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猪肉不可吃(《圣经》中的科学之十一) [2009/03]
- 以色列人能走过红海吗?(《圣经》中的科学之十三) [2009/03]
- 筷子与刀叉的磨合 [2008/12]
- 什么地方的人最不怕死 [2009/01]
- 美国人分不清东西南北 [2008/12]
- 在中国”内急”的洋女人 [2009/02]
- 安然睡觉睡得香甜(《圣经》中的科学之十二) [2009/03]
- 都是茅台酒惹的祸 [2009/02]
- 爱情有如一张纸 [2008/12]
- 中国风水流入美国 [2008/12]
- 小布什的八大政绩 [2008/12]
- 神奇的圣经数:153 [2012/03]
- 圣经中植物的象征意义 [2012/03]
- 爱情的的两大要素:时与人 [2008/12]
- 色人 [2009/12]
- 取个啥洋名才好? [2008/11]
- 中国人与洋人的最大区别 [2009/01]
- 北大 ,你愧对司徒雷登! [2008/11]
- 寻找洋厕所 [2009/04]
- 未来是汉语的世纪 [2008/11]
- 感受悟女人 [2008/12]
- 你能当上美国总统吗? [2009/04]
- 天上掉下个博客妹 [2009/01]
- 想鱼目混珠的80后 [2009/02]
- 女数学博士求婚记 [2009/01]
- 合法敲诈 [2009/01]
李奕照
纪洞天
李奕照,这名字是他爹妈给起的,他自已更喜欢李亿兆这个名字,我也觉得这个名字不错,这么大的数字足以令人浮想联翩了。李奕照还给自已起了个洋外号:希姆布克刁耶夫,我不懂是啥意思,经他解释才知道就是:朽木不可雕也夫!我觉得太消沉了,太颓废了。
李奕照是福建省长乐人,那是个令人羡慕的地方。他又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这是一所省重点大学,这所学校的毕业生,往年再不济也会分配到县城的中学任教。可是那一年,鼓励年青的大学生到乡下充实基层,于是李奕照给分配到明溪县的沙溪中心小学,虽说有“中心”的字样但也不过是个乡镇小学而已。那年头有志青年志在四方,哪里艰苦就到那里去,所以倒也想得开。可不,他毕竟还每月有工资领,而我们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连工资都没有。
我是从农场被调到岭后小学当民办教师后才认识了李奕照的,因为他在中心小学,而我们民办教员就是归中心小学管的。
李奕照是个文学爱好者,有不少藏书、杂志,这是很令我羡慕的。每逢周日我下山透透空气,必定会去拜访他,聊聊文学,彼此争论,总会迸出些思想的火花,我感到很有收益。我觉得和他很有共同的语言。
文化大革命来了,我卷入了县城的大革命,在县城两派斗争白热化,我以为在那儿才能大显身手,叱咤风云,而他则满足于就地闹革命。当然我有时也会抽点时间配合他关注沙溪公社的文化大革命。李奕照当时积极地批判公社书记李泉福,他文笔犀利地写了一评、二评、三评李泉福的文章,搞得公社书记都招架不住了。但是大字报决定不了一个干部的命运,李泉福还是照样被结合到公社革委会。倒是李奕照成了孤家寡人了。成立革委会那天,我和李奕照出席了成立大会,但是当大会宣布李泉福当上革委会主任时,我们俩居然还当场退出会场以示抗议,今日回想起来似乎有点搞笑,可当时我还认为我们是坚持了真理,有点阿尔巴尼亚代表愤然退出苏修大会的味道。
事情并没有了结,公社革委会成立后,我因为所属的知青农场解散了,被分配到另一个公社——胡坊公社插队,也就同李奕照不在一个公社了。清理阶级队伍时,李奕照大难临头了。有人检举他有反毛泽东思想的言论,说他曾经讲过,毛泽东思想也可以一分为二。这还了得,你想将毛泽东思想象切西瓜似地剖成两半?公社的理论水平本来就差,谁也说不清啥叫一分为二,只能是想当然耳。尽管李奕照使出浑身解数拼老命地解释,可总是越辩越黑.。这类问题太深奥了,县城没有人说得清。于是,他被打成了现形反革命分子。李奕照不断地寻找理论依据,不断地申诉,要求平反,过了几年有关部门终于为他平反了。可是被浪费的青春是无法讨回来的,他已经误了找对象的年龄,于是他只好回到老家长乐找了个当裁缝的城镇女子,又过了几年他也获准迁回原籍,我也就同他失去了联系,至今也不知道他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