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来的总是要来的 [2019/12]
- 私生子惊天泄密十年后必登大位 [2024/04]
- 秦刚出事了(朋友圈劲爆} [2023/07]
- 老王恐怕得出来说说清楚了 [2017/05]
- 美国有个斯诺登 中国有个令完成 [2016/12]
- 一妇女全裸在天安门前抗议,身上写着“黑暗”两字 [2024/04]
- 习李当局最后的赌注——评国家雄安新区的设立 [2017/04]
- 权利分赃似尘埃落定 [2017/10]
-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2016/12]
- 此“柒”非彼妻 [2019/12]
- 为虎作伥栗战书 [2022/11]
- 庶民的胜利 [2019/10]
- 北京六四究竟死了多少人?戒严部队绝密文件泄露 [2024/06]
- 为何女作家大多相貌平庸? [2019/06]
- 刘晓波——一个悲剧人物的谢幕 [2017/07]
- 上海人出了什么问题 [2010/12]
- “爸爸;我要带你回家!” [2009/02]
- 诗一首《七绝》后海 [2009/02]
- 《地铁艳遇》(续四) [2008/11]
- 诗一首《七绝》情人节(一) [2009/02]
- 老毛战术PK老美赌场 [2009/05]
- 应聘碰到这样的女秘书之《拔刀相助》 [2009/02]
- 《刘心武握过我的手》 [2009/03]
- 老毛战术PK老美赌场 [2009/05]
- 《一位新来的漂亮的女老师》(一) [2009/01]
- 向陈九先生请教 [2009/04]
- 诗一首《七绝》增君 [2009/02]
- 诗一首《七绝》无题 [2009/03]
- 诗一首《七律》答谢众网友 [2009/03]
异客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的一首江南词,勾起了我难忘的少年往事。
随父母工作调动,离开了省会城市西安,举家搬迁到川东乡下。由于新厂学校还没盖好新学期又已开课,我们一帮孩子,只好被安插在当地一所离厂区最近的农村“三龙桥小学”上学。
小学因附近一条名叫“三龙”的小河,河上有座刻有龙的石桥而得名。小学原是一座祠堂,30M见方,青砖灰瓦翠竹环绕,是当地最好、最大的一座房子。祠堂中央有个天井,四周被隔成房间做教室,没有门窗只有一段一米多高的隔墙,坐在教室里可以看见其他教室的情况,如都遇朗读课文,各教室朗读声起此比复,煞是热闹。
祠堂正厅是有门窗的,空间很高,被当作老师办公室。那时还没有电,初冬季节天黑的早,老师们批作业、备课,每个办公桌上都点着盏煤油灯。火苗窜动,人影婆娑,打门口路过,还真有些渗得慌。
班里的同学就更有趣了,除了我们西安年级三班的部分同学外,其他一、二、四班的男女同学也都有。当地的孩子很是穷苦,多是穿着深灰色的旧衣服、打赤脚,能穿上自己打的草鞋就很不错了,能穿自做布鞋的更是凤毛麟角。四川的冬天潮湿而寒冷,多数孩子仍打着赤脚,但几乎每人都拎个小手炉,一种用竹子编的小篮子,里面有个小瓦盆,装上木炭,上可烤手,下可烤脚。上课时就放在脚下。
当地的孩子都比较矮,一个班的年龄差别也很大。记得我们班有一个当地的女生,个子比较高,好像有十六、七岁了,据说都选定了婆家,当地的孩子常开她的玩笑。显然是她上学比较晚,这已是非常不容易的了。
农村的孩子哪有什么像样的书包,用和衣服相同的旧布料缝个口袋再加上条布带就成了。现在我们讽刺没有真才实学只知卖弄书本的人为“吊布袋”,既形象又生动。 我在这里还第一次见到斗笠和蓑衣。南方多阴雨,所以斗笠和蓑衣就成了人人必备的用具。斗笠还好理解,可蓑衣就未必知道了。蓑衣是用棕树皮编成的披衣,既厚又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千多年前古人用的物件,今人还在用。
厂里的新学校建成后,我们就回到新学校,告别了那一段时间不长的农村小学的学习时光。
每一段人生的经历,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你了解城市不一定了解农村,你了解北方的农村,不一定了解南方的农村。
最后有必要补充一句:若干年后工厂破产,无偿转交给了地方政府。当年的那个农村小学,搬到了我们后来就读的厂子弟学校,至今连校名都没有改,仍叫“三龙桥小学”。
2018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