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来的总是要来的 [2019/12]
- 私生子惊天泄密十年后必登大位 [2024/04]
- 秦刚出事了(朋友圈劲爆} [2023/07]
- 老王恐怕得出来说说清楚了 [2017/05]
- 美国有个斯诺登 中国有个令完成 [2016/12]
- 一妇女全裸在天安门前抗议,身上写着“黑暗”两字 [2024/04]
- 习李当局最后的赌注——评国家雄安新区的设立 [2017/04]
- 权利分赃似尘埃落定 [2017/10]
-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2016/12]
- 此“柒”非彼妻 [2019/12]
- 为虎作伥栗战书 [2022/11]
- 庶民的胜利 [2019/10]
- 北京六四究竟死了多少人?戒严部队绝密文件泄露 [2024/06]
- 为何女作家大多相貌平庸? [2019/06]
- 刘晓波——一个悲剧人物的谢幕 [2017/07]
- 上海人出了什么问题 [2010/12]
- “爸爸;我要带你回家!” [2009/02]
- 诗一首《七绝》后海 [2009/02]
- 《地铁艳遇》(续四) [2008/11]
- 诗一首《七绝》情人节(一) [2009/02]
- 老毛战术PK老美赌场 [2009/05]
- 应聘碰到这样的女秘书之《拔刀相助》 [2009/02]
- 《刘心武握过我的手》 [2009/03]
- 老毛战术PK老美赌场 [2009/05]
- 《一位新来的漂亮的女老师》(一) [2009/01]
- 向陈九先生请教 [2009/04]
- 诗一首《七绝》增君 [2009/02]
- 诗一首《七绝》无题 [2009/03]
- 诗一首《七律》答谢众网友 [2009/03]
看到有村民对如何写“旧体诗”有不同的争论,这很正常,其实这个问题在文学界一直存在,是老问题了。
无论“挺毛派”还是“反毛派”,抛开政治立场不论,单就文学上来讲,说毛泽东是诗词大家当不为过。当然也有胡适批毛诗,也只是一家之言,并未影响毛诗词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人们的喜爱程度。我看毛诗词的扛鼎之作,首推《沁园春-雪》,大气磅礴,旁征博引,信马游缰,一气呵成。现引用一些毛泽东论诗的论段:“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旧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1957年1月毛泽东给臧克家的信)“旧体诗词有许多讲究,音韵、格律,很不易学,又容易束缚人们的思想,不如新诗那样‘自由’。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旧体诗词源远流长,不仅像我们这样的老年人喜欢,而且像你们这样的中年人也喜欢。我冒叫一声,旧体诗词要发展,要改革,一万年也打不倒。因为这种东西,最能反映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特性和风尚……”。(1958年春毛泽东与梅白谈诗)毛泽东同时提出:“旧体诗词格律过严,束缚人的思想,一向不主张青年人花偌大精力去搞。但老辈的人要搞就要搞得像样,不论平仄,不讲叶韵,还算什么格律诗词?”(1957年毛泽东接见对词曲颇有研究的冒广生老先生),“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1965年给陈毅的信)。
今人写旧体诗,的确是件非常困难的事,一是当今社会和千年前诗词盛行时的封建社会相比,早已是沧海变桑田了。二是今人的“语境(语言环境)”和千年前的古人已不可同日而语,更不要说那些现在流行的网络用语了。老朽曾反复试着套用古“诗词格律”去写旧体诗词,最后总是以失败告终,不是词不达意,就是不伦不类,最后只好放弃了。依老朽的观点,今人写旧体诗,字数行数对,句尾合仄押韵,读起来不拗口就可以了。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是也。当然你有很高的造诣,能写出严格合仄押韵的旧体诗来,尽管坚持,但老朽放言:多是出力不讨好,少有人问津。
当下旧体诗,就如同中国的国粹京剧的命运一般尴尬,京剧才几百年,中国千年不变的旧体诗词不更是国粹么?还是“相互借鉴、和平共处”的好,谁也不要指责谁,谁也不要菲薄谁。立意第一(高远),意境第二(深邃),大体合规就可以了。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朝,至唐朝已相当完备。科举制度的引领作用,对中国古代文人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诗中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唐诗为什么之所以能成为古代诗歌的高峰?一是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昌盛的第一个高峰,“贞观之治”为诗歌的繁荣,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环境和丰厚的社会经济基础。二是因为“诗词歌赋”是唐朝科举必考的科目。而今多是唱和言志,照猫画虎攀附风雅之作,何必太较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