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人有多傻 (一) [2013/10]
- 海归,情归何处? [2010/05]
- 海外华人应该远离“华人圈子”吗? [2012/04]
- 说说“又傻又笨”的美国人 [2011/09]
- 我爱美国的N个理由 [2010/07]
- 嫁不嫁凤凰男? [2011/11]
- 说说那些发生在学校里的性骚扰 [2011/09]
- 中年男人的危机感 [2013/05]
- 女人有多傻(二) [2013/10]
- 出国十年了,你后悔了吗? [2011/03]
- 坑爹不分贫富 [2013/08]
- 两个离了婚的女人 [2011/06]
- 美国不是天堂 [2013/01]
- 不会算账的美国人 [2011/05]
- 女人别太痴情 [2012/11]
- 平平常常的日子简简单单地过 [2011/11]
- 哭穷 [2012/12]
- 男人啊男人,你到底想要什么样的老婆? [2010/12]
- 调情与情调 [2011/11]
- 给老公上“政治课” [2012/02]
- 闲谈老婆 初恋情人 红颜知己 [2009/05]
- 一点感想和一点申辩 [2012/06]
- 我的山楂树之恋(五) [2010/10]
- 我不要离婚 [2010/01]
- 男人的事,你别掺乎--写给村里的姐姐妹妹 [2009/03]
- 贝壳村回书记讲话稿(征求意见稿) [2009/10]
如果我说高考是中国科举制度的延续,你大概不会完全否定。每个参加过高考的人都不会忘记自己高考的经历。而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更是一个人一生最辉煌最难忘的时候。
刚出国时,每每听说谁谁谁是清华、北大、科大少年班的,我就肃然起敬,心底里油然而生无比崇敬之情,因为出国之前,我都没见过几个清华北大的学生,大概都出国了;刚出国时,遇到的人除了博士就是博士,我就自惭形秽,我觉得自己一下子变成了文盲。可在国内时,我常常庆幸的就是没用复读就考上了大学,少受了很多挫折,因为在高考中落榜再去复读的学生都说高考复读是最难受的经历。今天我见多了北大、清华、科大少年班的天之骄子,精英领袖,却忽然由衷地更佩服起那些高考中落榜复读人。说几个我最佩服的人的故事吧。
我老公的表哥卫东比老公大三岁,卫东高中是在一个乡镇高中上的,学生来自于周围的十几个小村子,老师大部分是民办教师,一个学校200个毕业生,每年只有几个人能考上大学。表哥在班里算是学习最好很有希望考大学的学生之一,但第一年高考却落榜了,据说是因为紧张,发挥失常。知道高考落榜后,卫东就决定复习,谁至第二年又落榜了,又去复习,这样复习了三年终于考上了一个普通的工科大学。而这一年我老公也考上了一所上海的名牌大学。卫东上大学时是班里的“大龄青年”,所以他学习认真,成绩也很不错。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个啤酒厂工作。卫东为人忠厚老实,工作勤勤恳恳,刻苦钻研,几年以后就成了厂里的技术骨干,这时有人拉他一起生产小型啤酒机,这种制作新鲜啤酒的机器可以在餐馆和家庭使用。卫东经过了一番思考以后就答应了,于是辞职下海,创业的艰辛对经历过四次高考的表哥来说,实在是算不上什么,对于“坚持就是胜利”表哥太有体会了,十几年下来表哥的啤酒机厂已经发展起来了,产品销到东南亚和俄罗斯。现在卫东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大款了,而名牌大学毕业的我老公还在给别人打工---虽然老公至今每每提起自己的高考成绩都要在我面前夸耀一番,我也立刻装出无比崇拜的样子。我不敢太刻薄了,怕伤了人家的自尊,毕竟人家曾经辉煌过。
