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尔的摩的前世今生 [2016/11]
- 养狗说免疫 [2021/05]
- 面壁计数 [2022/11]
- 哈佛毕业典礼杂感 [2009/06]
- 美国中小学教育优势何在? [2013/10]
- 马里兰州学校是全美第一,还是每况愈下? [2010/02]
- 走了点弯路,或许还是更好的成长 [2016/06]
- 母亲,小心害小孩得焦虑症 [2017/02]
- “犹太老臣”暂时代理哈佛校长 [2024/01]
- 哈佛大学今年不公布种族比例统计数据 [2023/12]
- 童年没做过的梦 [2008/12]
- (美国)孩子上大学 哪里找学费? [2012/03]
- 美国总统的智商 [2025/01]
- 中国最早的留美女学生 [2023/08]
- 美国总统子女的大学盘点 [2024/10]
- 闲聊小孩逆反 [2008/12]
- 中国教育:替美国打工,为中国消费 [2008/11]
- 华人父母最担心孩子什么? [2009/01]
- 为何高智商低情商? [2009/04]
- 三坊七巷话福州 [2014/06]
- 让第五大发明走向世界 [2008/12]
- 高考是否阻碍了中国前进的脚步? [2009/01]
- 无题 [2008/11]
- 谁埋没了中国人才? [2010/12]
- 你家小孩聪明吗? [2015/06]
- 说三道四中国教育 [2010/04]
- 考分毁了中国人的创造力 [2009/05]
中美教育应该寻找优势互补
2009-03-20 作者: 马里兰州 陈旭 来源: 侨报
是否应该取消高中文理分科,最近在大陆炒得特别火,专家学者、学生家长以及政府官员各执一词,莫衷一是。笔者对比中美两国的教育模式,发现其中有值得互补之处。
中美两国在基础教育上差异很大,但比较优劣,却备受争议。《科学》杂志1月刊出由俄亥俄州立大学包雷副教授研究小组的报告,他们选择具有中上水准的4所美国大学和3所中国大学,对近6000名主修科学与工程的大一新生进行物理学与科学能力测试。结果,在物理学方面中国学生的平均分为90分,美国学生的平均分为50分;在科学推理能力方面,两国学生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平均分都在75分左右。理科教学,应是除教授知识点外,还让学生学会分析、推理、演绎及批判性思维,从而提高科学能力(scientific abilities)。学者们相信,科学能力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及就业生涯都有长远影响。尽管中国学生的科学知识(science facts)比较丰富,但其科学推理能力(scientific reasoning)并没有相应高于美国学生。
由于教育体制不同,在中国全国范围内实施相类似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理科学生在中学就学过四五年物理课程,解答相对高深的物理试题就显得轻而易举。而美国高中没有文理分科,也没有统一的教学标准,只有约1/3的学生高中毕业前专门学过一年物理学,其余常识只在一般科学课程中见过。即使是1938年建校以来已有7位毕业生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纽约布朗士科学高中,也只要求学生修一年含微积分或不含微积分的物理课。不过,该校开设的大部分课程中,都有机会让学生拥有独立的研究课题,还有很多与科技相关的学生俱乐部。
从分数上看,中国理科生的成绩远高于美国理科生,似乎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得多。但笔者不解的是,为何基础扎实的中国学生,学到越高越不能体现出学术优势?30年前中国恢复高考,又打开国门让学子留学海外,到今天中国博士人数已居世界前列。仅以这30年留美的中国学生为计,获得博士学位、在各行业成为举足轻重人物的不少,但真正能站到世界学术象牙塔顶尖的人物却不多。与当年兵荒马乱中派出的杨振宁、李政道那一代为数不多的留学生相比,后来者在学术上成就还有不小的差距。
2008年12月,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纪念留美30周年”活动上,笔者特别问起该校医学院终生教授王小勤博士对中美学生的印象。王博士是中国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并担任“清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常回国讲学,所以对此更有认识。王教授认为,大概是美国学生没有中国学生那么大的高考压力,所以有更多对科学的兴趣,也有更多的创新想法,而中国学生想得更多一些的是分数和职业规划。
包雷教授的报告指出,任何教育模式都有优缺点,中国学校注重传授内容,美国学校则强调科学方法。中国需要一种更好的教学模式,如果想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就不应仅教授科学知识,必须探讨知识和推理能力兼顾的教学方法。
多年以来,美国理工科大学毕业生一直不能满足就业需求,每年都要引进大量外国人才。由于公立学校的教育主导权在各州,笔者所在的马里兰州,在经济陷入衰退时,今年2月州政府还宣布一项雄心勃勃的教育计划:加大投入教育,并强调优先发展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学科。州长奥麦雷指出,为了使我们的学生能与欧洲、亚洲的学生竞争,就必须使学业标准不低于他们。
常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笔者看来,或许我们可以整齐地种植一片树木成林,并统一照料使其长势良好。但在这片人工规划林中,可能不易长出参天大树。或许美国的教育需要高一些的统一学业标准,以免杂草丛生,而中国的教育则需要多一些因材施教的多元化,也让参天大树有自由成长的空间。
(编辑:苏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