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的法国梧桐 [2011/03]
- 清秋路 黄叶飞——最有智慧的脱衣舞女 [2011/09]
- 生产夜话 [2015/03]
- “闲常时只好鸟嘴,一时间没了智量”——从签署“京都协议”看美加两国的“智量”差距 [2011/12]
- 伊人母子 [2011/09]
- 白猫、黑猫和野猫 [2011/12]
- 祥林,你面对现实吧! [2010/11]
- 花里端详人一刻 [2011/10]
- 睡不着觉 [2011/12]
- 袒裎相见 [2014/12]
- 压力山大之不可一事 [2011/11]
- 胭脂水粉打扮前来,一个巴掌打将回去 [2011/10]
- 当孙子的待人和做人 [2011/07]
- 抖一抖 是草狗 [2018/02]
- 独自去寻欢 [2010/04]
- 秋月(18+,有三俗内容,谨入) [2010/08]
- 周末话饼 [2011/07]
- 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 [2010/07]
- 一座名叫马甲河的村子 [2010/06]
- 热爱劳动(我的六一) [2010/06]
- 花气袭人 [2010/05]
- 坐到右边听 [2010/03]
- 缃琦的故事 [2010/03]
- 胡颜乱语 [2010/05]
- 是英雄自有光芒(写在七七事变纪念日) [2010/07]
约二、三十年前,我刚进大学那会儿,听过一次诗词讲座。主讲人是一位著名诗人兼教授。老先生鹤发童颜,仙风诗骨,上来在黑板上书写了姜夔的两首词――《暗香》、《疏影》,然后开始放一段男声清唱录音,清唱的内容就是黑板上的两首词,演唱者也是一位深谙古曲的教授。歌声不假伴奏,不假装饰,按字摸声,清越曼妙。曲罢,老先生已经完全在歌声中陶醉,全然忘却自己教授的身份,回归诗人本色。撂下满堂学生不管,更没有一句讲解,只是将词反复吟哦,低声赞叹,然后重新开始播放录音。如此反复,直至讲座结束。
多少年后,回想这段经历,似乎才明白了那讲座的意义。老先生不想直白地向学生灌输“什么是诗”,而是要学生们用心去体验“什么是诗”。古人的词、诗人的白发和录音机中的歌声使讲座本身成为了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