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的法国梧桐 [2011/03]
- 清秋路 黄叶飞——最有智慧的脱衣舞女 [2011/09]
- 生产夜话 [2015/03]
- “闲常时只好鸟嘴,一时间没了智量”——从签署“京都协议”看美加两国的“智量”差距 [2011/12]
- 伊人母子 [2011/09]
- 白猫、黑猫和野猫 [2011/12]
- 祥林,你面对现实吧! [2010/11]
- 花里端详人一刻 [2011/10]
- 睡不着觉 [2011/12]
- 袒裎相见 [2014/12]
- 压力山大之不可一事 [2011/11]
- 胭脂水粉打扮前来,一个巴掌打将回去 [2011/10]
- 当孙子的待人和做人 [2011/07]
- 抖一抖 是草狗 [2018/02]
- 独自去寻欢 [2010/04]
- 秋月(18+,有三俗内容,谨入) [2010/08]
- 周末话饼 [2011/07]
- 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 [2010/07]
- 一座名叫马甲河的村子 [2010/06]
- 热爱劳动(我的六一) [2010/06]
- 花气袭人 [2010/05]
- 坐到右边听 [2010/03]
- 缃琦的故事 [2010/03]
- 胡颜乱语 [2010/05]
- 是英雄自有光芒(写在七七事变纪念日) [2010/07]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这话是一个有名日记的开头。
今天,多伦多所有的英文和中文报纸几乎同时刊登了一则消息:涉嫌洗劫车祸身亡中国女孩的疑犯被起诉。《多伦多星报》的报道是这样开头的:International student JIAO SHI QI was twice robbed of her purse in the 15-and-a-half months she lived in Hamilton:on her frist day in the city after arriving on an Air Canada flight from Beijing in May 2010; and on her last day,Sept.18.(国际学生矫诗琪在汉密尔顿生活了一年零三个半月,在此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两次遭到洗劫)
该篇报道同时引述了遇难者(受害者)的一位17岁的小同学的话:“为什么他不救她?我不明白他怎么能这么做,太可恶,太可怕了!”(英文报道原文:Why didn't he help her?I cannot understand how he can do that.It's awful,It's horrible.)
《星报》记者只是原原本本的记叙了新闻及这位同学的提问,却并没有回答这一提问。很显然,他们缺乏中国媒体人特别是南方系记者深挖体制根源,问责政府职能的专业特长。
就我所见所闻,现在来加拿大留学的中国留学生越来越多,且年龄越来越小。前阵聚会时,有一朋友从国内来,咨询小孩来加拿大读中学事。当我得知他的孩子所上小学和中学都是当地的名校,且那中小学正是我家小孩当年的母校。我就劝道,既然已经考上了那所名校,就没必要来加拿大上中学了,那名校的教学质量(数理化方面)绝对比这里的中学要好。等孩子再大些,直接来念大学好了。谁知那位仁兄一番说道,道出眼下国内的情况,生活在加国的桃源中人(包括我在内)都无语了。
如其所述:如今在中国上学,就是家长和孩子一起拚命:从幼儿园开始拚,幼儿园没挑好,进了小学自家孩子就输在起跑线上了。
进了小学望中学,想上名校必得校外补课。重点补奥数,甭管有没有陈景润的细胞都得按陈景润的目标培养,因为上好学校就看这个。过去还是家长个人行为,如今个别学校干脆“集体外包”,这招狠啊!据说一下子就把老对手甩在后面了。
想进好的中学,首先要摇号,然后还要选拔考试。正常渠道名额太少,只能八仙过海,各找门道,门槛费10万元起跳,家长还都得承认是“自愿助学”,有苦不许诉,有冤没处告。能化得起那钱,出国留学也不算贵了。进得学校,正常上课时间老师不用教,学生也不用学。因为有点本事的老师的主要精力搞校外补课,搞家教。家长也都另化钱给孩子校外补课,请家教。这学校上得就是个名气,学生比得就是谁先出国留学,谁要在国内参加高考,就是当爹娘的没本事,当学生的丢面子......
再回头看那条本地新闻,一家名叫《加国无忧》的中文网站以《矫诗琪玩麻将赢三方 凌晨回家遇车祸》为题,也对此事作了报道:其中引知情人回忆说:“当时有牧师问矫诗琪的妈妈,过去20年来,诗琪是否有什麽遗憾的地方?矫妈妈答,诗琪曾说过她最快乐的时光是在加拿大的汉密尔顿度过的。牧师就说:‘对啊,她是在她最灿烂﹑最美丽和最开心的时候离去的,就不要为她伤心了。’”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知道这话是一个日记的开头,就会知道这日记的结尾是:“救救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