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 didn't he help her?”(他为什么不救她?)

作者:hu18  于 2012-1-11 08:26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流水日记|已有52评论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这话是一个有名日记的开头。

     今天,多伦多所有的英文和中文报纸几乎同时刊登了一则消息:涉嫌洗劫车祸身亡中国女孩的疑犯被起诉。《多伦多星报》的报道是这样开头的:International student JIAO SHI QI was twice robbed of her purse in the 15-and-a-half months she lived in Hamilton:on her frist day in the city after arriving on an Air Canada flight from Beijing in May 2010; and on her last day,Sept.18.(国际学生矫诗琪在汉密尔顿生活了一年零三个半月,在此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两次遭到洗劫)
    该篇报道同时引述了遇难者(受害者)的一位17岁的小同学的话:“为什么他不救她?我不明白他怎么能这么做,太可恶,太可怕了!”(英文报道原文:Why didn't he help her?I cannot understand how he can do that.It's awful,It's horrible.)
    《星报》记者只是原原本本的记叙了新闻及这位同学的提问,却并没有回答这一提问。很显然,他们缺乏中国媒体人特别是南方系记者深挖体制根源,问责政府职能的专业特长。

    就我所见所闻,现在来加拿大留学的中国留学生越来越多,且年龄越来越小。前阵聚会时,有一朋友从国内来,咨询小孩来加拿大读中学事。当我得知他的孩子所上小学和中学都是当地的名校,且那中小学正是我家小孩当年的母校。我就劝道,既然已经考上了那所名校,就没必要来加拿大上中学了,那名校的教学质量(数理化方面)绝对比这里的中学要好。等孩子再大些,直接来念大学好了。谁知那位仁兄一番说道,道出眼下国内的情况,生活在加国的桃源中人(包括我在内)都无语了。
    如其所述:如今在中国上学,就是家长和孩子一起拚命:从幼儿园开始拚,幼儿园没挑好,进了小学自家孩子就输在起跑线上了。
    进了小学望中学,想上名校必得校外补课。重点补奥数,甭管有没有陈景润的细胞都得按陈景润的目标培养,因为上好学校就看这个。过去还是家长个人行为,如今个别学校干脆“集体外包”,这招狠啊!据说一下子就把老对手甩在后面了。
    想进好的中学,首先要摇号,然后还要选拔考试。正常渠道名额太少,只能八仙过海,各找门道,门槛费10万元起跳,家长还都得承认是“自愿助学”,有苦不许诉,有冤没处告。能化得起那钱,出国留学也不算贵了。进得学校,正常上课时间老师不用教,学生也不用学。因为有点本事的老师的主要精力搞校外补课,搞家教。家长也都另化钱给孩子校外补课,请家教。这学校上得就是个名气,学生比得就是谁先出国留学,谁要在国内参加高考,就是当爹娘的没本事,当学生的丢面子......

    再回头看那条本地新闻,一家名叫《加国无忧》的中文网站以《矫诗琪玩麻将赢三方 凌晨回家遇车祸》为题,也对此事作了报道:其中引知情人回忆说:“当时有牧师问矫诗琪的妈妈,过去20年来,诗琪是否有什麽遗憾的地方?矫妈妈答,诗琪曾说过她最快乐的时光是在加拿大的汉密尔顿度过的。牧师就说:‘对啊,她是在她最灿烂﹑最美丽和最开心的时候离去的,就不要为她伤心了。’”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知道这话是一个日记的开头,就会知道这日记的结尾是:“救救孩子......”

1

高兴
1

感动
1

同情

搞笑
14

难过

拍砖
1

支持
15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3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52 个评论)

