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怎么致富到今天 中国人怎样发展到明天

作者:hysonchen  于 2009-2-9 09:39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其它日志|已有24评论

关键词:

美国人怎么致富到今天 中国人怎样发展到明天

2009-02-06 17:19:23   作者: 马里兰州 陈旭  来源: 侨报

 

太久以前的事,咱没经历过,只有历史记着,书上写的,笔者就不谈了。在美国生活了二十余年,也算经历了美国这一波是怎样兴盛,又怎么步入危机。

 

从八十年代开始,美国的电脑业开始起飞,带动了通信、网络的快速成长。随着个人电脑、互联网、手机的普及,IT业迅速膨胀,不但提高了生产率,也给人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和丰富的业余生活。这些无疑给社会创造了新增财富,也使得美国更加民富国强。

 

随着技术的传播和推广,新科技渐渐老去,做电脑与做衬衫没有太大的利润区别。美国人在这一波“暴富”之后,也留下一些核心技术与品牌,如微软、谷歌、英特尔、苹果等等,与那些耐克、可口可乐、麦当劳一起维持着相对高额的利润。

 

中国人过去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基本上是在较低生产力水平下自力更生地发展,几乎与外界隔绝。改革开放,中国成了世界的工厂,参与全球竞争。十几亿勤劳的人民,使“中国制造”从价廉到物美,不停地走向世界。在制造业市场,把美国人挤到有点担惊受怕到无路可走的地步。从家电到汽车,美国人质量比不过日本,价格拼不过中国,正如美国的汽车业,再没有创新,就可能像扶不起的阿斗一样,面临着被市场残酷淘汰的危险。也因此美国许多人向服务业转型,美容、餐饮、旅游、娱乐等行业,虽然不会创造新增价值,但可以提升生活的质量。赚到钱的美国人除了放手消费外,自然也要买房子,已有房子的人需要更大的房子,没钱也要借钱买房子。

 

土地不会再生,房子人人要住,所以房地产的价值,总是随着社会财富总量的增长而相应升值。于是,在IT业不再点石成金的时候,美国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业,迎来该领域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昔日的华尔街,为新兴的高科技企业,评估技术,预测含金量,为企业融资上市,加速创新科技转化成社会财富,华尔街也近水楼台致富不少。IT浪潮退去,华尔街的精英又为地产业推波助澜,把地产、信贷、保险重新加以包装,整合到让人只见漂亮的外表,根本就看不懂内涵的境界。然而,盖好的一幢房子,虽然房价一直上升,可房子依旧是原来的房子,并不会创造出什么新价值出来,在社会财富总量增长放缓时,非理性的房价攀升,只会折腾出更多的泡沫。而泡沫破灭时,就造成今天美国的金融风暴、经济危机。使得股市大跌,财富缩水,房价走低,失业率大增,百姓水深火热。

 

对于中国而言,既然国门已开,美国的金融风暴难免要冲击过来,使得出口放缓,GDP增长减速,人口众多的大国,就业也更加艰难。

 

面对危机袭来,人们不再坐以待毙,世界各国都在出台振兴计划,以增长社会财富总量抵冲经济泡沫。美国国库早已因挥霍和伊拉克战争严重亏空,只能靠举债刺激经济。好在这些年中国积累了不少真金百银,可以用大把外汇来投资和补贴基础建设和刺激消费。落后了上百年的大地,还有大片山河等待开发,方可大兴土木,扩大内需,又能增加就业机会。

 

不过,举债终究要还上,补贴也可能把家底赔光,在笔者看来,政府救市仅是缓解危机深化,真正要走出困境,还须要创造出新的社会财富。美国有如此巨大的财政亏空,想真正复苏或许还得寄望于更多的创新产品,才有超额的利润空间,否则也只会像过去的欧洲,渐渐没落。虽然新总统奥巴马上台带给美国人一线希望,但近期还难见曙光。

 

科技总是在进步,如何转化成财富也是关键,例如,这些年生化科技有些突破,由于大多应用在医疗制药领域,除了伦理道德上受限,很难像当年IT业那火爆。你说电脑可以办公室一台,家里一台,甚至手提还要一台,工作增加效率,闲暇上网阅读、游戏;手机可以每人一部,随时可以办事、联络、聊天;可总不能没事找点药片当饭吃,或家里买点抗癌药存着以防万一,即便是伟哥能提高生活质量,也得考虑其副作用,三思而后行。

 

中国的形势,虽不像美国那么惨,至少GDP还在增长。但同样面临经济放缓和未来如何发展的问题。笔者虽不是什么经济学家,但相信国家的兴衰,绝不会无缘无故。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不仅仅在于劳动力有多廉价,更重要的是生产力的提高,创造力的领先。中国人不缺泛聪明和勤劳,只是仅靠吃苦耐劳或许可以脱贫,但想要致富到明天,或整体富裕水平赶上和超过世界富裕国家的水准,还需要更大的战略和智慧,以及更多的自主核心技术和创新产品,否则,只能赚到低于平均数利润,又怎么可能挤进人均富裕国家的行列?

