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来的总是要来的 [2019/12]
- 私生子惊天泄密十年后必登大位 [2024/04]
- 秦刚出事了(朋友圈劲爆} [2023/07]
- 老王恐怕得出来说说清楚了 [2017/05]
- 美国有个斯诺登 中国有个令完成 [2016/12]
- 一妇女全裸在天安门前抗议,身上写着“黑暗”两字 [2024/04]
- 习李当局最后的赌注——评国家雄安新区的设立 [2017/04]
- 权利分赃似尘埃落定 [2017/10]
-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2016/12]
- 此“柒”非彼妻 [2019/12]
- 为虎作伥栗战书 [2022/11]
- 庶民的胜利 [2019/10]
- 北京六四究竟死了多少人?戒严部队绝密文件泄露 [2024/06]
- 为何女作家大多相貌平庸? [2019/06]
- 刘晓波——一个悲剧人物的谢幕 [2017/07]
- 上海人出了什么问题 [2010/12]
- “爸爸;我要带你回家!” [2009/02]
- 诗一首《七绝》后海 [2009/02]
- 《地铁艳遇》(续四) [2008/11]
- 诗一首《七绝》情人节(一) [2009/02]
- 老毛战术PK老美赌场 [2009/05]
- 应聘碰到这样的女秘书之《拔刀相助》 [2009/02]
- 《刘心武握过我的手》 [2009/03]
- 老毛战术PK老美赌场 [2009/05]
- 《一位新来的漂亮的女老师》(一) [2009/01]
- 向陈九先生请教 [2009/04]
- 诗一首《七绝》增君 [2009/02]
- 诗一首《七绝》无题 [2009/03]
- 诗一首《七律》答谢众网友 [2009/03]
[置顶]韩寒,一个“伪偶像”的坍塌
韩寒,一个“伪偶像”的坍塌
引爆网络的“贺岁大片”——方舟子和韩寒的巅峰之战,仅仅几个回合之后就成了独角戏。韩寒写下了博文《孤方请自赏》,摆了一堆场面话后含蓄认怂撤退。而方舟子则是穷寇照追,虽然韩寒尚有一帮马仔在帮助抵挡,也只是制造一些噪声而已,难撼大局。惟一的疑问是,方舟子什么时候才肯停手?韩寒窨会败得多惨?无论如何,韩寒“意见领袖”和“青年偶像”的形象,怕是hold不住了。
事实证明,“二逼青年”也可以改变历史,网友麦田颇显鲁莽的公开质疑,成了“意见领袖”、“青年偶像”韩寒从神坛上滚下来的导火索。麦田对韩寒的质疑,并非无中生有,其实是有不少材料支撑的。麦田的问题,在于他发出质疑的同时,就草率地下了结论,用力太猛太过,在对方反击时,折了。他的贡献是间接地把方舟子拉入了这场争论。但直接把方舟子拉入这场争论的,是韩寒的博文《正常文章一篇》,从这个意义上说,韩寒是他自己的掘墓人。
韩寒之败,返还网倒不在于被证实了文章有人代笔(所以麦田败了),而是在和方舟子“过招”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学识、逻辑、素养、涵养,都同他深孚众望的“公共知识分子”、“社会意见领袖”、“大众青年偶像”形象相去甚远。他传奇般的一些经历,也不断被挤出泡沫。可以说,方舟子如庖丁解牛般,一刀刀把韩寒的华丽形象解构还原。
