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来的总是要来的 [2019/12]
- 老王恐怕得出来说说清楚了 [2017/05]
- 权利分赃似尘埃落定 [2017/10]
- 习李当局最后的赌注——评国家雄安新区的设立 [2017/04]
-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2016/12]
- 此“柒”非彼妻 [2019/12]
- 美国有个斯诺登 中国有个令完成 [2016/12]
- 庶民的胜利 [2019/10]
- 为何女作家大多相貌平庸? [2019/06]
- 为虎作伥栗战书 [2022/11]
- 薄熙来—我的自辩词 [2013/08]
- 刘晓波——一个悲剧人物的谢幕 [2017/07]
- 也谈“瑞典虐华游客”事件 [2018/09]
- 贸易战的后果正在显现 [2019/06]
- 任大嘴老矣尚能饭? [2019/07]
- 上海人出了什么问题 [2010/12]
- “爸爸;我要带你回家!” [2009/02]
- 诗一首《七绝》后海 [2009/02]
- 《地铁艳遇》(续四) [2008/11]
- 老毛战术PK老美赌场 [2009/05]
- 诗一首《七绝》情人节(一) [2009/02]
- 《刘心武握过我的手》 [2009/03]
- 应聘碰到这样的女秘书之《拔刀相助》 [2009/02]
- 诗一首《七绝》增君 [2009/02]
- 向陈九先生请教 [2009/04]
- 老毛战术PK老美赌场 [2009/05]
- 《一位新来的漂亮的女老师》(一) [2009/01]
- 诗一首《七绝》无题 [2009/03]
- 诗一首《七律》答谢众网友 [2009/03]
1.怎样看待或评价一个历史文化名人,首要看他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发挥了怎样的历史作用。鲁迅所处的清末民初的年代,正是中国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分化的时代,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重要阵地,发了起一场反封建、反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轰轰烈烈影响深远的“新文化运动”。这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强烈冲击和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全国的文风、学风、民风、社会舆情为之振奋,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鲁迅发表在《新青年》上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它有力鞭笞了披着“仁义道德”外衣下“吃人”的黑暗社会,是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开山之作。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借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借古讽今借外喻中都是常用的文学手法,就算是如顾文所说鲁迅抄袭了俄国作家果戈里同名小说的架构,那又如何?中国人写中国的事,这丝毫无损于鲁迅《狂人日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泰山巍峨,你不去探寻它的文化渊源,却指责它没珠峰高没五台山庙宇多。黄河浩荡,你不去赞美她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却指责她河水浑浊流域没有长江广,这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土丘不见高山”的浅薄之见。
2.全面完整评价一个历史文化名人,应从政治(立场)、专业、私德三方面来入手。政治(立场)是屁股决定脑袋,一般人都逃不脱。 汪精卫再有刺杀载沣的壮举,也抵消不了他投降卖国的汉奸历史定位,这就是政治。私德就显得不重要了,如若追究,被国共两党都捧为革命先驱、反清建国第一人的孙文,岂不成了扶正一个比自己儿子还小两岁的小三上位的大流氓了?那么就只剩下专业了。俗话说“武无第二文无第一”,鲁迅是个文人,以教书卖文为生。鲁迅文学作品的思想性文学性如何,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家王朔就指出鲁迅没有一部长篇小说算不得文学家。但鲁迅的短篇小说、杂文和诗词却是公认极其出色的,鲁迅写的东西思想深刻文笔厚重力透纸背,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为世人称道。鲁迅的勤奋是有目共睹的,只活了55岁的鲁迅,现已整理出版的18卷《鲁迅全集》(200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共有750万字之多,而且还在不断发现新文增补中。“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了”鲁迅如是说。
3.看鲁迅看几个事实就够了:鲁迅在世时就已功成名就,各大学纷纷邀请他去讲学,各书刊争先恐后向他约稿,都以能率先发表他的文章为荣,读者都以最先读到他书文为快。1936年10月19日享年55岁的鲁迅在上海病逝,宋庆龄立即赶到鲁迅家,和许广平商议后拟定了一个由9人组成的治丧委员会,包括蔡元培、内山完造、史沫特莱、沈钧儒、茅盾、马相伯等人。出殡之日更有包括胡风、巴金、黄源、陈白尘、靳以、萧乾、欧阳山、萧军等16位知名人士为鲁迅抬棺。
鲁迅留下7条遗言:
1.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
2.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3.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4.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
5.孩子长大,倘若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6.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7.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至今读来仍醍醐灌顶发人深省。
网上有一段鲁迅葬礼的影像,蒋介石、宋庆龄亲自扶灵,鲁迅棺盖上“民族魂”三个大字格外醒目。民众自发组成的送葬队伍达50多里,真实记录了那令人心碎悲伤“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感人场面。这足以回击批判鲁迅的浅薄者和别有用心的诽谤者。
鲁迅首先是思想家,然后才是文学家、社会活动家。顾文说“鲁迅没有自己的思想”,现摘几首鲁迅的诗来回答:《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 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 管他冬夏与春秋。”《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无题》“血沃中原肥劲草, 寒凝大地发春华。 英雄多故谋夫病, 泪洒崇陵噪暮鸦。”《惯于长夜过春时》“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 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 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 月光如水照缁衣。”不是鲁迅没有自己的思想,而是你看不到鲁迅闪光的可贵思想。
4.鲁迅是有人格缺陷的,这和他不幸的人生经历有关。祖父涉案幼年丧父家道中落,受尽族人和旁人的白眼和刁难。因母亲包办婚姻不幸,鲁迅的个人情感如同荒漠,这也为后来和许广平的结合埋下了伏笔。全家由绍兴搬到北京后,作为长子既要赡养母亲妻子又要照顾两个弟弟的家庭,鲁迅面临着很大的经济压力。愤世嫉俗,睚眦必报,为此得罪了很多人,也成为其鲜明的性格特征。瑕不掩瑜,金无足赤,正是如此才称其为鲁迅。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先生之灵万古永存。
【补遗】1934年1月冯雪峰(中共左翼作家联盟负责人)在上海安全难保,被调回中央苏区瑞金任中央党校副校长。毛泽东此时正受到博古、李德的排挤被剥夺了对红军的领导权,处境艰难。听说冯到了瑞金,毛专门拜访了他。毛遗憾地说:“五四时期在北京,弄新文学的人我见过李大钊、陈独秀、胡适、周作人,就是没有见过鲁迅。”冯向毛汇报了上海的工作和“左联”的活动特别介绍了鲁迅的情况。毛对冯讲述的鲁迅的事情很感兴趣。冯告诉毛,有一个日本人曾经说过,全中国只有两个半人懂得中国:一个是蒋介石,一个是鲁迅,半个是毛泽东。毛听后哈哈大笑,沉吟片刻说:“这个日本人不简单,他认为鲁迅懂中国,这是对的。”冯还告诉毛,鲁迅读过毛的诗词,认为他有“山大王”的气概。毛非常开心,因为毛一直以“山大王”自居,上井冈山前对部队的讲演中就号召要做革命的“山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