常便饭.抗旱也是三天两头的活
陆陆续续来了许多大学生,中山医学院,贵阳医学院,把个卫生院搞热火了,也开展了工作.当地疟疾猖狂,主要是灭虐.农民也穷,不到万不得已也不上我们这儿来,来了都是棘手的,剖腹产是最常做的手术.也做过造肛术.反正遇到什么做什么.手术室也是油灯高挂,挑灯夜战时,家家把孩子也带到手术室以便照顾.开始什么也没有,慢慢有了配血的,麻醉的.的确做了些事.现在当地反而更少医生了.
农民都是少数民族,水族或布依族,很多不会汉语,我们也学了”水话”.星期天是赶场日(赶集).农民都把农产品挑来卖钱,然后买些盐和煤油,他们基本上就买这两样东西,其它都自己生产或不用.我们会买些菜,有时买只鸡,还有蛋.当地葵花子特好,一毛钱三盅.我们总是尽量搞得很满,今天想来真对不起农民,他们多穷啊.写到这里我抑制不住流泪了,现在他们还穷啊!穷得你们(因为我知道)无法相信.有些与我熟的农民问我,”你为什么来这里啊?用枪逼我都不会离开上海的,我没去过上海,但我知道那里好.”
当时火车从都匀到上海是32.60,我们差不多一半寄回上海养老人,其余化完,那车票是天文数啊!一封信来回一个月,尽管是过时消息,我们还是如饥似渴的盼望.真是夜夜梦家乡啊!
附近有个劳改农场,他们倒不时有电影放映.我们会带着小板凳,背着孩子,步行十几里去看地道战,地雷战之类的影片.当然是摸黑爬山,但人多,路上倒也不寂寞.
我们常去农民家出诊,路远,多就在他们家吃饭了,根据病情及富裕程度,或许炒几颗黄豆,也可能杀只鸡。有贵人,他们多半会放很多盐,虽然盐不贵,但以前他们没盐,(看过“山间铃响马帮来”吗?以前都靠马拉盐来的,很贵)只有来了贵客才放盐,习惯延续下来了。
他们既无水电,也没下水道,垃圾箱。实际上没任何废物产生,对环境一点都不污染,万物都循环使用,这点倒符合今天的趋势。他们连布都不买,自己种棉花,纺纱,织布,染色。现在时髦的那种蓝色印染(第五大道卖很贵呢)就是此类产品。每天清晨两点妇女得起来冲米(去稻壳)。没钟表,但很准时。准备一家一天的食物。小孩都背在肩上。我们后来也学会了,还买了个极漂亮的背袋,布依族的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