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猪肉不可吃(《圣经》中的科学之十一) [2009/03]
- 以色列人能走过红海吗?(《圣经》中的科学之十三) [2009/03]
- 筷子与刀叉的磨合 [2008/12]
- 什么地方的人最不怕死 [2009/01]
- 美国人分不清东西南北 [2008/12]
- 在中国”内急”的洋女人 [2009/02]
- 安然睡觉睡得香甜(《圣经》中的科学之十二) [2009/03]
- 都是茅台酒惹的祸 [2009/02]
- 爱情有如一张纸 [2008/12]
- 中国风水流入美国 [2008/12]
- 小布什的八大政绩 [2008/12]
- 圣经中植物的象征意义 [2012/03]
- 神奇的圣经数:153 [2012/03]
- 爱情的的两大要素:时与人 [2008/12]
- 色人 [2009/12]
- 取个啥洋名才好? [2008/11]
- 中国人与洋人的最大区别 [2009/01]
- 北大 ,你愧对司徒雷登! [2008/11]
- 寻找洋厕所 [2009/04]
- 未来是汉语的世纪 [2008/11]
- 感受悟女人 [2008/12]
- 你能当上美国总统吗? [2009/04]
- 天上掉下个博客妹 [2009/01]
- 想鱼目混珠的80后 [2009/02]
- 女数学博士求婚记 [2009/01]
- 合法敲诈 [2009/01]
孔子学生的悲哀
纪洞天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学,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这七十二贤人有名有姓,见诸史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孔子并没有培养出能够超越自已的学生,甚至连能与他比肩的学生都没有。唯一称得上孔子学说的正宗传人曾参,与孔子相比,毕竟还差了一大截。孔子拜老子为师,老子有孔子这样的学生是值得自豪的;同时代的学者荀子有两位著名的学生:韩非和李斯,前者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后者是秦国名相;鬼谷子就更了不得了,他有四名高足:纵横家苏秦、张仪、军事家孙膑、庞涓。可孔子的众多学生中大学问家、大学者却如此之少,其中的原因是很值得后人深思的。
孔子认为他的弟子中最有学问和品格最高尚的人是颜回,颜回在孔门弟子享有最高荣誉,甚得孔子偏爱,但就是这样一个“好学生”不仅实现不了老师的政治理想,而且一生穷困潦倒,一事无成,终于未老先衰,英年夭亡。孔子的学生子路据说武功高强的,在鲁国当过将军。孔子毕竟不是开武馆,他没有培养出李小龙式的人物,后人是不会责备他的。孔子的学生子贡名端木赐,据说特别会做生意,可谓富可敌国,与范蠡齐名。孔子也不是开办MBA班,不能要求他培养出长袖善舞的财神爷。孔子的学生冉有、公孙求等人据说也是很有名望和能力的贤人,可惜他们都没有什么著作传世。
孔子的学生中缺乏出类拔萃的人才,我以为应当从孔子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找根本原因。孔子的教育内容是:《诗》、《乐》、《书》、《春秋》、《易》、《 礼》。孔子希望通过文学的、音乐的、政治的、历史的、哲学以及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来建构人们和谐有序的内心世界,再由此点出发去建构家庭、社 会、国家的秩序。孔子的教育内容偏于人文方面,重点是伦理道德。孔子以伦理为教育的出发点,通过在父子、兄弟、夫妻、主仆、朋友、君臣之间建立一种主次分明等级有序的人际关系,来建构稳定的社会秩序。孔子是个大思想家,在他的巨大光环的笼罩下,他的弟子大多唯唯诺诺,不敢逾越雷池一步,因而缺乏创新的精神,所以流传下来的便是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孔子的教育方法虽然也采用了启发式的教育,师生之间也有讨论,但因为答案早已在孔子心里了,所以禁固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孔子的学生宰我是最敢质疑的也是最有个性的,因而孔子对他特别反感,骂他是朽木粪土,不可造就,严重扼杀了宰我的创新精神。
