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谒曾文正公故居 [2008/12]
- 书魂傅国钦 -- 记我爷爷一些琐事 [2008/10]
- 中国造航母?先看一看美国参与二战造的航母是什么样子! [2009/03]
- 奥巴马,你不是男人! [2009/01]
- 坚守乡野终生习书----纪念傅国钦先生诞辰百周年 [2008/12]
- 《中国书法》杂志再次推介傅国钦 [2008/11]
- 优美雅趣的中国书法 [2008/11]
- 纪念毛泽东诞辰诗词欣赏 [2008/12]
回乡参加我爷爷傅国钦百周年诞辰纪念活动,友人提出一定要去看一看修复的曾文正公故居富厚堂,他说他虽然已经参观了三次,但是每去一次的体验都不一样,一次比一次深刻;故居的面貌也一次比一次不一样。于是,趁陪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博士生导师、原中国书协理论研究部主任张荣庆夫妇来娄底参观傅国钦书法艺术馆之际,与教育局彭局长,一中学和一小学的两位校长一道拜谒曾文正公故居富厚堂。
富厚堂又名毅勇侯第,坐落在湖南娄底双峰县,与湘乡市、湘潭县、衡山县、衡阳县毗邻。十二月的寒冬,天气却异常的暖和。汽车从娄底城区出发,走大约十来分钟的上瑞高速公路,和十余分钟的普通公路到达双峰县城永丰镇;再从永丰镇出发,大约开了半个小时的车程,其间走盘山公路翻过一座高山,我们一路欢欣来到了荷叶镇富乇村的鳌鱼山脚。
远远望去,在门前花岗石月台上,只见一些迎风招展的大清龙凤旗、湘军帅旗。帅旗为大的长方形,在鲜艳的朱红底上镶着黑色的小三角形边,当中写着一个刚劲有力的“帅”字。在这里飘扬的由于不是我们现在的国旗五星红旗,而看上去有一点点不自在。但那场景,却让人不禁遥想当年曾国藩率领湘军驰骋疆场的磅礴气势。
故居富厚堂前有一个巨大的荷塘,每年塘内长满了荷叶,“荷叶镇”因此得名。而于今残荷尽谢,物是人非。
曾国藩先后晋升为两江总督、直隶总督,诏加“太子太保”,封“一等毅勇候”,授“英武殿大学士”,升“光禄大夫”,谥称“曾文正公”。同治4年(1865年)秋,素无终身官场打算的曾国藩,准备先动员家眷回籍“立家作业”,自己以后再作引退。由曾国潢、曾国荃、曾纪泽经手主持,依照候府规模,花十年功夫营造了富厚堂。
富厚堂座南朝北,原称八本堂。取曾国藩“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的家训,后曾纪泽据《后汉书》“富厚如之”而改现名。
整个故居为当地旧时有钱人的砖瓦结构,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它由思云馆、毅勇侯第前门、宅东门、宅西门、全宅围墙、宅南藏书楼、宅北芳记书楼、八本堂、缉园十景等组成富厚堂建筑群,当地百姓称之为“宰相府”。
该府有东西两门。中门因为门楼很宽,所以并不显得很高大,门上有“毅勇侯第”四个大金字直匾。进了大门,便像北京的四合院。
在第二间屋大厅的正中齐屋梁处,用苍劲有力的柳体大书一块匾额:“勋高柱石”。这是同治皇帝御赐的。曾国藩61年风雨历程,曾国藩对大清社稷的“贡献”,全部浓缩在这4个字中。“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毛泽东和蒋介石一正一反,都对曾国藩推崇不已,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曾国藩一生在立德、立功、立言这三个方面的成就都让后人不得不正视!“无湘不成军”,由曾国藩的湘军而至今天的各路“湘军”,无一不展示了他的深远影响;经世济用、底蕴深厚的湖湘文化如果缺少了曾国藩,恐怕会暗淡许多!于今,一代中兴名臣的文治武功已随历史的风云飘去,但他所留下的一百二十八万字的煌煌巨著却仍在文化的高处和历史的深处熠熠生光,供后人去学习研究!
在富厚堂里,我们印象最深刻、最让人留念忘返的,莫过于藏书楼。藏书楼为坚实青砖结构,高三层。藏书曾达三十余万卷,超过近代史上著名的私人藏书楼,是近代私家藏书第一楼。藏书楼建于同治六年(一八六七年),分“公记”、“朴记”、“芳记”三部分,“公记”收藏的是曾国藩读过、批示过的书籍,以经、史、子、集、地方志、家藏史料及宋元旧椠为主;“朴记”收藏的是曾国藩长子曾纪泽常用书籍;“芳记”为其次子曾纪鸿夫妇藏书。曾氏藏书的独到之处,是由于曾氏家族本身与中国近代史的关系,从而保存了丰富的奏稿、书信、日记等家藏史料。《李秀成供词》副本就藏于 “公记”书楼。曾纪泽搜罗西洋文化、科技图书较多,从而体现了近代藏书楼的特色。曾家后裔代有英才,藏书楼功不可没!
看到这些书架,我们好象看到了曾家子孙在此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身影。站在第三层,视野开阔,读书练功久了,看看远天近水,使人气定神闲,从而可以再一次潜入书山学海中去。曾国藩对自己后代的教育是下了功夫的,他曾一再表示“不愿子孙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曾国藩的后代中,有长子曾纪泽,精通英语,曾做外交大使出使多国,他与沙俄谈判,成功收复新疆伊梨,且著述甚丰;次子曾纪鸿自学成才,著有《对数评解》、《圆率考真图解》、《粟布演草》等数学专著传世,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数学家;曾孙曾宝荪、约农留学英国,曾昭权、昭桓留学美国,他(她)们均学业有成。
民国时期,蒋介石对曾国藩故居的保护非常重视。富厚堂被当时的国民政府公布为“中华民国文物保护单位”。抗战期间,兵慌马乱,陈诚、蒋介石曾两次电令“就地驻军保护先贤曾文正公故宅”。一九四二年,曾国藩曾孙女曾宝荪重回老家富厚堂时,藏书楼还保存得非常完好,“书楼一尘不染,书籍琳琅满架”。
解放后,富厚堂曾被用作了当时的人民公社机关驻地。曾家卷帙浩繁的藏书,毁损的毁损,流散的流散,国内仅一部分被保存在湖南图书馆。所以我们在藏书楼看到的大都是空的书架及少数的复制品。毛泽东与曾国藩同为“三湘”雄才、文韬武略,生平深受曾氏政治军事思想的影响,却未对曾国藩故居加以丝毫保护。文革中,毛泽东的“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在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现实面前,作为私淑乡贤的曾文正公,也不能幸免。
庆幸的是,到1988年,双峰县政府将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湖南省政府将富厚堂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国务院公布故居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富厚堂正式对外开放。历史从一个原点出发,又重新回到这个原点,这也算是一个小小而有趣的规律了。据解说导游介绍,当地政府正在与湖南图书馆协商,企图将部分原书索回,这样可以“物归原主”了。
早已作古的曾国藩在近代中国历史上为我们留下很多。他文韬武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一生跌荡起伏,历经磨难;他创建湘军,挥师东进,平定太平天国。他一生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教育、思想文化诸方面都有成就。随着时间的推移,仰慕和研究曾国藩的人一定会很多。披上神秘面纱的偌大曾文正公故居,一定会吸引前来拜谒的人们聊发一通思古之幽情。
曾文正公,我对你深深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