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尔的摩的前世今生 [2016/11]
- 养狗说免疫 [2021/05]
- 面壁计数 [2022/11]
- 哈佛毕业典礼杂感 [2009/06]
- 美国中小学教育优势何在? [2013/10]
- 马里兰州学校是全美第一,还是每况愈下? [2010/02]
- 走了点弯路,或许还是更好的成长 [2016/06]
- 母亲,小心害小孩得焦虑症 [2017/02]
- “犹太老臣”暂时代理哈佛校长 [2024/01]
- 哈佛大学今年不公布种族比例统计数据 [2023/12]
- 童年没做过的梦 [2008/12]
- (美国)孩子上大学 哪里找学费? [2012/03]
- 美国总统的智商 [2025/01]
- 中国最早的留美女学生 [2023/08]
- 美国总统子女的大学盘点 [2024/10]
- 闲聊小孩逆反 [2008/12]
- 中国教育:替美国打工,为中国消费 [2008/11]
- 华人父母最担心孩子什么? [2009/01]
- 为何高智商低情商? [2009/04]
- 三坊七巷话福州 [2014/06]
- 让第五大发明走向世界 [2008/12]
- 高考是否阻碍了中国前进的脚步? [2009/01]
- 无题 [2008/11]
- 谁埋没了中国人才? [2010/12]
- 你家小孩聪明吗? [2015/06]
- 说三道四中国教育 [2010/04]
- 考分毁了中国人的创造力 [2009/05]
新生活、新希望,有助震痛康复
作者: 马里兰州 陈旭 来源: 侨报
汶川地震一年过去了,对于一般人而言,记忆会像茶水一样,随着的时间的过去,越冲越淡。一些纪念性的活动,媒体的关注,领导的关怀,会提醒更多的社会民众再次去关心灾区的近况。然而对于那些在灾难中失去亲人或留下残疾的人们,多一次的回忆,也许是多一回的痛苦。
在这一年的抗震救灾中,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发生,然而人们终要回到平凡的现实社会。在最基本的生活安置之后,笔者相信,更重要的是要燃起灾区人民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近来的报道说,一些在地震中丧失子女的家庭,又怀孕生育,孩子会给家庭带来生机和希望,虽然是更多的操劳,有更多的责任,但也会有更多的幸福。新生命,点亮新生活,相信这些人会比较容易走出悲伤的阴影。因此,让灾区人民尽快走上能使他们充满希望的新生活之路尤为重要,那怕是难苦的,曲折的。有希望,才有动力,才能鼓舞人们向前。很多在地震中的伤残家庭,现在可能还有些社会、政府和志愿者的帮助,可是他们将来的前途和命运又会怎样?笔者以为更积极的援助方式或许是应该更多地想到如何帮助他们就业,政府也应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他们能自食其力,排除对将来生活的忧患,也会使生命更有价值。又重建,又生产,使灾区人民能充满信心地走向未来。
悲伤的记忆也和一杯茶水一样,如果没被冲淡,即便已经发霉,还是会那么浓。一个对生活绝望的人与一个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所能承受的痛苦和压力是不一样,新生活、新希望,有助震痛的真正康复。 (2009-5-17《侨报》A8周末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