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东晓在美国的侵权官司始末 [2011/08]
- 假如历史上没有毛泽东 [2009/12]
- 福岛事件的真相 zt [2011/03]
- 美国对共产党员移民的态度 [2010/03]
- 拿日本护照去中国免签证 [2010/03]
- 三年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官方数据 [2010/07]
- 深圳联防队员强奸毒打女子续 [2011/11]
- 也谈飞夺泸定桥历史的真相 [2012/03]
- 为什么爱因斯坦会感叹钱伟长的博士论文? [2010/08]
- 洒洒黑色星期五的战绩 [2010/11]
- 洛杉矶附近 Oxnard 一日游 [2010/08]
- Palm Springs 过圣诞 [14图] [2010/12]
- 美国公民如何为国内父母申请美国绿卡?(1) -答友人 [2010/01]
- 买到了向往已久的好车 [2012/04]
- 毛新宇弱智? [2010/08]
- 双重标准,怎么服人? 读63唐骏造假有感 [2010/07]
- 说钱伟长是“两弹一星”元勋,不算错! [2010/08]
- 绿卡成了鸡肋 [2010/03]
- 奥巴马医改法案的详情 [2010/03]
- 为噢巴马医改辩护-答友人GOODOCTOR [2010/03]
- 今天是我的生日 [2009/12]
- 陈冲“转让”养女,网民猴急什么? zt [2010/02]
- 从贝壳村看谷歌的失败 [2010/03]
- 打架的,跟我上操场去! [2009/09]
网上流传 立即將微波爐丟棄 的文章,原作者其实是Raymond Francis
为什么“立即將微波爐丟棄是不对的”
1.有关微波炉的微波产生方式
文章上说:「太阳产生的微波与微波炉产生的微波有重大区别。这个区别在于微波炉是用交流电来产生微波的。 」我们找到更「细緻」的说法:「太阳所发的电波是不能产生磨擦性热 能的直流(direct current,即DC) ,谱频宽阔,而微波炉的是可製造磨擦热能的交流(alternating current,即AC) ,大部份型号用的电功率是900-1000瓦特(watt),谱频偏窄,能量十分勐烈。」(参见:用微波炉煮食有害的真相) 然则,不管是粗略的说,还是细緻的说,上面的说法都是有问题的。国立高雄师范大学物理系的黄建华教授指出,国际上规定家用微波炉的微波波长为122mm,对应频率为
2.45GHz不管如何产生,只要是同频率的电磁波其物理性质都一样,不因来源而改变,如果真要说差别,就是太阳产生的微波大部份被大气层挡住到不了地面来。
2.微波炉加热的方法 文章上说:「微波炉用交流电产生的微波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以每秒钟几十亿次的速度旋转,造成分子之间巨大的摩擦力,使食物迅速加热。人们通常以为微波食品是安全的。」 我们对照了一下,原文确实是用「旋转」(rotate),不过在另一篇微波有害论的文章中,用的却是「震盪」(oscillation)(参见ARE MICROWAVE OVENS A SOURCE OF DANGER?),在我们找得到 的中文资料裡,至少肯定了「震盪说」,有的批评者说这篇文章用「旋转」是错的,其实不是重点(否定这点也无法否定整篇文章),重点是在这个前提下,有害论者继续推论,「这种水份子每秒钟高达过亿转的磨擦,把食物的营养成份﹙特别是蛋白质﹚破坏,令食物变质。」
3.微波加热使食物变质? 接着上面的推论,黄建华教授质疑,其实加热食物就可能产生可能致癌的物质,但加热水分子(微波炉加热原理)温度,大约100度C,远不及炒菜产生的温度,可能致癌的物质应少之又少,又此频率之微波能量甚低,打断分子键结几无可能,又如何能让无毒物质变有毒呢? 大陆的媒体请南京亚泰微波能技术研究所所长陈金传分析,他也指出,「按量子力学的理论来解释,微波加热过程并未打破食物分子链的结构。只有破坏分子链的结构,食物分子分解成离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才会使原有食物分子发生化学性的变化。就目前可以证明的微波能量来看,还不足以发生化学性改变,产生新的不明分子也就无从谈起。」(参见:微波食品真的致癌?科技人员闢谣) 在kinnet医疗网中,大林慈济综合医院核子医学科的王昱丰医师也指出,用微波炉烹调的食物,理论上而言,微波只是能量的转移,并不留在食物之中,但就像烤的食物一般,是不是会引起某些蛋白质变性,目前并无定论。在香港食物环境卫生属介绍微波炉的网页中也提到,微波是不会透过食物传至人体。(参见: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kINNET国家医疗网) 谈到在微波炉的能量会不会留在食物中,ARE MICROWAVE OVENS A SOURCE OF DANGER?一文裡曾举出,有一位美国大学的「知名教授」曾写信到国会声明,「微波炉的能量是会累积,而且会伤害人体的。」但文中却没有说这名教授是谁,我们根据文后的注释1推测,这教授应该是指Paul Brodeur,这位教授在1989和1993年时出书,指控电线根本是「死亡电流」 (Currents of Death),在这本书中指控的「杀手」,其实不只微波,包括电线、雷达、录放影机、电脑萤幕以及所有一般的家用电器。 根据美国内华达大学教授Farley所写的文章记述,Brodeur的指控经媒体批露后,在当时的确造成了恐慌。不过,在90年代中期,已有超过上百篇的临床研究指出,癌症与电力所造成的磁场并没有关连。(参见:Power Lines and Cancer:Nothing to Fear 澹水河注:Farley教授的文章很精采,引经据典,说来毫不费力,可惜实在太长,如果全译出来,这篇报告就要长的不像话了。)
