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的法国梧桐 [2011/03]
- 清秋路 黄叶飞——最有智慧的脱衣舞女 [2011/09]
- 生产夜话 [2015/03]
- “闲常时只好鸟嘴,一时间没了智量”——从签署“京都协议”看美加两国的“智量”差距 [2011/12]
- 伊人母子 [2011/09]
- 白猫、黑猫和野猫 [2011/12]
- 祥林,你面对现实吧! [2010/11]
- 花里端详人一刻 [2011/10]
- 睡不着觉 [2011/12]
- 袒裎相见 [2014/12]
- 压力山大之不可一事 [2011/11]
- 胭脂水粉打扮前来,一个巴掌打将回去 [2011/10]
- 当孙子的待人和做人 [2011/07]
- 抖一抖 是草狗 [2018/02]
- 独自去寻欢 [2010/04]
- 秋月(18+,有三俗内容,谨入) [2010/08]
- 周末话饼 [2011/07]
- 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 [2010/07]
- 一座名叫马甲河的村子 [2010/06]
- 热爱劳动(我的六一) [2010/06]
- 花气袭人 [2010/05]
- 坐到右边听 [2010/03]
- 缃琦的故事 [2010/03]
- 胡颜乱语 [2010/05]
- 是英雄自有光芒(写在七七事变纪念日) [2010/07]
好友566转帖了孔庆东新出博客《香水是不能喝》,其结尾颇有趣:
2010年10月,北大中文系操办百年系庆,......10月23号那天,隆重举行大典,嘉宾如云。中午在北大农园大排宴席,由中文系资深工会干部孔庆东指挥调度,一共摆了120席。高级领导坐了20桌,其他嘉宾和北大师生坐了100桌。领导席的大闸蟹都是野生的,个头比较小;群众席的大闸蟹都是养殖的,个头比较大。几位高层领导不明就里,以为搞错了,责问北大校长曰:“怎么这边的小、那边的大呀?”校长大窘,瞠目怒视孔和尚。孔和尚急忙跑过来解围曰:“各位领导,听我解释,我们那边都是人养的,你们这边都不是人养的啊!”校长闻听,当场晕厥。
话原是不错的,只是主语的关键词“螃蟹”被省略了,一番恭维就成了骂人了。
是不是“人养的”,在今天看来是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在上古,却没有这么多讲究。相反,不是人养的往往是提升尊荣的捷径,且只要是动物,并无什么高低贵贱。看古书上写得那些个三皇五帝,不是吞鸟蛋,就是踩了大兽的脚印孕化而生。后代那些个当了皇帝的,总要让知书不达理的马屁精英造点神话,表明自己是“真龙天子”。其实哪有什么“真龙”,耳朵不济倒是真的,所以好话都听不进去。治水的大禹其父鲧据说是只熊,不久就被人考证出“鳖三足曰熊”。这“鲧”字有个“鱼”旁,坐实了大禹是个王八羔子。只是当时这么说并没有什么贬义。这一传统咱们的近邻日本人还保持着,猪、犬、虎、熊等表示勇武;龟、鹤等表示长寿。近代有一位总理大臣堂而皇之地叫做犬养毅,显然是不以狗娘养的为耻。日本人一旦罗列姓名,在外人看来大有“人将不人、国将不国”之势,感觉那小岛上遍地虎狼窝、处处放生池。
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把动物祖先分了贵贱,应该是关二爷带坏了头。孙权好心好意想和关羽联姻,关羽不愿意也就算了,非回人一句“虎女安嫁犬子”。虎啊、狗啊,单开了说没什么差别;凑一块一比就显出高低来了,于是,这“犬子”(译成白话文即“狗娘养的”)就成了贬义词了。其实那关二爷也是没事作的,嘴巴过个瘾,又能占多大便宜?且“虎女”又好到哪里去呢?长大了也就是个母老虎。
关羽当年这么随口一说,再想不到洋鬼子泄粪骂人也常说“SON OF BITCH”(犬子)。要讲什么“共同理念”、“普世价值”,用“狗娘养的”糟践人还真是个“共同理念”、“普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