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伤的芦苇祂不折断

作者:纪洞天  于 2011-2-23 10:26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杂谈|通用分类:原创文学

压伤的芦苇不折断

纪洞天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每当我吟诵起《诗经》中的这首诗时,我的眼前总会不由自主地会浮现出二千多年前的一幅美丽的画面:深秋,河边,一丛丛的芦苇迎风招展,白色的花絮上有晶莹的露珠在闪烁。一位英俊多情的少年看成到有个美丽的女子的身影飘然而过。他心急如火地沿着河岸往上游去追寻,因河水汹涌阻隔,只能朦胧地看到女子的裙裾飘在风中;他又顺着水流往下游寻觅,只是隐约瞥女子缥缈的幻影。这首诗的主人公自然是英俊少年与美丽女子,然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却是那一丛丛迎风招展的芦苇。芦苇是一种再平常不过的草本植物了,它不被人们注意,也不受到重视,它是那样的平平常常,朴实无华。然而它的适应性是那样地广泛,抗逆性又是那样的顽强,它是环球性的植物,遍布全世界,只要有水的地方,它就能生长。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入药,芦苇作为优良的牧草,它的饲用价值很高,嫩茎、叶子均为各种家畜所喜食,芦苇杆含有纤维素,可以用来造纸和人造纤维,芦苇可以说是全身都是宝。更可贵的是,芦苇还能保护湿地的环境,是一名不可多得的环保卫士。说来真奇妙,芦苇一向就生长在沼泽地,这已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事了,不足为奇。后来,人们才发现事情并不简单,原来芦苇一直在默默地氧化沼泽的底泥。芦苇就像是沼泽吸取空气的吸管,占地18平方米的芦苇每日所吸的氧气量相当于一个人的呼吸量。这就怪了,人有两个肺叶,芦苇连肺都没有怎么有那么大的肺活量呢?原来,芦苇植株内有一个独特的结构,由根、茎到叶部,细胞之间60%空间都可以通氧,所以氧气由叶部的气孔进入后就能迅速通到根部了。每当我读《圣经》中的《以赛亚书》四十二章第三节时,我的心中总会留下疑问。不是说,磐石难动,芦苇易折吗?为什么经文却说:“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呢?这不是矛盾吗?有一回,我参观了中国河北的白洋淀的芦苇荡才发现芦苇是何等的聪明。应当承认,单独的一根芦苇确实是脆弱的,无力的,微不足道的,只要大风一吹,就很容易折断了。但是芦苇从来不是会单独存在的,它们总是集群而生,聚众而长。只要有芦苇的地方,就是一簇簇,一片片,繁繁茂茂,蓬蓬勃勃,成林成海,风吹不断,浪打不倒。给人们留下了众志成城、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象。依靠群体的力量,芦苇茁壮生长,可是受了伤的芦苇为什么会不折断呢?其中的奥秘是什么呢?原来芦苇具有特殊的生理结构。如果芦苇的茎部被折伤或是压伤,茎部的表面有了伤口,这个伤口就会使植株内的水份蒸散的更快,降低植株内的压力,为了平衡植物内部与外面的空气压力,使更多氧气进入芦苇的体内,从而让压伤的芦苇能顽强地活着而不致于折断。上帝眷顾平凡的芦苇,使它在受伤时也能得到来自上天的祝福。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过: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不错,人确实像一根能思想的芦苇,他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能思想,当他看到受伤的芦苇却不折断时,他能不仰望神,赞美神吗?“他行大事不可测,行奇事不可胜数。”(《约伯记》5902-21-11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2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6 08:3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