我的同学大伟十六岁高中毕业到照相馆里当了摄影师,摆弄着各种照相器材,对照相艺术的喜爱,不苦不累的工作,不多不少的工资,着实让他高兴了几年,直到他的弟弟考上了大学。于是大伟就决定考大学,那时他已经20岁了,又复习了两年以后,大伟成了我的同学,我们俩一天的生日,但他比我大整整四岁。新生联欢会上,大伟自称是我们的老大哥。我们就都喊他老大哥。联欢会上大伟又唱歌又跳迪斯科,十分活跃;秋游的时候,他给我们照相,我们从没有这么过瘾地拍过照片,秋游回来以后,他连夜给我们洗出来,大家个个高兴得不得了,有一张给我拍的照片,被拿到学校里参加摄影展还获了奖。大伟从老师指定的临时团支部书记被选为正式团支部书记。作为团支部书记大伟经常往学校团委跑,学校的团委书记与他年龄相仿,大伟与学校团委书记的关系也很好。第二年,大伟作为全院唯一的学生代表和全国的另外几个学生代表一起去香港、澳门参观学习。那时的我们可羡慕他了。大学毕业以后,大伟留校做了辅导员,8964的时候大伟在学校教工游行的队伍前头扛大旗,从此以后他就在学校里沉寂了,两年以后,大伟的小学同学让他帮着做纺织品进出口的生意,于是他工作之余,就去给同学打工赚外快,这样干了几年,手里有了些钱,大伟就自己下海经商了,现在他有了自己的工厂和生产基地,有上亿元的资产和房产。而他的弟弟看到哥哥挣了钱,几年前也辞职下海,跟哥哥借了100万做生意,现在,生意也没做起来,借的钱也不还,要哥哥继续为他投资,哥哥不肯,所以兄弟之间关系很僵。
我们学校以前的一个语文老师石磊是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是我们语文组的先生。石磊告诉了我一个他的同学的故事我至今还一直记得:石磊是南方人,79年应届高考考上了本省的一所师范大学。四年后,他大学毕业回母校高中当了一名语文老师,而石磊的高中的同班同学还在那个学校的复习班里复读。一年以后,石磊的同学考上了同一所师范大学,大学毕业留校当了辅导员。。。长话短说,十几年以后,石磊调到我们学校继续当语文老师,而他的同学已经是他们省里的秘书长了。几年前,石磊的年轻的妻子找了个机会出国学习。石磊把两人的房子卖了,付了老婆的学费,谁知老婆却一去不回,还提出跟他离婚。。。
在国内时,坐在我对面的刘副校长是从机关里来我们学校挂职,他常提起一个人,这个人是我们那个城市最好的学校里的徐副校长。他们俩同岁,但徐副校长却晚工作了三年。徐的家是农村,高考时连考了几年。所以刘校长经常戏称徐校长是“高四”复读生。大学毕业,徐被分配到我们当地最好的学校当了政治老师,因为他教学基本功扎实,工作任劳任怨,教学成绩特别突出,几年以后就被提拔为学校的教导处副主任,后来当上了主任,由于动作出色几年以后被提拔为管教学的副校长。作为培养年轻干部的一部分,市教委经常任命或者委派最好的年青干部到那所学校担任副校长,前前后后大概有五六个,每个担任副校长的人都意气风发、雄心勃勃,准备大干一场。可过不了几年就被调到另一个学校去了。只有徐副校长不声不响地干活,一年一年过去了,来了的又走了,他仍然当副校长,终于,老校长退休,徐副校长顺理成章的成学校的徐校长,那一年他还不到40岁。现在徐校长已经是全国有名的教育名家了:写专著、作报告,忙得不亦乐乎。
去年高考以后,我在国内看到某省的高考状元,在电视上谈自己的抱负时说:“我想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做一个像朱镕基、温家宝总理那样的人。”一旁的公公感慨地说:“瞧人家的孩子多有志向。这样的孩子将来一定会有大出息。”我听了哈哈大笑:“说这样的话的孩子将来一般都会失望的,我在美国遇到的高考状元很多,现在都是普普通通的工程师,过着普普通通的日子。不要以为高考考好了,中状元了,将来的日子就一定辉煌,还是实实在在地过日子比较踏实。”
高考只是你人生中的一站,人的一生还有很多这样的关口。一步一步把路走踏实了,把日子过幸福了,就可以了,别的都是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