韩寒的文章,是不是有人代笔,尚未证实。但韩寒的崛起,背后有商业推手和政治推手,恐怕不是什么秘密。韩寒在新概念作文大赛成名继而出版《三重门》一书时,只是一个不容于主流教育体制的叛逆孩子、青年作家。之后几年,虽也有作品问世,但相对比较沉寂。直到2005年,遇到了路金波之后,韩寒重回大众视野。开始是“骂文化”(麦田语),和白烨、陆天明、高晓松、余秋雨、沈浩波等人都有骂战。这时的韩寒,知名度大增,但形象也不过是个锐气个性的青年作家而已。
韩寒最后被推崇为“公共知识分子”、“意见领袖”、“青年偶像”,是有意识包装塑造的结果。其出版商路金波就曾对记者表示:“我希望饶雪漫走商业化的路线,韩寒就去竖牌坊做知识分子。他俩绝不是女生版、男生版的划分,而是一个经济一个政治。”也许正是在这样的纲领指导下,韩寒从2008年开始,博文风格转型为“骂社会”(麦田语)。当然要想成功,光靠路金波和他的团队还远远不够,这背后的主要推手,是南方系。在具有强大媒体影响力和话语权的南方系的力推下,“公共知识分子韩寒”、“意见领袖韩寒”、“公民韩寒”诞生了。
前不久“韩三篇”(2011年12月23至26日,韩寒在其博客中连续贴出《谈革命》《说民主》《要自由》三篇文章)问世,引起了“柿油派”内部的大争论,就有不少因为质疑韩寒而遭围攻的媒体人,欲言又止地提到了韩寒的成名,其实是包装塑造出来的工业化成果。
那么,在被方舟子打回原形之前,这个水准平平的青年,为什么能成为一个星光熠熠的偶像,吸引无数人尤其是青少年的膜拜呢?为什么有不少人知道他成名的“幕后”,却又心照不宣地保持“沉默”呢?这有很多有趣的众生相www.xiangxun.org。
一位以擅使兵器出名的评论家对“人造韩寒”评论说:“麦田老师没有从更高层面看待韩寒以及他的文章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和意义。对我来讲,我更关注透过文本所传达的意义,而不是具体是谁发出的声音。”
某著名媒体评论员说:“韩寒真正的劲敌是方舟子,因为没有人是完美的,因此老方胜算很大,但这种胜利的社会价值可能是负面的。”
这里面的逻辑硬伤太多。既然没有人是完美的,百姓网韩寒也可以反击方舟子,为什么就老方胜算很大呢?如果双方用的都是光明正大的手段,失败一方的“不完美”被揭,为什么又是负面的社会价值呢?是观众不能容忍不完美,还是伪装成完美就是想忽悠观众?难道我们的社会价值观就是建立在伪装和粉饰之上的吗?
可见,韩寒偶像地位背后的猫腻,并非无人知情,但是各种合力出于各种利益考量而心照不宣甚至主动抬轿,真正为偶像埋单的,是真诚的粉丝和崇拜者。aroma diffuser
韩寒的文字,执着于抖机灵,用“唱歌被切歌”来讽刺方舟子,大概对这个比喻很得意,在之后一篇文章中,复用之余还要加个类似的“夹菜被转桌”。韩寒没有自洽的理论体系,文字也缺乏逻辑和理性,他最有影响力的社会批评,不过是些泛泛而谈的口水话而已,也许他说得机灵些。除此之外,韩寒还有什么呢?
这样一位“天才”、淘宝网帽子“青年偶像”,能为膜拜他的青年们带来什么影响呢?看看方舟子博客上无数除了骂街还是骂街的复读机“韩粉”,让人唏嘘不已!
所幸,方舟子已将这尊金光闪闪的劣质偶像,拉下了神坛。希望广大的青年,不要再受迷惑和误导,质疑、探索、理性、实证的科学精神才是国民素质提高的根本,才是青年们应该追求和学习的精神。
鲁迅先生早就说过,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不如寻朋友,联合起来,同向着似乎可以生存的方向走。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问什么荆棘塞途的老路,寻什么乌烟瘴气的鸟导师!
