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处着眼的中国人

作者:纪洞天  于 2012-3-25 04:22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杂谈|通用分类:原创文学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fareas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0400; mso-fareast-language:#0400; mso-bidi-language:#0400;}

大处着眼的中国人

 

                          纪洞天

 

     中国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大不相同的,中国人历来重视大处着眼,而西方人则傾向于细小的东西。中国人更多的是从各种关系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的,而西方人更傾向于从可以归入各个范畴的静止物体来看这个世界。简单地说,中国人看见森,西方人则见木。

     从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中西方之间的明显差别。

     中国人写信封总是先写国名、省名、市名、区名、街名,然后才是门牌号码、收信人的姓名,而西方人则是完全颠倒过来。就连姓名的写法,中国人与西方人也截然不同,西方人先写名后写姓,而在中国人看来,姓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忘不得,要先写,名是属于自已独有的,可以后写。

     再比如介绍个人的简历,中国人都是按照时间的先后的顺序来按列的,某年某月某日出生于何地,从小学、中学、大学一直到工作单位,而西方人则是开门见山就谈自已的特长、兴趣爱好,有何期望等等,很少追溯到大学以前的陈年旧事。

     中医与西医的思维模式是不同的。中医主张不要被一些局部的、细小的证候所束缚,看病要从阴阳入手,从五行入手,使视野大为开阔,通过望闻问切,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这样处理疾病就能游刃有余了。西医看病是得什么病吃什么药,该动刀就动刀,该打针就打针,不考虑那么多千丝万缕的联系。

     国画家与油画家也是不相同的。油画讲究写实,要刻画出事物的细微之处,画面填得满满当当的,没有留下丝毫的空白之处。国画家就不同了,国画中有没渲染的一部分,称之为留白。画家着墨时就要大处着眼,精心布局,未动笔而成竹在胸,留白旨在以无形胜有形,使画面空灵,画意深远,也就是藏笔,进入意到笔不到的境界。

      中国的京剧与西洋的话剧差别就更大了,话剧中一张椅子就是一张椅子,一个房间就是一个房间,而在京剧中一根马鞭,一兵一卒居然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这在西方人看来是匪夷所思的事,中国人却觉得合情合理。

      中国人喜欢下围棋,而西方人则下国际象棋,两者是大不相同的。国际象棋是一种消耗战的游戏,是以你死我活为目的的拼杀,因而这是王者的游戏,一位著名的国际象棋大师曾说过:国际象棋99%是战术性的。下围棋则讲究战略,从大处着眼,从全局出发,忌拘泥于局部而因小失大。围棋不以你死我活为目的和手段,即便下到最后也是双方共存,你有你的地盘我有我的地盘,其实围棋从生存角度来说没有胜负,双方是和谐共存的关系。俗语说:棋局小世界,世界大棋局,这是很值得深思的。

      清代学者陈澹然说过: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世;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是很有道理的。这也就是中国人看问题为什么会永远考虑阴阳两个方面的原因。老子说了: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中国人之所以要更上一层楼就是为了欲穷千里目

     中国人之所以要会当凌绝顶,就是要达到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中国人之所以发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感慨,就因为只缘身在此山中

     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中国人大处着眼的思维是一种深谋远虑的大智慧,这是古人留下的极其宝贵的遗产,是值得我们珍惜的。

                         08-03-11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3-4-28 02:0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