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落梨花

作者:stellazhu111  于 2009-4-1 13:1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视角一方|通用分类:其它日志|已有35评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古人描绘梨花的诗句不是很多,春天里它却是漫山遍野,花枝茂盛,时间最长;也许是白色,也许是纷纷绕绕散散扬扬的样子,看到它却会联想到泪落梨花,更贴切的是一首戏曲,小时候晚饭后,收音机里传来的评弹“梨花落”。。。。。。
 
 

梨花落,杏花开,桃花谢,春已归,

花谢春归郎不归.

奴是梦绕长安千百遍,

一回欢笑一回悲,

终宵哭醒在罗帏.

到晓来,进书斋,不见你郎君两泪垂.

奴依然当你郎君在,

手托香腮对面陪,

两盏清茶饮一杯.

奴推窗只把郎君望,

不见你郎骑白马来.        

秋水望穿家信至,

喜从天降笑颜开.

奴眼花心跳从头看,

哪知晓一纸休书将奴性命催,

肝肠寸断手难抬.

姐妹成群来道喜,

笑问状元何日归?

又说道,官诰皇封非容易,

都是你识宝的凤凰去挣得来,

善良心毕竟有光辉。

奴是眼泪盈眶陪笑脸,

浑身冰冷口难开.

,想人间事,太悲哀,

愿把身躯化做灰,

好飞向郎前诉一番.

 

 

故事梗概: 王魁负桂英

书生王魁携老仆王中赴京赶考,途经莱阳,病卧雪中。名妓敫桂英救之,王病愈后,敫以终,身相许,数年后,王进京应试,临别前,二人在海神庙立下盟誓,永不相忘。王赴试得中状元,入赘韩相府。竟写下休书并三百两银子饬王中送往莱阳。王中责王魁无义,愤而离去。桂英接休书,悲愤不已,至海神庙控诉后自尽。死后冤魂晋京,至王魁节房,以情相探,冀其悔悟。王竟拔剑相向。桂英鬼魂遂活捉王魁。

 

评弹简介:

评弹发源于江苏苏州,盛行于上海,但是评弹的历史远远长于越剧。越剧去年刚庆祝百年诞辰,而评弹形成于明末清初,成熟于乾隆年间,历史长达三百余年,比京剧还长些。虽说上海、苏州、绍兴的方言都属吴语方言区,但是在语音、词汇上,苏州话和绍兴话迥异,却与上海话接近,尤其在词汇方面,许多是通用的。评弹与沪剧有些曲调也共同取自于苏南小调。尽管在唱腔上,越剧与评弹都以柔美婉转著称,但在日常会话中却大相径庭,绍兴话较硬朗,风格接近宁波话,苏州话则糯得很,嗲得多。评弹在上海盛行,因为有共同的语言基础;但是越剧能在上海发展的原因倒是有的弄不明白。在上海三、四十年代,评弹是大红大紫,名家辈出,可以说与京剧、越剧、沪剧共分天下。她既能上得厅堂(在上层社会大雅之堂演出),也可下得厨房”(在乡镇小码头茶馆店演出),可谓是雅俗共赏,左右逢源。五、六十年代,评弹依旧在高位发展。像我们有点数的人记得在小辰光,一到晚上,在每家每户飞出家常话、飘出饭菜香的同时,弄堂里也时断时续地回旋着评弹、越剧、沪剧熟悉的旋律。我们就是浸润在江南戏曲中长大的(这里顺便插一句,从艺术分类而言,评弹属于曲艺,不在戏曲之内,社会上有时把评弹划入江南戏曲,这已是大戏曲的概念。其实老百姓也不在乎严格的艺术种类划分)。到了近几十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评弹从如日中天走向日薄西山。如今,社会上想力挽狂澜,试图把评弹从严冬中引向阳春,让江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这种精神真是可敬可佩,也是功德无量。老实说,即使使评弹恢复到文革前的状态(这已经和四、五十年代不可同日而语),也绝对是不可能了。但是使江南清韵余音缭绕,绵绵不断,代代传承,我想努力一下还是大有希望的。 

评弹艺术日渐式微,不被青少年所爱,一个原因是对其艺术特色的片面理解,总以为评弹与昆曲(也发源于苏州)一样节奏缓慢、委婉缠绵,不为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所容。这种曲解也与长期宣传误导有关。过去,人们总爱把评弹与春雨杏花、小桥流水、清风朗月、莺声燕语、怡情逸趣、修身养性等联系在一起,其实这种联系是不全面的。和宋词中有婉约派豪放派一样,评弹既有轻丝柔弦之声,也有铜琶铁板之音,后者如弹词中的夏调高亢激越、张调苍劲挺拔、 琴调爽朗明快等。弹词是这样,评话就更不用说了。苏州评话的阳刚大气,是其最主要的特色和风格。但是说来也怪,与江南地域有关的影视剧常常喜欢用评弹作为背景音乐,鲜有越剧、沪剧、锡剧音乐。即使反映上海乡土风情的,亦是在隐隐约约的评弹演唱声中,夹着几句清脆的沪语叫卖桂花赤豆汤、白糖莲心粥、茴香茶叶蛋;如果是春雨时节,则来一句悠长的栀子花­——白兰花——”。真是有要说爱她不容易,割舍她又不忍心之两难复杂情感。

 

苏州话是我最喜欢的地方方言之一,自小和祖母一起,她的吴越温语仿佛是我生命中的第一个入耳倾心出神的声音;柔软而不失其韧性,口语表白中自有古汉语的元素,比如“汝”“吾”的音和意与苏州话是一致的。


