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人 [2018/01]
- 邓朴方出逃与斯诺登有关 [2013/07]
- 澳洲女子沙滩足球(三俗,18以下免) [2011/05]
- 喜事 [2017/03]
- 开学了 [2017/09]
- 上海,有钱,就是这么任性! [2014/12]
- 不知说什么好 [2015/11]
- 上海(中国)与纽约(美国)-壹个多月的耳闻目睹 [2015/06]
- 新上海人 [2015/06]
- 美国小镇 [2017/06]
- 也谈死刑犯(慎入) [2009/05]
- 陋习难改 (内容可能令人恶心,慎入!) [2011/02]
- 大排档 [2013/09]
- 战争,美国 [2016/01]
- 金茂 [2017/06]
- 遇巩俐 [2012/06]
- 少婆婆妈妈(慎入) [2012/05]
- 畅所欲言 [2011/08]
- 背后有个强大的祖国 [2012/03]
- 古稀回味 [2013/03]
- 我看文革 [2011/08]
- 姑妈 [2010/10]
- 民族大义 [2012/08]
- 致六三 [2012/06]
- 赞三俗 [2011/10]
- 我的好友 [2012/02]
- 贝壳村亲近自然亲近你我夏令营之达人秀---蝶恋花 [2012/07]
- 叶说毛 [2012/07]
- 中国,美国和其他 [2010/07]
- 岁月痕1 [2009/04]
大跃进与三年自然灾害
这两件事连在一起不是时间上的巧合,而是因果关系。
正在为总路线大唱颂歌的时候,饥饿与灾荒悄悄向我们走来了。农村比大城市早些,也严重多了。上海是不会饿死人的,但改变还是明显的。各种票证暂且放过不提。主粮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上海人爱吃大米(梗米),每人只有很小的比例,其余为籼米。后来80%为面粉。倒是加拿大进口的,只是当时上海人不太会做面食。但从此上海人也学会了吃和做面食。包子,馒头都不在话下。饺子也行,馅里也放粉条,蛋皮,韭菜,不似以前只懂猪肉白菜。红苕(上海人称山芋)也常搭配,六斤算一斤米的指标,倒也调剂口味。
最流行的词 – 出饭率!今天听来笑掉大牙,但当时人人专研,报上也介绍,科学家都来凑热闹。年轻人傻了吧?就是拿米先泡或炒,再蒸或煮。让一斤米变成4斤,5斤乃至6斤甚至7斤的饭。营养是一样的,但能撑肚子,让人感觉舒服些。那口味实在不敢恭维,嚼在嘴里一点不CUTE,入口即化。没有人再用普通办法烧饭了,都是蒸的,可以多出许多。今天我又喜欢它了,因牙不好,哈哈!
还有个流行病叫浮肿病。几乎人人都有些。我也请医生开了500克浮肿粉(主要是黄豆),吃着真香啊!
当然样样凭票,市面上只有那种叫“包心菜”的蔬菜,老得一定要切细丝炒才能咬得动。炒菜是用鸡毛沾油在锅里涂一下。走亲戚是一定要带米,菜的。打碎油瓶是几乎要死人的。我读书的学校到周末还能凭糕饼票换些“点心”(很少一点钱)。带回家去与大家分享。
姐姐第二个女儿生于那时期,有些奶糕供应。其实就是米粉做成的方块。姐姐在为她冲泡的时候,看到我在边上会塞一块在我嘴里,那香那甜。
过年会有特殊供应:一家一个鸡,一条鱼,一斤蛋。。。。。。记得一次妹妹去菜场帮忙,我乘机多买了一份,心直蹦跳。那时的生活只有两个字:饿和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