2 回复 fanlaifuqu 2012-1-11 08:40
哪里是乐园?
2 回复 RidgeWalker 2012-1-11 09:00
钱让人严重走火入魔。
不过还是碰到几个孩子不争这些,将来准备教幼儿园的。
2 回复 看得开 2012-1-11 09:24
害怕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中国人通病.
3 回复 oneweek 2012-1-11 09:27
Hard to imagine
4 回复 yulinw 2012-1-11 09:39
   为自己的孩子庆幸~~
2 回复 穿鞋的蜻蜓 2012-1-11 10:03
记者:奥数到底是什么,它是否等同于数学?学好奥数又意味着什么?
丘成桐:据我看来,奥数不少题目很刁钻,作为爱好偶一为之是可以的。如果作为主业精心揣摩,甚至为了应付升学,,则是很荒谬的事。
打个比方,以学医来说,奥数就像疑难杂症,如果不扎实打好基础,只攻疑难杂症,到最后可能连普通的感冒都不会治。这能说是合格的医生吗?这样子学,学懂了无异于没学懂。
吴正宪:“奥数”是什么?一两句话很难说清,大概在学生家长的心中“奥数”就是要学习比日常数学课堂中要难得多的数学题。它似乎源于数学教材,又远远高于教材,它是作为数学学习中比较有难度的一部分。
“奥数”所涉及的内容广泛、难度大,小学生做的“奥数题”甚至大人们都很费解。解决这类问题,一般都需要对实际问题的数学意义进行分析、归纳,把实际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然后用相应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处理好此类问题,就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看待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用数学语言和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它可以开拓学生思路,启迪学生思维,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适度的引进“奥数”学习,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过程中更有兴趣地探索数学奥秘,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奥数”承载了太多不该承载的东西,它的附加值太沉重了。
中国高中生考入哈佛,学其他科目都很容易,学数学偏偏最难。为什么?因为我们数学课的基础没有打好
记者:翻开小学生的奥数题,不少问题会在中学、大学才学到,让小学生做超乎他们年龄的题,这种攻坚克难的方式是否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丘成桐:对于数学,不少人有误区。不是说越难就越好。很多人认为我们的中学生出了国,学数学一定轻轻松松,因为我们学得“难”,基础就一定好。但是,结果其实恰恰相反,根据我的观察,中国高中生考入哈佛,学其他科目都很容易,学数学偏偏最难。为什么?因为我们数学课的基础没有打好。比如微积分,对数学来说是多么重要的基础课,也是美国中学的必开课,我们很多中学都不开,反而把大量时间花在攻坚克难上,这是很大的损失。
吴正宪: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轻松、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有助于人们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产生创新的意向和行动。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适度的数学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这样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不顾学生的实际,“揠苗助长”、“填鸭式”、“满堂灌”的机械训练,这样的“奥数”培训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会使学生失去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滋长厌学情绪。学习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循循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
不能让所有的孩子都卷入“奥数”,一定要因人而异!
记者:奥数在很多国家是超常儿童的培训之一,而在中国,奥数之所以长盛不衰,是因为对升学有用。在盘根错节的利益链条中,家长、学生别无选择。但如果抛开制度层面的问题,“全民奥数”有没有必要?“畸热”的奥数该如何回归理性?
丘成桐:“全民奥数”没有必要。很多人说奥数能训练孩子的创新能力。但是创新能力要培养,基本训练也要做好。我曾经有一个学生,他是两届数学奥赛金牌得主,且是满分。进入MIT(麻省理工大学)后,他从心里觉得自己在数学方面已经很了不起了。我担心打击他的自信心,于是告诉他的导师,在测试时尽量出简单一些的题目给他,但是他依然考不好。当然,他后来学得不错,但那也是在经过大量的补基础课以后。
吴正宪:“全民奥数”没有必要!不能让所有的孩子都卷入“奥数”,一定要因人而异!
我们应当以平常之心,理性地看待“奥数”,保护好孩子们的成长生态。著名数学家杨乐院士在一次演讲中严厉批评了泛滥成灾的中小学奥数学习,他认为小学生学习奥数违背了教育规律,加重了大部分孩子的负担,甚至使他们对学习没有了兴趣。他认为,奥数本来定位在一部分对数学有兴趣的高中生。可是目前一些大城市,几乎全部小学生都在进行奥数训练和竞赛,很大程度上这是技巧的灌输,而不是智慧的启迪。
我认为小学阶段,选择一些有趣的、有价值的、适合小学生学习特点的数学内容,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培养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和归纳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
3 回复 穿鞋的蜻蜓 2012-1-11 10:07
北美中小学跟国内压力锅学校比起来胜过天堂。
2 回复 hu18 2012-1-11 11:23
fanlaifuqu: 哪里是乐园?
一桩惨事,能够反映、想要表达、可以联系的东西太多太多,很难一一道来。
2 回复 hu18 2012-1-11 11:24
RidgeWalker: 钱让人严重走火入魔。
不过还是碰到几个孩子不争这些,将来准备教幼儿园的。
钱。
2 回复 hu18 2012-1-11 11:24
看得开: 害怕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中国人通病.
钱程。
3 回复 hu18 2012-1-11 11:24
oneweek: Hard to imagine
同感。
2 回复 hu18 2012-1-11 11:28
yulinw:    为自己的孩子庆幸~~
只有一个孩子,按说都是“宝护金”,“金护宝”,这么小流放他乡,做爹娘都为了钱程,竟都不顾眼下,究竟是怎样心肠?
3 回复 hu18 2012-1-11 11:29
穿鞋的蜻蜓: 北美中小学跟国内压力锅学校比起来胜过天堂。
天堂是个可怕的地方。
5 回复 穿鞋的蜻蜓 2012-1-11 11:47
hu18: 天堂是个可怕的地方。
这个天堂跟教堂无关:)  相当于花果山水帘洞一带的设施。
4 回复 hu18 2012-1-11 12:02
穿鞋的蜻蜓: 这个天堂跟教堂无关:)  相当于花果山水帘洞一带的设施。
蛤蟆屯
3 回复 Giada 2012-1-11 12:03
现在在国内的孩子可怜啊。说是义务教育,结果还是要花钱,还不如我们过去。
2 回复 hu18 2012-1-11 12:05
Giada: 现在在国内的孩子可怜啊。说是义务教育,结果还是要花钱,还不如我们过去。
今不如昔?疑似九斤老太型世风日下病早期症状。
4 回复 穿鞋的蜻蜓 2012-1-11 12:07
hu18: 蛤蟆屯
不管怎末说,中国来的孩子就是享受这边小学的宽松自在。
3 回复 hu18 2012-1-11 12:15
穿鞋的蜻蜓: 不管怎末说,中国来的孩子就是享受这边小学的宽松自在。
苛政猛于虎狼,恶教凶于盗贼——能这样理解吗?
1 回复 心隨風舞 2012-1-11 12:24
分析的深刻……
123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3-28 14:5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