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猪肉不可吃(《圣经》中的科学之十一) [2009/03]
- 以色列人能走过红海吗?(《圣经》中的科学之十三) [2009/03]
- 筷子与刀叉的磨合 [2008/12]
- 什么地方的人最不怕死 [2009/01]
- 美国人分不清东西南北 [2008/12]
- 安然睡觉睡得香甜(《圣经》中的科学之十二) [2009/03]
- 在中国”内急”的洋女人 [2009/02]
- 都是茅台酒惹的祸 [2009/02]
- 爱情有如一张纸 [2008/12]
- 中国风水流入美国 [2008/12]
- 小布什的八大政绩 [2008/12]
- 神奇的圣经数:153 [2012/03]
- 圣经中植物的象征意义 [2012/03]
- 爱情的的两大要素:时与人 [2008/12]
- 色人 [2009/12]
- 取个啥洋名才好? [2008/11]
- 中国人与洋人的最大区别 [2009/01]
- 北大 ,你愧对司徒雷登! [2008/11]
- 寻找洋厕所 [2009/04]
- 未来是汉语的世纪 [2008/11]
- 感受悟女人 [2008/12]
- 你能当上美国总统吗? [2009/04]
- 天上掉下个博客妹 [2009/01]
- 想鱼目混珠的80后 [2009/02]
- 女数学博士求婚记 [2009/01]
- 合法敲诈 [2009/01]
趣话博客
纪洞天
Blog ,英文 blog 起源于 welog 。中文译名却有三种,中国大陆译成博客,中国台湾称为部落格,而中国香港则译作网志。一个新名词两岸三地居然叫法各不相同,就不用说那些陈谷子烂芝麻似的老帐了,中国人就是会折腾。我以为三种叫法还是博客最佳,符合翻译的最佳境界“信雅达”的标准。这倒不是因为我来自中国大陆,王婆卖瓜,自吹自夸。英文 blog意思就是网络日志,纯属直译不算本事。部落格嘛,“部落”译得不错,但“格”就不好了。格,格子,使人联想到中药铺的药柜,从这格里取出甘草三钱,从那格里抓出熟地三分。这还好,如果联想到殡仪馆的骨灰架,一格格都是骨灰坛那就有点大煞风景了。博客就大不同了,博者,博览天下也。在自家的博客里,你可自称博主,到了别人的博客,你自然不能喧宾夺主,就像现代京剧《沙家滨》里的阿庆嫂所唱的“来的都是客”。其实大而言之,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里,谁敢妄称主子,全都是匆匆过客啊!博客好!有雄心壮志敢于博览天下却又谦虚谨慎自称过客。
博客像什么呢?我以为像一幢房子。现实生活中的房子,有草搭的,有木盖的,有干打垒,有砖瓦房,当然更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有的人死了,亲人还会送上纸扎的房子,免得他到九泉之下没有遮风蔽雨的地方。博客则是虚拟的房子,看得见摸不着。然而我却觉得,这样的房子住得实在,说起话来可以脱下假面具,直抒胸臆,嘻笑怒骂皆成文章。博友们更可以实话实说,不要看人眼色,不用虚情假意,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好就顶,坏则呸,横挑鼻子竖挑眼,品头论足,痛快!
虚拟的世界往往比真实的世界来得更真实,这真是令人感慨万千啊!
买房子总得挑好地段,建博客也得选好博客网。大至新浪网、搜狐网、环球网,小至海外华人俱乐部。人们总是向往黄金地段,社区好,人气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有了房子,人们总喜欢按照自已喜爱的风格装修,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光有漂亮的房子是不会吸引回头客的,博主必须能给客人们提供有益的精神食粮,让客人们不但可以大饱口福还能强身健体,有益身心。有些人的博客,房子金碧辉煌,“一亩三分地”却颗粒无收,光长野草;有些人的博客,单门独户的别墅却垃圾成堆,臭气熏天,叫人不敢问津。那样的话,空有房子又有何益?
网络作者面对纸质作者往往抬不起头来,一副见人矮三分的模样。其实,媒体不过是文章的载体,媒体的高下怎能成为评判文字优劣的尺度?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是刻在龟甲上的;全球最有价值的书籍《圣经》是写在羊皮上的;孔夫子的千古名篇《论语》是靠竹简传下来的;美妙绝伦的书法是刻在碑石上的。只重衣裳不重人,可笑;只看载体不看文章,更可笑。
博客,是你欣赏自已的平台;博客,是你提升自已的跳台;博客,是你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
人生好似一陈风吹过,愿你的每一篇博文好似一颗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向博客网的草地,将大千世界装点得更美丽。
博客如此,夫复何求?
11/2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