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的法国梧桐 [2011/03]
- 清秋路 黄叶飞——最有智慧的脱衣舞女 [2011/09]
- 生产夜话 [2015/03]
- “闲常时只好鸟嘴,一时间没了智量”——从签署“京都协议”看美加两国的“智量”差距 [2011/12]
- 伊人母子 [2011/09]
- 白猫、黑猫和野猫 [2011/12]
- 祥林,你面对现实吧! [2010/11]
- 花里端详人一刻 [2011/10]
- 睡不着觉 [2011/12]
- 袒裎相见 [2014/12]
- 压力山大之不可一事 [2011/11]
- 当孙子的待人和做人 [2011/07]
- 胭脂水粉打扮前来,一个巴掌打将回去 [2011/10]
- 抖一抖 是草狗 [2018/02]
- 独自去寻欢 [2010/04]
- 秋月(18+,有三俗内容,谨入) [2010/08]
- 周末话饼 [2011/07]
- 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 [2010/07]
- 一座名叫马甲河的村子 [2010/06]
- 热爱劳动(我的六一) [2010/06]
- 花气袭人 [2010/05]
- 坐到右边听 [2010/03]
- 缃琦的故事 [2010/03]
- 胡颜乱语 [2010/05]
- 是英雄自有光芒(写在七七事变纪念日) [2010/07]
才子是男性,佳人是女性;佳人是女性中的一类,正如才子是男性中的一类相同。只是才子虽有男性的生理特征,其心理却更多的和女性相同。
才子即“士”、知识分子。从其社会角色看是幕僚、是师爷、是帐房、是西席......名为“先生”,实际上是体面的奴才,身份、地位都是从属的,这与旧时代的女性相同。存在决定意识,因此从历史看,士的举止行为和心理状态越来越女性化。
春秋时“士不可以不弘毅”,到了战国末期,南楚的屈原和宋玉师徒便弃剑作歌,哭哭啼啼作起伤痕文学和好色文章来了(1)。此时读书人必修课的“六艺”中的“射”(箭术)与“御”(骑术)不知不觉中被裁撤,精神不再昂扬。再后来,到了南北朝这个病态弱腐的时代,便由精神的虚无转为追求面容的皎好了。(2)从此知识分子的审美趣味已经完全女性化了。唐朝那么昂扬的时代,诗人却一会儿“恨不相逢未嫁时”,一会儿“画眉深浅入时无”,一派娘娘腔。到了宋明,尽管在异族铁蹄践踏下催生出所谓的“气节”,依然是软绵绵的。“君子养浩然之气,淑女守贞操之节”,故“士”讲“气节”,实际上是用良家妇女的标准要求自己,依然是对女性角色的认同。结果如何?大义凛然的反倒是女子。青楼女子的一柄桃花扇,将文人最后的一点的脸面挥扫干净。(3)满清以来,佳人自然还是奴家,才子却成了奴才——才子竟然不如佳人了。
“薄命今犹在,坚贞扫地无”,可怜的才子们如不首先取得经济的独立,从而获得思想的自由,无论是“年方二八”或是“年已花甲”,除了迟早会抱怨“数度嫁狂夫”外,又能有何作为?
【附注】(1)屈原《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众女疾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宋玉《好色赋》“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不然: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谁为好色者矣。”
(2)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第十四》“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噉,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縈之。左太沖绝丑,亦复效岳遊遨,於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3)故事见孔尚任《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