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猪肉不可吃(《圣经》中的科学之十一) [2009/03]
- 以色列人能走过红海吗?(《圣经》中的科学之十三) [2009/03]
- 筷子与刀叉的磨合 [2008/12]
- 什么地方的人最不怕死 [2009/01]
- 美国人分不清东西南北 [2008/12]
- 在中国”内急”的洋女人 [2009/02]
- 安然睡觉睡得香甜(《圣经》中的科学之十二) [2009/03]
- 都是茅台酒惹的祸 [2009/02]
- 爱情有如一张纸 [2008/12]
- 中国风水流入美国 [2008/12]
- 小布什的八大政绩 [2008/12]
- 神奇的圣经数:153 [2012/03]
- 圣经中植物的象征意义 [2012/03]
- 爱情的的两大要素:时与人 [2008/12]
- 色人 [2009/12]
- 取个啥洋名才好? [2008/11]
- 中国人与洋人的最大区别 [2009/01]
- 北大 ,你愧对司徒雷登! [2008/11]
- 寻找洋厕所 [2009/04]
- 未来是汉语的世纪 [2008/11]
- 感受悟女人 [2008/12]
- 你能当上美国总统吗? [2009/04]
- 天上掉下个博客妹 [2009/01]
- 想鱼目混珠的80后 [2009/02]
- 女数学博士求婚记 [2009/01]
- 合法敲诈 [2009/01]
13会昌激战 林学生打败了钱教官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了。
当时,林彪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连长,他所在的第2方面军第4军25师73团3营7连驻扎在南昌郊外。8月1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纪念日后,林彪为自已感到很遗憾。遗憾归遗憾,事实毕竟是事实。在南昌起义中,周恩来是中共前敌总书记;贺龙是前线总指挥,他任军长的20军是起义的主力部队;刘伯承是起义军参谋团的参谋长;叶剑英在关键时刻召开了著名的“小船会议”;朱德“宴请”了敌团长,为起义赢得了时间。林彪的起点太低了,没有本钱摆老资格,他只能是靠一个接一个的战功作为晋升的阶梯。
8月3日起,起义军分批离开南昌,南下广东,计划先攻占东江地区,争取外援,然后再攻取广州。可是,没有想到起义军到达进贤县时,蔡廷锴的第10师脱离了起义军。而起义军由于仓促撤离,未经整顿,加上酷暑远征,部队减员严重。8月7日,部队到达临川时只剩一万三千多人了。此时的起义军急需打一场胜仗来鼓舞日益低落的士气。
为了消灭这支起义部队,蒋介石下令其亲信、广州卫戍司令部司令钱大钧带领万余人赶到了会昌城,企图阻止起义部队前进。与此同时,黄绍竑的部队也赶来与钱大钧合围起义军。中共前委决定乘钱、黄两路兵力尚未完全集中实施各个击破,先集中兵力进攻会昌的钱大部主力。
林彪所在的7连原本是后卫,此时,接到命令火速上前线参加战斗。身为连长的林彪率领全连进入阵地后,他发现所有的制高点都已被敌人抢先占领了。敌人密集的火力压得起义军的攻城部队根本抬不起头来。如果硬要强攻势必伤亡较大,而且难以奏效。敌人正面的火力虽然很强,但两侧的火力却较弱,如何从侧面进攻敌人呢?林彪开始动脑筋了。墨子曾总结出攻城的十二法:临、钩、冲、梯、堙、水、穴、突、空洞、蚁傅、车贲辒及轩车。林彪逐一推敲,觉得唯有“水”可以大做文章。他开始寻找会昌城外的水源,突然,他发现有一条敌人忽视的干水沟可以利用。《孙子兵法》说:“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这条干水沟就是克敌制胜的黄金通道了。林彪立即下令一排负责火力掩护,二排跟着他巧妙地沿着干水沟运动到敌人的侧翼。敌人做梦也没有想到林彪会率二排沿着干水沟接近了火力点,等到他们发现时已经太迟了。林彪未等敌人清醒过来便下令二排向敌人猛攻,敌人纷纷招架不住,林彪乘势攻占了敌人的前沿阵地,为后续部队的进攻打开了通道。
钱大钧在日本士官学校留过学,又做过黄埔军校的代理总教官,他很想在会昌打个大胜仗,以显示他非凡的军事才能。可没想到胜利没有踪影,守城的部队却兵败如山倒,当他听说起义军已攻入城了,吓得连警卫员也顾不得带,轿子也弃而不坐了,临时抓来一匹马仓惶地逃出城了。
林彪率全连战士攻入城内,发现钱大钧的轿子丢弃在大街上。林彪摸了摸轿子的座垫,还有点热度。林彪说:“看来是刚跑不久,跑了也好,免得他下不了台。在黄埔军校时他是总教官,我只不过是四期的学生。今天他成了我的手下败将这面子也丢得太大了。”众人听了哈哈大笑。林彪的第7连在这次战斗取得了大胜,受到了团部、营部的表扬。
钱大钧这人说来也有点意思,在黄埔军校时他与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被誉为“黄埔三俊”,可见他是个大帅哥。他虽然在战场上失利,在情场上却是春风得意。
钱大钧娶了资本家的大小姐欧阳藻丽,没想到二小姐欧阳生丽却自愿陪姐姐完婚。后来,姐姐病重时,她竟然逼着未婚的妹妹与钱大钧同居,出现了二姐妹伺候一夫的奇事。
钱大钧不但情场得意,就连官运也亨通。他8月在会昌败走麦城,同年的10月,却晋升为上将。当时,国民党军队中的上将只有三人:蒋介石、何应钦、钱大钧。难怪那时有句俗语:女看林徽音,男看钱大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