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来的总是要来的 [2019/12]
- 老王恐怕得出来说说清楚了 [2017/05]
- 权利分赃似尘埃落定 [2017/10]
- 习李当局最后的赌注——评国家雄安新区的设立 [2017/04]
-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2016/12]
- 此“柒”非彼妻 [2019/12]
- 美国有个斯诺登 中国有个令完成 [2016/12]
- 庶民的胜利 [2019/10]
- 为何女作家大多相貌平庸? [2019/06]
- 为虎作伥栗战书 [2022/11]
- 薄熙来—我的自辩词 [2013/08]
- 刘晓波——一个悲剧人物的谢幕 [2017/07]
- 也谈“瑞典虐华游客”事件 [2018/09]
- 贸易战的后果正在显现 [2019/06]
- 任大嘴老矣尚能饭? [2019/07]
- 上海人出了什么问题 [2010/12]
- “爸爸;我要带你回家!” [2009/02]
- 诗一首《七绝》后海 [2009/02]
- 《地铁艳遇》(续四) [2008/11]
- 老毛战术PK老美赌场 [2009/05]
- 诗一首《七绝》情人节(一) [2009/02]
- 《刘心武握过我的手》 [2009/03]
- 应聘碰到这样的女秘书之《拔刀相助》 [2009/02]
- 诗一首《七绝》增君 [2009/02]
- 向陈九先生请教 [2009/04]
- 老毛战术PK老美赌场 [2009/05]
- 《一位新来的漂亮的女老师》(一) [2009/01]
- 诗一首《七绝》无题 [2009/03]
- 诗一首《七律》答谢众网友 [2009/03]
一.北京大学期间
1.1918年8月,24岁的毛泽东由长沙乘火车到北京,这也是毛泽东第一次离开湖南。10月经恩师后来的岳父杨昌济教授的介绍,他被安排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助理员,薪酬每月8元大洋。次年3月因母亲病重离职归湘。在北大的不到半年的时光,他读了很多的书接触了很多的人和事,特别是结识了李大钊、陈独秀等中国最早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先驱,这一经历深植于他记忆之中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916年,19岁的张国焘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1919年转入哲学系本科。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思想激荡之中,张国焘赞同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主将的主张,积极探求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思想。五四运动爆发后,张国焘作为北京大学的学生干事,坚持站在前列,成为这一次运动中起重要领导作用的北大学生领袖之一。
结论:毛泽东不及张国焘。
二.建党中共一大
1.1920年11月,毛泽东收到陈独秀、李达的来信,接受正式委托,负责建立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陈独秀、李达还把上海建党建团情况、《中国共产党宣言》、党纲草案十条、青年团章程、《共产党》月刊及时寄给了毛泽东。据党创立时期的领导成员李达回忆,至中共一大前,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有成员近十人。现在可以确定的有六人,即:毛泽东、何叔衡、彭璜、贺民范、易礼容、陈子博,他们在建党文件上签了名。
2.1920年10月,北京早期共产主义组织成立,最早的成员为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三人。
3.1921年6月毛泽东、何叔衡接到赴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通知。一大上毛泽东除担任记录外,只作过一次发言,介绍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情况。毛泽东给与会者留下的印象是老成持重,沉默寡言。
4.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陈独秀、李大钊因故没有出席张国焘担任了会议主持,开会期间马林并不出席每次会议,由张国焘向马林汇报会议的情况和进展。在中共一大闭幕会上,张国焘被选为党中央三人领导成员,担任中央局组织主任。
结论:毛泽东不及张国焘。
三.土地革命时期
1.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中央苏区江西瑞金成立,毛泽东任政府主席,张国焘当时虽然不在中央苏区仍任政府副主席。
2.1934年10月17日中央红军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开始长征。长征途中占领贵州遵义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当时应无常委之说),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会后,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遵义会议实际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3.1932年11月时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张国焘接任红四方面军领导人。1935年6月长征中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川西懋功会师后,由于一方面军只剩不足2万人马而四方面军有8万之众,张的野心膨胀向中央要官,中央迫不得已增补张为中革军委副主席任命张为红军总政委。随后两军在今后的行动方向上发生了严重分歧,张便萌生了废毛取而代之的私念发生了著名的“电报事件”。张在给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的密电中扬言“要(对党中央)展开党内斗争”,毛接到了叶剑英的密报后,机敏果断地率领一方面军大部连夜脱离驻地率先北上,避免了两军可能自相残杀断送中国革命的悲剧发生。
结论:毛泽东胜过张国焘。
四.延安时期
1.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大部)到达陕北吴起镇,后于1937年1月进驻延安。1943年3月2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关于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主席、书记处主席。书记处会议由主席召集,会议中所讨论的问题,主席有最后决定之权(处理日常工作决定之权),最终从程序上正式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2.中央红军北上后,1937年张国焘率红四方面军南下受挫,在各方压力下不得不北上随后达陕北。由于在长征中分裂红军另立中央被清算剥夺军权,调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1938年4月初,张乘祭黄帝陵之机逃出延安投奔南京,投靠国民党加入军统成了自己为之奋斗的共产党的叛徒。
结论:毛泽东笑到了最后。
总结:张国焘不识时务私欲膨胀,不仅亲手断送了自己打拼积累的政治资本,也毁掉了自己的政治前程。个人背叛自己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仰令人不齿,更可悲的是把跟随他的红四方面军几万将士至于不义的境地,这一点连兵败大渡河的“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都不如,这也和后来由红四方面军总部及第5军、第9军、第30军21800余人组成的“西路军”,在河西走廊惨败“马家军”全军覆有关联。
陈独秀就比张国焘做的好。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第一任总书记,他在1927年7月离开中共中央,1929年11月被开除党籍。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陈奋笔疾书,疾呼抗日主张,在《抗日救国与赤化》《此次抗日救国运动的康庄大路》等文章中痛斥蒋介石不抵抗,1932年10月被南京政府抓捕于1933年4月被以“危害民国罪”判处徒刑13年,最终经两次减刑服刑五年期满后出狱。出狱之初,他暂住在南京,蒋介石曾派陈立夫、陈果夫请他出任国民政府劳动部长。陈独秀咬牙切齿,说:“蒋介石把我的两个儿子乱刀分尸,杀子之仇,不共戴天,安能与之共事?”陈立夫又付出十万元经费和允诺留给他国民参政会五个名额,要他组织一个新党,陈独秀断然拒绝。
当年叱诧风云,最终客死他乡,纵观张国焘一生说明了一个直白的道理:做人要有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