 

  (编辑:苏一鸣)

8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24 个评论)

6 回复 宜修 2009-2-9 10:04
惜昨天没买报纸。
4 回复 hysonchen 2009-2-9 10:16
宜修: 惜昨天没买报纸。
你读《侨报》吗?
5 回复 宜修 2009-2-9 11:10
hysonchen: 你读《侨报》吗?
读。偶尔也投稿。
5 回复 hysonchen 2009-2-9 20:42
宜修: 读。偶尔也投稿。
《侨报》毕竟是大陆的媒体,它很多文章会被中新网、新华网转载,传播很快。俺这篇贫下中农的文章,被中新社改名为《中国想要致富还需更大智慧》,google,百度一下,还不少媒体转载。
5 回复 宜修 2009-2-9 22:38
hysonchen: 《侨报》毕竟是大陆的媒体,它很多文章会被中新网、新华网转载,传播很快。俺这篇贫下中农的文章,被中新社改名为《中国想要致富还需更大智慧》,google,百度
恭喜旭兄!愚妹拜读并引为同喜。
5 回复 水影儿 2009-2-10 05:34
伟大的命题,伟大的文字。哈哈,使劲忽悠你:)
5 回复 hysonchen 2009-2-10 09:12
水影儿: 伟大的命题,伟大的文字。哈哈,使劲忽悠你:)
主要是咱自已没文化,所以读专家的文章读不懂,所以才想自已也来忽悠。
6 回复 葫芦 2009-2-11 04:44
這文章沒看全,看到第四段,中國的計劃經濟生產力低嗎?我個人認為,國家底子薄弱采用計劃經濟是比較有效的分配方式,還有作者沒有分析一下當時的中國當時所處的國際形式以及國內形式嗎?個人認為這文章是憑空想象的文章
7 回复 路不平 2009-2-11 04:53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谁掌握新科技,谁就掌握了明天。
4 回复 hysonchen 2009-2-11 04:58
葫芦: 這文章沒看全,看到第四段,中國的計劃經濟生產力低嗎?我個人認為,國家底子薄弱采用計劃經濟是比較有效的分配方式,還有作者沒有分析一下當時的中國當時所處
当时中国靠肩挑人拉是高生产力?
5 回复 hysonchen 2009-2-11 05:04
路不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谁掌握新科技,谁就掌握了明天。
对啊,有领先的科技,戏就好唱了。
5 回复 羽化成蝶 2009-2-11 05:31
宜修: 读。偶尔也投稿。
俺只要上班,每天都看侨报(办公室有人送来).什么时候宜修再投了稿,告诉一声,咱把它剪下来保留^_^.
6 回复 宜修 2009-2-11 05:35
羽化成蝶: 俺只要上班,每天都看侨报(办公室有人送来).什么时候宜修再投了稿,告诉一声,咱把它剪下来保留^_^.
谢蝶儿捧场!那咱不光得加倍努力,更得到《侨报》编辑部认识个张三、李四的。:)
5 回复 羽化成蝶 2009-2-11 05:38
hysonchen: 当时中国靠肩挑人拉是高生产力?
现在不也靠人拉肩扛?我前2天看图片新闻,解放军战士帮助抗旱救灾,每人手里拿个小黄盆排队接水.虽说是要体现军民鱼水情,养兵千日用一时,这一盆一盆的泼,什么时候旱情才能缓解?就不能像消防车洒水车那样普洒?我不明白.看到这样的图片我觉得有点悲哀.
6 回复 羽化成蝶 2009-2-11 06:01
宜修: 谢蝶儿捧场!那咱不光得加倍努力,更得到《侨报》编辑部认识个张三、李四的。:)
我认识他们送报纸的,算不算啊?^_^
5 回复 宜修 2009-2-11 06:09
羽化成蝶: 我认识他们送报纸的,算不算啊?^_^
好歹也沾边儿啊!:)
6 回复 hysonchen 2009-2-11 06:57
羽化成蝶: 现在不也靠人拉肩扛?我前2天看图片新闻,解放军战士帮助抗旱救灾,每人手里拿个小黄盆排队接水.虽说是要体现军民鱼水情,养兵千日用一时,这一盆一盆的泼,什么时候
俺当年下乡都是用锄头、箩筐平整土地啊,一天赚几毛钱人民币的工分。
5 回复 羽化成蝶 2009-2-11 07:04
宜修: 好歹也沾边儿啊!:)
这就给您推荐一下^_^.
4 回复 宜修 2009-2-11 07:24
羽化成蝶: 这就给您推荐一下^_^.
谢蝶儿!没翅膀咱也扑腾两下地说。
6 回复 xiaojeiji 2009-2-11 07:44
制度问题没人提起,贪的越贪,穷的越穷,科技只是一方面而已.
12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2 03:0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