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作者:zhenguang  于 2008-11-5 01:43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宗教简介|通用分类:其它日志

关键词:

道教发源于中国古代的传统宗教。以为最高信仰,认为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被认为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说和实践方法。

道教的称呼在形成初期有所不同,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许多人都曾经以来称呼自己的理论和方法。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甚至佛教都曾经由于各种原因自称或被认为是道教。儒家最早使用道教词,将先王之道和孔子的理论称为道教。佛教刚刚传入中国时,把菩提译成,因此也被称道教。而到了东汉末年出现了五斗米道(天师道),自称为道教,取以善道教化之意。自此,其他各家为了以示区别,也就不再以道教自称,而成为五斗米道(天师道)的专称。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

道教天师道从创教之初,就以老子的《道德为根本经典,将其中为基本的信仰。道教认为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主宰,无所不在,无所不包,万物都是从演化而来的。而则是的体现。三清尊神则是最初的人格化显现,也代表了宇宙创生的三个重要过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三清化生出天地宇宙和自然诸神,这些称为先天尊神(天尊),乃道所演化,先天既与道体合一,而道法无远弗届充斥无边宇宙,故道教徒祝颂语常曰无量天尊,人类通过某些方式可以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这些人称为后天神仙,最高修为者也可以达到天尊。

道教以太上老君(即道德天尊)为教主,也就是老子。在台湾,以太上老君所代表道教宗派为道教太一宗门派奉太上老君为祖师并与正一宗并列为道教两大门派。此外道教的至尊天神在历史上的不同宗派还有其他说法,一是以玉清元始天尊为最高天神,二是以上清灵宝天尊为最高天神,三是以太清道德天尊为最高天神,最后,演变成三位一体的一炁化三清的神学理论。

在修身方面,道教讲究人天合一人天相为而治、不言之教 讲究虚心实腹归根复命深根固柢长生久视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等等。

道教重生恶死,追求长生不老认为人的生命可以自己做主,而不用听命于天。认为人只要善于修道养生,就可以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因此也就产生了许多修炼方法:炼丹、服食、吐、胎息、按摩、导引、房中、辟谷、存想、服符和诵经。

 发展历程

道教的发展一般分为汉魏两晋的起源时期、唐宋的兴盛、元明期间全真教的出现和清以后衰落四个时期。

道教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作为道教最终形成的两个标志性事件,一是《太平》的流传,一是张道陵的五斗米道(天师道)。汉顺帝时(126—144年),于吉(一说干吉)、宫崇传的《太平清领书》(即所谓《太平经》,据信传自汉成帝时齐人甘忠可编著的《包元太平经》)得到广泛传播。到汉灵帝时,张角奉《太平清领书》传教,号为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信徒遍布天下九州,已是颇有影响。后来,黄巾起败,太平道日趋衰微。同样是在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学道于蜀郡鹄鸣山,招徒传教,信道者出米五斗,故称五斗米道(也有研究称,乃因其崇信北斗南斗等五斗星,加之与蜀地弥教结合,故称五斗弥教,后讹为五斗米教)。其孙张鲁保据汉中多年,后又与最高统治当局合作,使得五斗米道的影响从西南一隅播于海内,遂发展为道教正宗师道

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炼丹术的盛行和相关理论的深化,道教获得了很大发展。同时道教也吸取了当时风行的玄学,丰富了自己的理论。东晋建武元年,葛洪对战国以来的神仙家理论进行了系统地论述,著作了《抱朴子》,是道教理论的第一次系统化,丰富了道教的思想内容。南北朝时,谦之在北魏太武帝支持下建立了北天师道陆修静建立了南天师道

到了唐宋,唐高祖李渊认老子李耳为祖先,宋真宗、宋徽宗也极其崇信道教,宋徽宗更自号教主道君皇帝,道教因而备受尊崇,成为国教。此时出现了茅山、阁皂等派别,天师道也重新兴起。自汉晋以来一直隐而不显的道教丹鼎一派,由于汉钟离吕洞宾等人的大力倡导,内丹之学始露于世。在理论方面,陈抟张伯端等人阐述的内丹学说极为盛行。

宋末元初,在北方出现了王重阳创导的全真道。后来,王重阳的弟子丘处机为蒙古成吉思汗讲道,颇受信赖,被元朝统治者授予主管天下道教的权力。而同时,为应对全真道的迅速崛起,原龙虎山师道、茅山上清派、阁皂山灵宝派合并正一道,尊张天师为正一教主,从而正式形成了道教北有全真、南有正一两大派别的格局。

明代时,乐帝朱棣自诩为真武大帝的化身,而对祭祀真武的张三丰及其武当派大力扶持。此时,道教依然在中国的各种宗教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清代开始,满清统治者信奉传佛教,并压制主要为汉族人信仰的道教。道教从此走向了衰落。

明清以后,道教基本已经停止了发展进入近现代社会以后,道教更是衰微。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中国政府新的宗教政策的执行,以前的一些道教的清规戒律由于和现行法律抵触而作废。1957年,中国大陆成立了中国道教协会,管理中国道教内部的事务。到文化大革命时期,道教同中国其他的宗教一样经受了一场浩劫。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道教才开始恢复正常的宗教活动,可是正式出家的道教徒并不多。目前中国大的全真派和正一派道士约有5万余人,正式开放的道教宫观有5千多处。道教组织有中国道教协会、省一级地方道教协会、地区(市)一级地方道教协会。

台湾日据时期,很多民众信奉道教以表明自己的民族立场,因此道教备受打压,道教宫观屡遭损毁,必须兼供佛像或民间神祇才能得以保全。这种混杂现象延续至今。1949年,正一六十三代天师张恩溥辗转到达台湾,1969过世后传于堂侄张源先,是为六十四代天师,现居台湾嗣汉天师府。现据统计道教乃为台湾第一大宗教(另有一说为佛教才是台湾第一大宗教)。

 道教与其他宗教的不同

道教的理想世界不同于佛教的极世界,也不同于基督教的天堂。道教的理想世界有两种,一种是世俗的,一种是宗教的。世俗的理想世界在《太平》中讲的很明白,希望世界成为一个公平、和平的世界,没有灾祸、没有战争。而宗教的理想世界则是仙境,道教追求得到成仙,这样就能超脱生死,在仙境中过仙人的生活。不同于其它宗教的是,道教并不认为人死后才能到达仙境,而是认为人的形体通过一些形式的锻炼可以长生不死,成仙以后也可以一样生活在普通人的世界里,作活神仙,也可以到仙境中去生活。但是由于达到成仙的境界非常不容易,因此后来才出现了尸解等方式。部分风景秀丽的地方由于适合修炼而被誉为间仙境,例如所谓的洞天福地就是其中一些代表性的地方。

大多数的宗教教义认为人生充满了不幸或者罪孽,认为死后灵魂才有可能得救。然而道教却认为生活在世界上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死亡才是痛苦的,因而道教追求的是长生久视(《道德经》)、长生不死。也因此有许多养生的方法,例如气功等在道教得到了发扬。

许多宗教都认为人的寿命是不能改变的,然而道教不这样认为,有一句话我命在我不在天就是出自道教的《西升》,另外,道教作为一个多神教(但道通为一),相信万物有灵,甚至人体的各种器官都有神灵。

评论 (0 个评论)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7 18:1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