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的法国梧桐 [2011/03]
- 清秋路 黄叶飞——最有智慧的脱衣舞女 [2011/09]
- 生产夜话 [2015/03]
- “闲常时只好鸟嘴,一时间没了智量”——从签署“京都协议”看美加两国的“智量”差距 [2011/12]
- 伊人母子 [2011/09]
- 白猫、黑猫和野猫 [2011/12]
- 祥林,你面对现实吧! [2010/11]
- 花里端详人一刻 [2011/10]
- 睡不着觉 [2011/12]
- 袒裎相见 [2014/12]
- 压力山大之不可一事 [2011/11]
- 胭脂水粉打扮前来,一个巴掌打将回去 [2011/10]
- 当孙子的待人和做人 [2011/07]
- 抖一抖 是草狗 [2018/02]
- 独自去寻欢 [2010/04]
- 秋月(18+,有三俗内容,谨入) [2010/08]
- 周末话饼 [2011/07]
- 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 [2010/07]
- 一座名叫马甲河的村子 [2010/06]
- 热爱劳动(我的六一) [2010/06]
- 花气袭人 [2010/05]
- 坐到右边听 [2010/03]
- 缃琦的故事 [2010/03]
- 胡颜乱语 [2010/05]
- 是英雄自有光芒(写在七七事变纪念日) [2010/07]
近来荧屏上颇多权力戏,非独天朝,番邦亦有此好,英剧先有《维多利亚》,现在又出品《王冠》,像是有意要给英国脱欧和美国大选两部现实大戏凑热闹。至于女王登基的戏码为何连番上演,是否有为选战中的女候选人助拳的蓄意,咱就不得而知了。
女王的加冕与老百姓的选择没有关系,老百姓只有当吃瓜看客的份。全民公投和美国大选则是全民福利,人人参与。只是熊掌和鱼不能兼得,必须要有选择。孟子直接从商品价值出发,舍鱼而取熊掌;若在“动物保护”旗帜高扬的今天,那熊掌即使孟老夫子有胆量吃,《舌尖上的中国》剧组也不敢拍出来让世界人民看。
英国电视剧《王冠》以现任女王登基故事为题材,让人感觉,女王和其父王,似乎并不稀罕承袭王位,这在普通观众之一的本人看来,剧情如此表现似显矫情。剧中也表现了女王的夫妻生活,而其夫君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的为夫经历就是一路放弃、不容选择的历史:放弃原有国籍、放弃王位继承、放弃子女随父姓、放弃军旅生涯、放弃夫道尊严,甚至要当众跪拜老婆(女王陛下).....贵为女王老公,熊掌和鱼或能兼得,那也只是盘中软餐的嗄饭而已,滋味如何,旁人说不上来。现实中的菲力谱亲王时有玩世不恭的传闻,即使是谣啄,想必也是雄性草民心中臆度“如此世道对其不公”的映射。另外,“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温莎公爵戏份也不少。江山、美人,熊掌与鱼一般的取舍对照。
今天看到第五集,再现女王加冕盛典,同时表现公爵观看女王加冕电视直播。镜头交替转换:老主教替女王胸口涂抹圣油。略一迟疑,顿显尴尬,情形仿佛咸猪手袭胸。好在女王表情自然,呈胸以待,化尴尬场面为庄严法相。
温莎公爵于荧屏前点评道:“圣油和誓言,宝球和权杖,王权之象征。高深莫测,神圣又神秘的典礼。如此隐晦的誓言,就连教士、历史学家、律师都不得其解。”同坐之一插话:“这太疯狂”,公爵立即纠正:“恰恰相反,这十分理智,你会魔术时,怎么希望别人一眼看穿......揭开面纱。还剩什么?一名才华平庸,想象力匮乏的平凡女性,但把她这样一包装,给她涂上圣油,转眼间你看到了什么?一位女神。”
甜中带酸,酸还带辣,赞颂与调侃齐飞,尊荣与平凡一色。吃瓜看客面对荧屏:垂涎三尺之际,突遭当头棒喝,瓜吃到嘴里想必也是五味杂陈。
然而,戏毕竟是戏,尽管是历史真实再现,毕竟不如现实更有吸引力。日剧《黑暗中的十个女人》言一登徒子:家中一面红旗不倒,家外九面彩旗飘飘,这与天朝腐败官员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了。天朝经院文艺理论言“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实在是落伍过时的观点。那经纪念大会整容过的150岁的“孙完人”,还是当年文不成、武不就的“孙大炮”吗?唯其真实,才能有真实的震撼,那星期二晚上的美国大选投票,我盯着NBC电视直播,一直看到第二天凌晨三点半。赶瞌冲、驱睡魔的功效比电视剧强多了。
选择当前,利益攸关,什么“政治正确”、“普世价值”统统玩不转。那“不靠谱”的特郎普,身龌龊,形邋遢,胡言乱语(呀啐)把人吓煞。然而,对于拱推他入主白宫的选民而言,特郎普既不是熊掌,也不是鱼,爱在心里口难开:那厮是一块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臭豆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