有一次,宰我问他的孔子说:“一个人死了父母以后要求守孝三年,这时间是不是过于长了。君子三年不习礼仪,礼仪一定会遭到破坏的;的、 三年不奏乐,音乐也肯定会溃散。依我之见,守孝的时间一年也就够了。”孔子反问:“父母去世一年以后就一切恢复正常,你能心安理得吗?”宰我说:“能。” 孔子说:“你要是能安心就那样做。君子在为父母守孝的时候,即使吃美食也不会觉得甘美,听音乐也不会觉得好听,所以才不忍心那样做呀。”宰我退了出去。孔子说:“宰我实在是太不仁义了。小孩子生下来三年后才开始能稍微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子女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天下共同遵行的道理呀。” 周礼规定丧期三年,三年内不行礼不听乐,那礼和乐不就荒废了吗?宰我向孔子提了一个尖锐的问题,那就是说对周礼的遵守,其实恰恰是对周礼的破坏。
又有一次,鲁哀公问宰我:“宗庙里种什么树为好?”宰我回答说:“夏朝种松,殷人种柏,周朝种栗树。周朝种栗树的目的就是要让国民战栗。” 作为孔子的学生,宰我不可能不知道孔子大力宣传周朝比夏商完美,以仁德治国,但他却明明白白地唱反调。孔子对宰我的这种做法很无奈,只好说,过去的事,提它干嘛?
还有一次,宰我问孔子:“那些追求仁的人,如果你告诉他们说,井里有仁,他们真的会跳到井里去获取仁吗?”宰我之所以问这样的问题,就是孔子说过:仁,宁可舍弃生命,也要获取。这个问题显然难住了孔子。他如果回答说,是的。那就很荒唐,跳井取仁,没听说过。
如果回答说不会,那原来说过的杀身成仁的话,就算白费。孔子只好文不对题地说,你不能陷害君子啊。
宰我总是让孔子难堪,孔子一肚子火没处撒。终于有一天,宰我白天睡觉,孔子发现,孔子才借机发泄出一肚子邪火。他因为这么一点小事,就全盘否定宰我,说他是朽木,是粪土之墙。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宰我的见解显然是高于孔子的。
从孔子我不由地联想到一位与他几乎是同时代的世界名人柏拉图。孔子拜老子为师,柏拉图则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俩人同为名师的高徒。孔子开办私学,有弟子三千,教学内容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等六门课程。柏拉图则比孔子稍晚,于公元前387年,在雅典创立了“阿卡得米学院”,开设四门课程:数学、天文、音乐、哲学,也有众多的学生。但是俩人最大的区别是,孔子没有培养出超越自已的学生,而柏拉图则培养出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几乎掌握了那个时代所有最先进的知识,他是很多学科的开山祖师,直至今日,亚氏的许多理论还被奉为圭臬。后人公认亚里士多德的成就超越了他的老师柏拉图。
为什么孔子做不到的事,柏拉图则做到了,我以为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都一直在提倡敢于质疑的精神。苏格拉底说:我除了知道我的无知这个事实外一无所知。柏拉图说:尊重人不应该胜过尊重真理。真理可能在少数人一边。柏拉图还说:惊奇是哲学家的感觉,哲学开始于惊奇。亚里士多德则说:.没有一个人能全面把握真理。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真理高于一切是他们三代师生一脉相承的不懈地追求。众所周知,美国哈佛大学的校训就是:“让你与柏拉图为友,让你与亚里士多德为友,重要的,让你与真理为友”。遗憾的是孔子却提倡师道尊严,《礼记·学记》里说:“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师道尊严,缺乏敢于质疑的精神,不但使老师固步自封,更是使学生裹足不前,无法去攀登新的高峰。一个有弟子三千的大教育家未能培养出超越自已学生,这不仅仅是学生的悲哀,更是老师的悲哀。
03/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