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的法国梧桐 [2011/03]
- 清秋路 黄叶飞——最有智慧的脱衣舞女 [2011/09]
- 生产夜话 [2015/03]
- 伊人母子 [2011/09]
- “闲常时只好鸟嘴,一时间没了智量”——从签署“京都协议”看美加两国的“智量”差距 [2011/12]
- 白猫、黑猫和野猫 [2011/12]
- 祥林,你面对现实吧! [2010/11]
- 花里端详人一刻 [2011/10]
- 袒裎相见 [2014/12]
- 压力山大之不可一事 [2011/11]
- 胭脂水粉打扮前来,一个巴掌打将回去 [2011/10]
- 睡不着觉 [2011/12]
- 抖一抖 是草狗 [2018/02]
- 斐济水和卡瓦汁——语不干典(二) [2014/11]
- 嗜血壮胆司马懿 [2018/03]
- 独自去寻欢 [2010/04]
- 周末话饼 [2011/07]
- 秋月(18+,有三俗内容,谨入) [2010/08]
- 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 [2010/07]
- 热爱劳动(我的六一) [2010/06]
- 一座名叫马甲河的村子 [2010/06]
- 花气袭人 [2010/05]
- 缃琦的故事 [2010/03]
- 胡颜乱语 [2010/05]
- 坐到右边听 [2010/03]
- 是英雄自有光芒(写在七七事变纪念日) [2010/07]
又到周末,进村补脑,首先看到的是番老洗澡。本人作为上世纪60后,步番老后尘,对其所述并不陌生,故被挠着痒处,忍不住附合几句,以吐附骥续貂之快。
“洗澡,上海人叫汰浴(发音DA YAO)。”这是番老趣文《洗澡的进化》头一句。洗澡,吴语中还有一个说法叫做“淴浴”,清末韩邦庆将此两字写进了他的小说《海上花列传》。后来田汉的戏剧《丽人行》,周而复的小说 《上海的早晨》都有此说。不过,当年在耳朵里刮进刮出的还是“汰浴”为多,音韵响亮,听说两便。
洗澡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自是平常,在缺水地区想必是件奢华的事。一部“西北风”小说对此曾有描述,说是旧时人在黄土高坡,生死于斯,终其一生大致洗三次澡:一是出生,二曰新婚,三则驾崩。此言颇为夸张,叙述的重点可能不是洗澡,而是极言当地水之难得。
番老说他小辰光洗澡是在一只“直径一米左右,高约一尺的老式圆木桶里”,于我的经历则是一只木制腰形大浴盆,应比番老所用的略大,但阔绰不及电视剧《水浒传》中潘金莲所用者。幼年在乡间,时见乡亲们将其用作采菱船,轻泛于河湖港汊。
春夏秋门窗关牢,有澡盆在家中便可沐浴;冬天气温太低,则去浴室。公共浴室在我早先几乎没有去过,去得多的是两个单位浴室:一是某高校浴室,二是省级机关浴室。浴室功能相近,故格局相仿,男浴室都有大浴池,淋浴间,更衣室等组成。
高校浴室的更衣间,一溜边的储衣柜,一米来高,上有带锁木厢盖,尺五见方,能坐不能躺,仅供更衣而已。且此间常暖气不足,门帘开阖处,“大风吹屁股,冷气逼肛门”,只得立马穿衣走人。我当年常怀疑澡堂管理者有意为之,当然在他也是无奈,柜台外面等洗澡的排着队呢。
机关浴室更衣间备有躺凳,每一躺凳备两大浴巾,一铺一盖,故浴罢可稍作留连。侧旁有小茶几,只是茶水须自带,不像营业性浴室,有服务员提壶引浆。我当年带儿子去洗澡时,常带上好芦柑两枚,出浴后一人一只,甘美异常。儿子胖手胖脚,爬上爬下,直视躺凳如幼儿园滑梯......热汗已收,头发渐干,小儿两腮“澡堂红”稍褪,则父子穿戴整齐而出。
番老所说“坦诚相见”,用语郁郁乎文哉,察浴室所见,其实是“袒裎相见”。国人“袒裎相见”,和平共浴的历史由来久矣,“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校长和学生一同下河洗澡的文字,是可列入圣经贤传的。中华文明地,上下五千年,无论教授校长,局长处长,进了浴室,都称老李小张。衣冠既除,品级无存,济济一堂,和光同尘。大水之中,其乐也融融;莲蓬头下,其乐也洩洩。尽显大同世界舒散愉快之极乐景象。
然而,也有不能消受此乐者。记得某年有老乡来城里过年,其中几位女眷由母亲陪同上浴室。甫进,皆狂奔而出(想她们所见情形,当如番老文中所附日本浮世绘)。且笑且言:“城里姑娘洗澡不背人,笑煞我伲乡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