4.微波加热输血致死桉例 Raymond Francis文章所提到微波加热输血一事,因此导致病患Norma Levitt女士死亡的桉例,出自一篇更早发表的文章(参见Hidden Hazards of Microwave Cooking)这个桉例也在大部分微波有害 论的文章中,被广泛引用。 在Hidden Hazards of Microwave Cooking这篇文章中,只提到死因是「微波加热输血」。作者说血液加热是「常见」的事,为何微波加热就会出事呢?所以,一定是微波炉改了血液的分子结构!这一段「推论」(注意,不是科学证实的「结论」)是有问题的。 事实上,血液加热在医院是一件需要慎重为之的事,在国军台中总医院的网页中有关输血部分即写到说,「血液加温必须用专用之设备,(温度可控制在40 ℃以下,有温度计可供监视用,有超温警报器。)不 可用微波加热或用温水、热水直接加热,当加温不平均时,可能会造成溶血。」我们之前在查「纯液体都不能单独在微波炉加热?」时,就已经写过了:「台湾科技大学电子系教授陈守治指出,因水的传导不快,且微波炉是採用大能量集中且快速加热的方式工作,所以当使用微波炉单独加热水时,会使水杯中心位置的温度过高,但边缘的水温依然很低...」换句话说,家用微波炉加热血液的危险有两个,一个是「加温不平均」(虽然,比起隔水加热等方式,微波仍然要平均多了),另一个则是温度控制。(参见:国军台中总医院,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不是用「专用的设备」去加热血液,都是不安全的,单单以此桉例,就推论微波改变了血液的分子结构,是非常跳跃的推论方式。
5.瑞士皇家科技协会两个博士的研究 接下来是关于「瑞士皇家科技协会的发现」,这裡的译法也有一点争议,原文是写「the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ology」,大陆的反对者认为应该翻成「瑞士联邦研究所」,不过,也没关係,无关紧要。这个研究也是微波有害论的大重点,几乎每文必提。 这两位学者Hans Hertel和Bernard Blanc的研究发表于1992年,名称是「COMPARATIVE STUDY ABOUT THE INFLUENCE ON MAN BY FOOD PREPARED CONVENTIONALLY AND IN THE MICROWAVE-OVEN.」可惜的是我们只找到研究名称,没有找到研究本文。不过,在网路上大量转载的访谈中,有记载了大部分这个实验的细节,这个实验的实验只有八个人,其中一个还是Hans Hertel自己,他也是最老的一 个,其他志愿者大约都在20到30岁之间。Hans Hertel说他们这八个人被关在一个旅馆中八个星期,排除了吸烟、喝酒或作爱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数,然后,他们会给志愿者分别吃「生的牛奶」与「微波过的牛奶」、「生的蔬菜」与「微波过的蔬菜」,吃之前先抽一次血,吃完后再抽一次血。(参见:The Proven Dangers of Microwaves 大陆的批评文章说,这个实验非常的「粗糙」,除了样本太少,进食之后的抽血间隔也只有15分钟到2小时,并据此批评研究设计有问题(怎麽可能刚吃完东西就发生变化?)。不过我们一来没有找到原报告,二来在部分介绍的文章中只说「间隔一定的时间」(at defined intervals ),因此对这一部分的批评并不能肯定。但,只有八个实验者的样本,就一个号称「重大发现」的研究来说,研究的结论未免下得太过草率。(参见:谁说“微波食品有害健康”?) 在大陆的批评文章中还提到Bernard Blanc后来曾公开改变他对「微波有害论」的看法,这点是没错。在ARE MICROWAVE OVENS A SOURCE OF DANGER?一文中,就有记述此事,不过同一 篇文章中却又另爆「内幕」,说Bernard Blanc曾私下写信给Hans Hertel,说他公开表态是不得已的,因为有人要危害他的家人--这一点,因为没有其他资料佐证,只能存疑。
6.前苏联的研究与禁令 不管是看中文,还是看英文的微波有害论,我们都没有找到苏联相关研究与禁令的进一步资料。目前只能先存而不论。
7.微波令营养价值减少? 食物营养质减少的问题,其实只要食物加热都会,去年在我们站上就有一篇报导指出,西班牙国家科学机构的最新研究发现,绿色花椰菜在经过微波炉处理时流失的抗氧化分子最多,而用水煮和压力锅则是其次,最好的选择是清蒸,可以让抗氧化分子几乎没有损失。 (参见:微波炉处理食品 营养恐流失)台北医学院附设医院营养师陈建志在一 篇「微波炉杂谈」中就提到「和一般的加热方法相比(如煮与蒸等)﹐微波加热的维生素B群耗损率与一般加热法相近﹐维生素C耗损率反而比一般加热法低...」(参见:微波炉杂谈) Raymond Francis的分析大致如上,综合以上查证的事实,本文的可信度是有问题的。在查证相关资料时,我们也发现关于「微波有害论」其实还有很多论述,不过,如果再就这些论述进行查证,可能就要出书了,因此,目前仅就网路流传的Raymond Francis文章进行分析。
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