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的法国梧桐 [2011/03]
- 清秋路 黄叶飞——最有智慧的脱衣舞女 [2011/09]
- 生产夜话 [2015/03]
- “闲常时只好鸟嘴,一时间没了智量”——从签署“京都协议”看美加两国的“智量”差距 [2011/12]
- 伊人母子 [2011/09]
- 白猫、黑猫和野猫 [2011/12]
- 祥林,你面对现实吧! [2010/11]
- 花里端详人一刻 [2011/10]
- 睡不着觉 [2011/12]
- 袒裎相见 [2014/12]
- 压力山大之不可一事 [2011/11]
- 胭脂水粉打扮前来,一个巴掌打将回去 [2011/10]
- 当孙子的待人和做人 [2011/07]
- 抖一抖 是草狗 [2018/02]
- 独自去寻欢 [2010/04]
- 秋月(18+,有三俗内容,谨入) [2010/08]
- 周末话饼 [2011/07]
- 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 [2010/07]
- 一座名叫马甲河的村子 [2010/06]
- 热爱劳动(我的六一) [2010/06]
- 花气袭人 [2010/05]
- 坐到右边听 [2010/03]
- 缃琦的故事 [2010/03]
- 胡颜乱语 [2010/05]
- 是英雄自有光芒(写在七七事变纪念日) [2010/07]
村里一女鹰嚎曾说:“男人情结 始终以英雄自居,其实身上佩带的除了钥匙就是擦鼻涕纸,连方帕子也没有。”
这话是千真万确,好像那没羽箭张清的石子——一语中弟。只是这英雄气短的结局是如何逐步形成的,恐怕今人未必尽知,故约略述之:
在古代,男子以英雄自居的简便方法就是玩剑。宝剑随身佩带,宝剑不但可防身,而且也代表了佩剑者的等级身份,并炫耀富有。因此作为一个体面的男子,宝剑是须臾不可离的,它是男子们无需掩饰的小弟弟,是最直观、最有观赏价值、也是最有欺骗性的雄性符号。这传统一直到民国仍有遗风,所谓“中正剑”——“人在剑在,剑亡人亡”,一旦“不成功”,便用宝剑自个儿“成仁”。只是“寡人有疾”——“取义成仁”素来不是男儿本色。所以,古往今来,人剑共存亡的光辉事迹确实少点。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宝剑不是钱所能买到的,却能为钱为生存而出卖。据侯宝林先生考证,当年春秋时伍子胥在文昭关落魄,就把男人比生命还宝贵的东西——宝剑给卖了。有戏中唱词为证:“过了一朝又一朝,心中好似滚油浇,身上的盘费都化掉,卖了宝剑换了一把刀”。据说剑是卖给越王了,所以史称“吴王金钩越王剑”,也就是说,吴王用金钩钓了一条美人鱼——西施。越王则买了宝剑,所以越王名叫“购剑”。只是江湖上认为越王使美人计这招太下作,故都叫他“够贱”。
秦汉间,“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英雄气概大了去了,只是因为玩剑玩马爱美人,结果是泼天大的江山和芭斗大的脑袋拱手送了人。
再后来到了唐朝,女人都做了皇帝,男人就更没出息了,不仅玩不起宝剑,还常常被女人玩弄。穷措大孟郊痛定思痛,五言八句,写出惨痛经历。孟老先生怕网络时代的后生们不认得他,特地用网络语言给诗定个题目,叫做《偶作》。其实老先生多虑了,诗是不是你写的没关系,如今天下男人有个痴心妄想玩贱爱美人,与古时相比:下场没有更好、只有更惨。电视剧《莴苣》里的哥们是现成的例子。
话说这份上,当为天下男子一哭。老少爷们读诗流涕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有手帕的拿手帕,有鼻涕纸的用鼻涕纸,啥都没有的,就用脏兮兮的破袖子对付了。
利剑不可近,美人不可亲。
利剑近伤手,美人近伤身。
道险不在广,十步能摧轮。
情爱不在多,一夕能伤神。
(估计大家读罢,哭都来不及,没时间发议论。若能腾得出手来,蒙领导恩准兜里还有俩剩钱的,就捐献个鸡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