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来的总是要来的 [2019/12]
- 私生子惊天泄密十年后必登大位 [2024/04]
- 秦刚出事了(朋友圈劲爆} [2023/07]
- 老王恐怕得出来说说清楚了 [2017/05]
- 美国有个斯诺登 中国有个令完成 [2016/12]
- 一妇女全裸在天安门前抗议,身上写着“黑暗”两字 [2024/04]
- 习李当局最后的赌注——评国家雄安新区的设立 [2017/04]
- 权利分赃似尘埃落定 [2017/10]
-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2016/12]
- 此“柒”非彼妻 [2019/12]
- 为虎作伥栗战书 [2022/11]
- 庶民的胜利 [2019/10]
- 北京六四究竟死了多少人?戒严部队绝密文件泄露 [2024/06]
- 为何女作家大多相貌平庸? [2019/06]
- 刘晓波——一个悲剧人物的谢幕 [2017/07]
- 上海人出了什么问题 [2010/12]
- “爸爸;我要带你回家!” [2009/02]
- 诗一首《七绝》后海 [2009/02]
- 《地铁艳遇》(续四) [2008/11]
- 诗一首《七绝》情人节(一) [2009/02]
- 老毛战术PK老美赌场 [2009/05]
- 应聘碰到这样的女秘书之《拔刀相助》 [2009/02]
- 《刘心武握过我的手》 [2009/03]
- 老毛战术PK老美赌场 [2009/05]
- 《一位新来的漂亮的女老师》(一) [2009/01]
- 向陈九先生请教 [2009/04]
- 诗一首《七绝》增君 [2009/02]
- 诗一首《七绝》无题 [2009/03]
- 诗一首《七律》答谢众网友 [2009/03]
薄熙来不再担任中国重要城市重庆的市委书记一职,这个消息在微博上以疯狂的速度传播;在各大门户网站里,跟薄熙来相关的新闻点击量惊人;在各大搜索引擎的热搜榜上,跟薄熙来相关的关键词长久以来占据在榜单上,无论是何种职业,何种身份的网友,看见“薄熙来”三个字的新闻都会忍不住去点击。无论对他的能力有持何种态度,但没有人能否认,薄熙来三个字具有独特的魅力。
薄熙来在媒体眼中,是一位充满“魅力”的高官,具有鲜明个性特征,有名的敢说能讲,随时都可能爆出新闻,媒体都愿意竞相追逐。因此,无论当市长,还是当省长,当部长,他都是出镜率较高的领导。有媒体称他是同时具有五种特质的混合体:低调、幽默、忙碌、率直和念旧。而他自己在谈到“个人”时却说,“有人说我是政治明星,也有人说我有个人魅力。这是我不愿谈的话题。说到个人魅力,魅力是属于年轻人的,而我已经上岁数了。还是用这个词去赞扬年轻人吧”。
薄熙来的经济治理才能
薄熙来于2007年底到重庆任职,于2012年3月被中央免职,在这四年多时间里,他全力主导了唱红打黑运动,让全国为之瞩目。除了在治安上重拳出击外,被人忽略的是他的经济治理功绩。薄熙来治下的重庆四年,经济可谓是突飞猛进,市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让我们来看下面一组数字,看看重庆的经济取得了哪些进步。
10.2%:GDP年均增长10.2%
1996年重庆人均GDP1315亿元,人均GDP为4574元。10年后,2006年重庆GDP达到3907亿元。经济增速连续三年居全国前三,2011年跃居全国第一。
<20%:地方债务占GDP比重小于20%
重庆目前地方债务占GDP比重不到20%,在安全警戒线以内,并在全国地方债务安全度对比中排名前四。
400%:工业总值增长4倍
工业产值从2006年的3214.23亿到2011年的12038.52亿。引入惠普等四大品牌商和富士康等代工商,形成了“4+6+400”笔电产业集群。
25%:地方财政年均增长25%
地方财政收入2003年突破200亿元后,每年上一个百亿台阶,2006年达到529亿元,是1996年的9.6倍,年均增长25.4%。
624:金融机构达到624家
担保、信托、租凭、小额贷款、私筹基金等新型金融业态快速发展,全是金融机构达到624家,居西部前列。在国内率先开展离岸结算。
3534亿:民生财政支出3534亿
全市一般预算支出连续四年保持50%以上用于民生,民生财政支出累计达3534亿。群众安全感指数持续攀升。
11万套:累计配租11万套公租房
截至2011年,重庆市全是累计开建公租房2871万平方米,配租11万套,规模进度水平全国领先。
6438:农民均纯收入6438元
2011年重庆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6438元,增幅22%;城镇居民人均收入20250元,增幅15.5%。
薄熙来的政治才能
薄熙来任大连市长期间,大连市有两大景观最为人称道:草坪多、广场多。当时,大连城市绿化面积达到了41%,到处是大片草坪。同时,市内有大小80多个广场,而且风格各异,形成了独特的城市广场文化,在全国绝无仅有。