评弹,因为是太古的东西,也只是有闲人观赏的玩意,节奏不快,故事太陈,学习不易,一定是很难传承下去的;但那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还是令人向往,即使百忙如行云流水的现代,鸟语ABC的地球这一边,能偶尔耳旁沉浸在简单的民乐伴奏和悠长委婉的唱段中也不失为很好的休恬享受。

 

10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35 个评论)

1 回复 marnifan 2009-4-2 03:58
学习了
1 回复 妈妈咪 2009-4-2 04:08
那花真美啊。
1 回复 stellazhu111 2009-4-2 04:09
marnifan: 学习了
属蛇的?
1 回复 stellazhu111 2009-4-2 04:10
妈妈咪: 那花真美啊。
姐姐说美, 它不能不美, (小声问一句, 啥名啊?)
1 回复 妈妈咪 2009-4-2 04:14
stellazhu111: 姐姐说美, 它不能不美, (小声问一句, 啥名啊?)
哈哈哈,像是菊花的一种,说不好啊。
回复 marnifan 2009-4-2 04:15
stellazhu111: 属蛇的?
马. 你?
1 回复 stellazhu111 2009-4-2 04:16
妈妈咪: 哈哈哈,像是菊花的一种,说不好啊。
璀璨的夏日之花......
1 回复 stellazhu111 2009-4-2 04:16
marnifan: 马. 你?
嘿嘿.....螃蟹~
1 回复 妈妈咪 2009-4-2 04:19
stellazhu111: 璀璨的夏日之花......
有些凄美。。。。。。MM??
回复 marnifan 2009-4-2 04:25
stellazhu111: 嘿嘿.....螃蟹~
横着走哈
1 回复 xqw63 2009-4-2 05:18
很奇怪,你不是苏州人,怎么喜欢苏州评弹?上海人也喜欢的不多。
评弹的消失是迟早的事,因为,和时代不合拍
回复 stellazhu111 2009-4-2 05:24
xqw63: 很奇怪,你不是苏州人,怎么喜欢苏州评弹?上海人也喜欢的不多。
评弹的消失是迟早的事,因为,和时代不合拍
苏州话是我最喜欢的地方方言之一,自小和祖母一起,她的吴越温语仿佛是我生命中的第一个入耳倾心出神的声音;柔软而不失其韧性,其口语表白中自有古汉语的元素,比如“汝”“吾”的音和意与苏州话是一致的。
评弹,因为是太古的东西,也是有闲的人观赏的玩意,节奏不快,故事太陈,学习不易,一定是很难传承下去的,但不时想起来那种超脱的状态还是令人向往,即使在行云流水的现代,在ABC的地球这一边,能够偶然耳旁沉浸在简单的伴奏和悠长的唱段中也不失为很好的休恬。一句话,快退休了。
请问,我也您一样乡下?
1 回复 xqw63 2009-4-2 05:26
stellazhu111: 苏州话是我最喜欢的地方方言之一,自小和祖母一起,她的吴越温语仿佛是我生命中的第一个入耳倾心出神的声音;柔软而不失其韧性,其口语方言中自有古汉语的元素,
苏州女性说话好听,男人说苏州话不咋的,太“糯”
1 回复 任飞飞 2009-4-2 05:30
Stella总是诗情画意,阳春白雪呵
回复 stellazhu111 2009-4-2 05:38
任飞飞: Stella总是诗情画意,阳春白雪呵
不是河蟹(和谐),是螃蟹~.
飞飞,我说了一次见不到你,你是天天不忘啊。哈哈~ 谢谢!
回复 stellazhu111 2009-4-2 05:39
xqw63: 苏州女性说话好听,男人说苏州话不咋的,太“糯”
唐伯虎
1 回复 任飞飞 2009-4-2 05:42
stellazhu111: 不是河蟹(和谐),是螃蟹~.
飞飞,我说了一次见不到你,你是天天不忘啊。哈哈~ 谢谢!
这不能忘,呵呵
回复 xqw63 2009-4-2 05:42
stellazhu111: 唐伯虎
人家是风流才子,是扬州八怪之一,不是苏州的吧
1 回复 stellazhu111 2009-4-2 05:44
xqw63: 人家是风流才子,是扬州八怪之一,不是苏州的吧
http://news.sohu.com/20060118/n241487209.shtml
回复 xqw63 2009-4-2 05:54
写完帖就查资料,知道咱孤陋寡闻了
12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stellazhu111最受欢迎的博文
  1. 老板些事 [2008/12]
  2. 藏秘之旅之四 [2011/09]
  3. 北干南乳喜羊羊 [2011/02]
  4. 某女上天 [2008/12]
  5. 我的保健 [2008/12]
  6. 永远的她 [2008/12]
  7. 我家宝书 [2009/12]
  8. 遥送”水影儿” [2016/12]
  9. 妈妈的炕 [2008/12]
  10. 右脑之说 [2008/12]
  11. 也爱男人 [2008/12]
  12. 欲壑难填 [2008/12]
  13. 如果再回 [2008/12]
  14. 我的瑜伽老师们 [2011/10]
  15. 天空的颜色 [2010/06]
  16. 垂钓之乐 [2009/02]
  17. 天边童年 [2009/03]
  18. 立秋登高 [2010/08]
  19. 红尘不了 [2009/02]
  20. 不入鱼口,焉得鱼头 [2010/07]
  21. 尘烟未眠 [2010/06]
  22. 我的祖国 [2009/05]
  23. 三思洗澡 [2009/01]
  24. 给您拜年 [2009/01]
  25. 细雨绵绵 [2010/01]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9 11:1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