引爆网络的“贺岁大片”——方舟子和韩寒的巅峰之战,仅仅几个回合之后就成了独角戏。韩寒写下了博文《孤方请自赏》,摆了一堆场面话后含蓄认怂撤退。而方舟子则是穷寇照追,虽然韩寒尚有一帮马仔在帮助抵挡,也只是制造一些噪声而已,难撼大局。惟一的疑问是,方舟子什么时候才肯停手?韩寒窨会败得多惨?无论如何,韩寒“意见领袖”和“青年偶像”的形象,怕是hold不住了。
事实证明,“二逼青年”也可以改变历史,网友麦田颇显鲁莽的公开质疑,成了“意见领袖”、“青年偶像”韩寒从神坛上滚下来的导火索。麦田对韩寒的质疑,并非无中生有,其实是有不少材料支撑的。麦田的问题,在于他发出质疑的同时,就草率地下了结论,用力太猛太过,在对方反击时,折了。他的贡献是间接地把方舟子拉入了这场争论。但直接把方舟子拉入这场争论的,是韩寒的博文《正常文章一篇》,从这个意义上说,韩寒是他自己的掘墓人。
韩寒之败,返还网倒不在于被证实了文章有人代笔(所以麦田败了),而是在和方舟子“过招”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学识、逻辑、素养、涵养,都同他深孚众望的“公共知识分子”、“社会意见领袖”、“大众青年偶像”形象相去甚远。他传奇般的一些经历,也不断被挤出泡沫。可以说,方舟子如庖丁解牛般,一刀刀把韩寒的华丽形象解构还原。
韩寒的文章,是不是有人代笔,尚未证实。但韩寒的崛起,背后有商业推手和政治推手,恐怕不是什么秘密。韩寒在新概念作文大赛成名继而出版《三重门》一书时,只是一个不容于主流教育体制的叛逆孩子、青年作家。之后几年,虽也有作品问世,但相对比较沉寂。直到2005年,遇到了路金波之后,韩寒重回大众视野。开始是“骂文化”(麦田语),和白烨、陆天明、高晓松、余秋雨、沈浩波等人都有骂战。这时的韩寒,知名度大增,但形象也不过是个锐气个性的青年作家而已。
韩寒最后被推崇为“公共知识分子”、“意见领袖”、“青年偶像”,是有意识包装塑造的结果。其出版商路金波就曾对记者表示:“我希望饶雪漫走商业化的路线,韩寒就去竖牌坊做知识分子。他俩绝不是女生版、男生版的划分,而是一个经济一个政治。”也许正是在这样的纲领指导下,韩寒从2008年开始,博文风格转型为“骂社会”(麦田语)。当然要想成功,光靠路金波和他的团队还远远不够,这背后的主要推手,是南方系。在具有强大媒体影响力和话语权的南方系的力推下,“公共知识分子韩寒”、“意见领袖韩寒”、“公民韩寒”诞生了。
前不久“韩三篇”(2011年12月23至26日,韩寒在其博客中连续贴出《谈革命》《说民主》《要自由》三篇文章)问世,引起了“柿油派”内部的大争论,就有不少因为质疑韩寒而遭围攻的媒体人,欲言又止地提到了韩寒的成名,其实是包装塑造出来的工业化成果。
那么,在被方舟子打回原形之前,这个水准平平的青年,为什么能成为一个星光熠熠的偶像,吸引无数人尤其是青少年的膜拜呢?为什么有不少人知道他成名的“幕后”,却又心照不宣地保持“沉默”呢?这有很多有趣的众生相www.xiangxun.org。
一位以擅使兵器出名的评论家对“人造韩寒”评论说:“麦田老师没有从更高层面看待韩寒以及他的文章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和意义。对我来讲,我更关注透过文本所传达的意义,而不是具体是谁发出的声音。”
某著名媒体评论员说:“韩寒真正的劲敌是方舟子,因为没有人是完美的,因此老方胜算很大,但这种胜利的社会价值可能是负面的。”
这里面的逻辑硬伤太多。既然没有人是完美的,百姓网韩寒也可以反击方舟子,为什么就老方胜算很大呢?如果双方用的都是光明正大的手段,失败一方的“不完美”被揭,为什么又是负面的社会价值呢?是观众不能容忍不完美,还是伪装成完美就是想忽悠观众?难道我们的社会价值观就是建立在伪装和粉饰之上的吗?
可见,韩寒偶像地位背后的猫腻,并非无人知情,但是各种合力出于各种利益考量而心照不宣甚至主动抬轿,真正为偶像埋单的,是真诚的粉丝和崇拜者。aroma diffuser
韩寒的文字,执着于抖机灵,用“唱歌被切歌”来讽刺方舟子,大概对这个比喻很得意,在之后一篇文章中,复用之余还要加个类似的“夹菜被转桌”。韩寒没有自洽的理论体系,文字也缺乏逻辑和理性,他最有影响力的社会批评,不过是些泛泛而谈的口水话而已,也许他说得机灵些。除此之外,韩寒还有什么呢?
这样一位“天才”、淘宝网帽子“青年偶像”,能为膜拜他的青年们带来什么影响呢?看看方舟子博客上无数除了骂街还是骂街的复读机“韩粉”,让人唏嘘不已!
所幸,方舟子已将这尊金光闪闪的劣质偶像,拉下了神坛。希望广大的青年,不要再受迷惑和误导,质疑、探索、理性、实证的科学精神才是国民素质提高的根本,才是青年们应该追求和学习的精神。
鲁迅先生早就说过,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不如寻朋友,联合起来,同向着似乎可以生存的方向走。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问什么荆棘塞途的老路,寻什么乌烟瘴气的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