大连是中国最早提出“城市形象工程”的城市。薄熙来对城市的经营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我认为城市建设从根本上讲是一个经济问题,而非所谓的形象工程或面子工程”。他认为,中国先有农村改革,后有企业改革,可一直很少提城市改革,其实城市不仅是企业的载体,同时也是企业招商引资的依托,一个城市的形象好了,不仅可使国家政府在土地转让上获得更大收益,也可使企业以平等身份和国际企业对话谈判。与薄熙来观点相佐证的是,十年来大连城市竞争力逐年提升,地价十年涨了十倍,并且还是东北地区惟一获得世界卫生城市称号的城市。
2004年,薄熙来从辽宁省省长任上上调进京,任商务部长。媒体再次给予他高度关注,德国的《今日中国》杂志称,“他善于跟媒体交流,凭着流利的英语和在国际舞台上的活动能力,薄熙来对于中国这个正处于上升期的世界经济大国有着积极的作用。”
薄熙来上任不久,即提出“15条工作改进意见”,用来规范商务部各行政部门的工作。事实证明,薄熙来的“15条”使商务部的工作作风迅速焕然一新,很多问题都得到了解决。而这“15条”,此后也被各省市商务厅局所采纳。
与此同时,薄熙来也开始了他有生以来最为频繁的外事活动。他的幽默、智慧、直率,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而在与美国和欧盟的贸易谈判中,也不难见到他的“强硬”和“坚决”。这位从前的大连市“活名片”,也日渐成为分量更重的“中国对外贸易”的新名片。
与习近平一样,薄熙来也有着显赫的家世,父亲薄一波为国务院原副总理,新中国经济工作的卓越领导人。但在“文革”中受到迫害打击,妻子自杀,儿女飘零,薄熙来也一度被关进监狱。“文革”后,薄一波任中顾委常务副主任,今年1月辞世,享年99岁。
曾有外国记者问薄熙来,他“当大官是不是沾了老子光”。薄熙来的回答坦然、风趣,他说,“我不否认‘沾老子光’,而且还乐意告诉诸位,我曾沾的光使我终身受益!当我还是个正在认识社会和人生的中学生时,因为家庭牵连,我被关进了监狱。五年的监狱生活,使我经受了磨难,锻炼了意志,懂得了民主、法制对一个社会是多么重要,自由、尊严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命运在这五年里给予我的馈赠,并非人人都能得到的。如果没有一个倒过霉的老子,我也得不到这份礼物,这岂不是沾了大光?”
而谈及父亲对他的帮助,他认为主要是教育。“一个人将来能否做点事,主要看青年时代是否受到学识、品德和素质上的教育。我从我父亲那里得到很多这方面的帮助。”
长期以来,中国的政治人物充满着神秘感,人们在纸面媒体上很难了解政治人物的喜怒哀乐,在千篇一律的官样文章中,人们看到的只是一些一本正经、不苟言笑、说话得体的形象,人们看到的只是一些一本正经、不苟言笑、说话得体的“扑克牌形象”。中国人在重要的场合、面对重要的人物和重要的事往往不能开玩笑,不能幽默。在中国古代,甚至对重要人物都有“名讳”,对皇帝是不能直呼其名的,否则有杀头之罪。其实质就是把政治和政治人物仪式化与神圣化。不过,随着当代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推进,这种情况业已得到很大改观。
现代民主与法治国家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政教分离,政治领袖人物作为世俗领袖的代表,其形象是民间化的,它不像宗教等精神领袖一样被供在神坛上,而是作为有血有肉的形象,随时随地与世俗大众“同呼吸共命运”,其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会牵动百姓的神经,引发百姓的关注和评议。
政治人物手中的事,再大也都是人民大众世俗的事;政治人物再伟大,也都是人民大众中世俗的一分子,都是大地和星空的儿女,有悲欢离合,有嬉笑怒骂。政治人物和社会公众每亲近一分,政治的神秘感就减一分,官员的魅力就增一分,官员和百姓脸上的笑容也增一分。反之亦然。
在现代信息社会,通过信息不对称制造的“神秘感”的魅力越来越失去市场,而通过充分自我展示的“零距离”的魅力正日益彰显。将包括政治人物在内的公众人物进行人性化表述和评价,一下子拉近了公众人物和普通大众的距离,以往那种高高在上、可远视不可近观的政治人物,突然变得可亲、可近、可感、可触。毫无疑问,它将直接拉近公民与政治之间的距离,乃是政治清明和政治民主的必然反映。事实上,近些年来不只是媒体和公众在主动亲近官员,官员们也在主动亲近媒体和公众,比如以敢言著称的国家审计局局长李金华、国家环保局副局长潘岳。这是政治开放、从神圣化回归世俗化的好现象。
因此,政治人物敢于亲近百姓,不怕“娱乐”和“被娱乐”,乃是自信的表现,其成熟的魅力势不可挡。
(来源:现代快报作者:童大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