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猪肉不可吃(《圣经》中的科学之十一) [2009/03]
- 以色列人能走过红海吗?(《圣经》中的科学之十三) [2009/03]
- 筷子与刀叉的磨合 [2008/12]
- 什么地方的人最不怕死 [2009/01]
- 美国人分不清东西南北 [2008/12]
- 在中国”内急”的洋女人 [2009/02]
- 安然睡觉睡得香甜(《圣经》中的科学之十二) [2009/03]
- 都是茅台酒惹的祸 [2009/02]
- 爱情有如一张纸 [2008/12]
- 中国风水流入美国 [2008/12]
- 小布什的八大政绩 [2008/12]
- 圣经中植物的象征意义 [2012/03]
- 神奇的圣经数:153 [2012/03]
- 爱情的的两大要素:时与人 [2008/12]
- 色人 [2009/12]
- 取个啥洋名才好? [2008/11]
- 中国人与洋人的最大区别 [2009/01]
- 北大 ,你愧对司徒雷登! [2008/11]
- 寻找洋厕所 [2009/04]
- 未来是汉语的世纪 [2008/11]
- 感受悟女人 [2008/12]
- 你能当上美国总统吗? [2009/04]
- 天上掉下个博客妹 [2009/01]
- 想鱼目混珠的80后 [2009/02]
- 女数学博士求婚记 [2009/01]
- 合法敲诈 [2009/01]
爱情有如一张纸
纪洞天
爱情是什么呢?在中国,我以为爱情似乎有如一张纸。
五十年代,爱情是一张奖状。那年头,人心单纯,民风淳朴,官风实在,社会一派奋发向上。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战斗英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全成了姑娘们的最爱。
六、七十年代,爱情就是一份档案。在古代人分三教九流,想不到现代的社会一拨又一拨的政治运动,使人不但分红(红五类)黑(黑五类)二色,也依然分为三六九等。革命干部、革命军人、工人、贫雇农、下中农红得发紫,富农、地主、资本家、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右派、叛徒、 特务(含海外关系)、走资派黑得怕人,中农、上中农、小业主、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俗成“臭老九”)也弄不清自已究竟是啥顏色。一份档案成了爱情的风向标,找对象就得查三代,根正苗红有人爱,黑来溜秋的靠边站。
八十年代,爱情就看工作证。“一干(部)、二工(人)、三教员,没有本事的找社员”;“一公交,二财贸,没门路的算文教”。计划经济也计划着爱情,垄断行业居然能垄断婚姻。门当户对成了看行业,看单位 ,书记、主任、厂长、经理全成了月下老人。
九十年代,爱情就是看文凭。臭老九终于翻身了,知识开始吃香,知识分子恢复了尊严,文凭的身价一路看涨。大学生成了天之骄子,技术员成了香饽饽,硕士、博士简直就是国宝熊猫似的金贵。姑娘们把绣球抛向了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留学、海归,没有文凭的就跟文盲一样,见人矮三分。
到了今天,爱情全向钞票看。人民币、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一大堆花花绿绿的纸儿令人眼花瞭乱。当官也好,明星也好,老总也好,华侨也好,就看你有多大的含金量。“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金钱死,两者皆可抛。”
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发明了纸。想不到一千多年后,中国人的爱情居然有如一张纸。
古往今来,诗人们不遗余力地为爱情讴歌:
哪里有真爱存在,哪里就有奇迹。
每一个沐浴在爱河中的人都是诗人。
如果没有相等的爱,那就让我爱多一些吧。
爱情是生活最好的提神剂。
有爱的心永远年轻。
爱情永不死。
有了爱情,黑暗不再是黑暗。
灵魂不能没有爱而存在。
生命虽短,爱却绵长。
没有了爱,地球便成了坟墓。
今天,我真想大胆地问一句,如果离开了纸,中国人的爱情还存在吗?
12/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