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的法国梧桐 [2011/03]
- 清秋路 黄叶飞——最有智慧的脱衣舞女 [2011/09]
- 生产夜话 [2015/03]
- “闲常时只好鸟嘴,一时间没了智量”——从签署“京都协议”看美加两国的“智量”差距 [2011/12]
- 伊人母子 [2011/09]
- 白猫、黑猫和野猫 [2011/12]
- 祥林,你面对现实吧! [2010/11]
- 花里端详人一刻 [2011/10]
- 睡不着觉 [2011/12]
- 袒裎相见 [2014/12]
- 压力山大之不可一事 [2011/11]
- 胭脂水粉打扮前来,一个巴掌打将回去 [2011/10]
- 当孙子的待人和做人 [2011/07]
- 抖一抖 是草狗 [2018/02]
- 独自去寻欢 [2010/04]
- 秋月(18+,有三俗内容,谨入) [2010/08]
- 周末话饼 [2011/07]
- 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 [2010/07]
- 一座名叫马甲河的村子 [2010/06]
- 热爱劳动(我的六一) [2010/06]
- 花气袭人 [2010/05]
- 坐到右边听 [2010/03]
- 缃琦的故事 [2010/03]
- 胡颜乱语 [2010/05]
- 是英雄自有光芒(写在七七事变纪念日) [2010/07]
今天在贝壳快报中看了一文《上海大火深度反思:为何要建那么多高楼 还原11·15惨剧》(以下简称“上海大火”http://news.backchina.com/viewnews-114944-gb2312.html
大灾之后,有反思是好的,咱就顺着其反思的思路也思了一番。现速记如下(文中小标题是“上海大火”一文的原文):
【大火烧醒高楼】
大楼着火,直观上让人觉得高楼危险,其实住矮房子也未必安全。最近多伦多火灾中丧生的留学生住的就是平房。高楼的危险类似航空交通的危险:块大、人多、整摔整砸,逃生机会小;矮楼、平房的危险则和陆地交通的相仿,相对风险略小,绝对危害只多不少。“委蜕大难求净土,伤心最是近高楼。”——如今咱们的设身处地已没有绝对安全的地方。
【祸起四个无证焊工】
出了事故,事故原因总是首先要找的。据“上海大火”文说是“祸起四个无证焊工”。又是违规操作,同一块石头屡屡绊人,这能总埋怨石头吗?四个无证焊工怎么到了事故(施工)现场,这四人是自己跑来的义务劳动者?显然不是,又是包工头从路边捡来的。
一切从紧从严,保质保量,与追求利益最大化永远是一对矛盾。现有的施工操作程序、用工制度可以被偷梁换柱的地方太多了。有制度、有主管、有监理,无证无资质的临时工照样能上岗,就算再严格一些,弄个假证明假文凭比省长、市长大的官都能当,电焊工算耳屎啊!鬼能推磨全是因为铜钱在响。
【乏力的消防设备】
这话一说,就不由让人想到那个有名的木桶原理:多块木板构成的水桶,其价值在于其盛水量的多少,“水桶”的最大容量则象征着整体的水平和实力。但决定水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其最长的板块,而是其最短的板块。其实不用扯那些理论,小百姓都知道“没有金钢钻、不揽瓷器活”的道理。云梯高一尺,火魔高一丈。有奥运、有世博、有世界第二“鸡递屁”、有“鸡兔中美国”,看上去很美、看上去鲜花着锦,一把火就把这粉妆玉琢烧回蓬头垢面的原形。
【“生命安全101”在哪里 】
如今中国人眼界开阔,胸怀全球,凡是话题,正方反方不扯点洋论据,是不能理直气壮的。本文亦未能免俗。举了“9·11” 事件的例子,并说“美国人之所以能够创造奇迹,是因为人人掌握了‘生命安全101’”(美国国家消防协会制定的《建筑物、构筑物火灾生命安全保障规范》,共101条)。
这个条例就这么神?再好的条例实行的效果还得看执行的人。“911”时1.8万人在两小时内成功地从两幢110层高的大楼里疏散,除了有条例、有消防逃生知识,重要的还是因为有社会公德做了众人循规蹈矩、有序撤出的保证。如果楼内人尽是范跑跑,近两万人争先恐后、竞相自顾逃命,可能的后果只能是不被火烧死,也会拥塞通路,互相践踏,尸首层积。
【风险社会的政府和个人】
要责备当今政府、现代人没有风险意识实在有点冤枉,这“风险意识”与过去常说的“责任心”相比,确是当下的时髦词。“抽不抽先点上、喝不喝先倒上,洗不洗先泡上,干不干先套上”。这都体现了新时代风险意识的勃起,干群素质的不断提高。若是各个责任关口,能拿出掠夺财富时的勤快认真,搞贪污腐化时仔细周详,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违规操作,那么多的意外了。只是私字当头,利益争先,把自己的利益和乌纱放在第一位的这帮人,他们怎么会把民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事故已经发生了,今后如何减少风险?最好的办法也没啥新鲜的,无非是强化安全意识、规范防范措施、普及民众逃生知识。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强化安全意识、规范操作程序”,尽管党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这词听着耳熟吧)、各级领导带头抓,如果没有严密的社会监督,特别是舆论和基层民众的有效监督,只能是“听起来只是一句空话、做起来则是一句谎话、到头来就是一句废话”。
当下小民能指望的就是自己的逃生知识了。需要强调的是:这逃生知识的有效运用、这最后一条生路的通畅,必须由社会公德来保障,对于人多、楼高、通路既长又窄的高层建筑,这条尤其重要。这样做不仅是为了道德崇高,根本目的是希望你好我好大家好,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临危不乱、互相协作、有序有效地撤退。人人争当范跑跑,大难一来必然是害人也害已。实践已经反复证明:一味疯狂地追逐效率、拚命地追求效益,最后的结果必然是谁也笑不出来。
说了那么多沉痛的话,最后引“上海大火”中的一段文字,在“黑暗中看到光明”一下:“吕女士介绍,她的父亲95岁,母亲93岁,事发时,家人将母亲从7楼家中搀出,15时左右,长期卧病在床的老父亲也由志愿者背出楼。”我想吕女士的父母应该感到欣慰:庆幸自己没养出范跑跑式的儿女,世人也不都是范跑跑。我也要见贤思齐,仿效诸葛兄,向吕女士的家人和那位不知名姓的志愿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