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沁园春雪的英译并附诠释 [2015/03]
- 一首震撼人心的英文诗---请中國人三讀,也值得西方人三讀 [2011/02]
- 忆1977-78中国恢复高考时的往事 [2018/05]
- 《三线学兵连》电视片拍摄追忆 [2018/06]
- 中国地名元宵灯谜谜底揭示 [2015/03]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编委会和前言 [2009/06]
- 贺知青战友重游凤县 [2018/08]
- 秦岭盘山公路上的酒奠梁碑 [2018/05]
- 看电视剧《初心》有感 [2018/03]
- 新西兰的怀唐伊日 [2018/02]
- 中国文学部分传统名著的英文书目 [2009/07]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8)历史1-23 [2009/07]
- “雪山狮子旗”不是西藏旗帜 [2010/07]
- 中庸之道,过犹不及 [2009/05]
- 蔡英文辅选被人甩巴掌对方称只是摸摸脸 [2009/11]
- 建议读读《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普及标准》 [2009/06]
- 评介相声关公战秦琼 [2009/04]
- 也谈中国困难时期(1959-1961年)饿死3000万事 [2009/08]
- 中文繁简字用例漫谈 [2009/07]
- 重游知青点 [2009/01]
- 乞讨祭品之余的人 [2009/05]
-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009/05]
- 诗词是抒发情感的凝练文体---《五一感怀---调寄满江红》自注 [2009/05]
- 孝元皇后王政君“历经七朝”质疑 [2009/06]
- 到底谁才是十四年抗战的中流砥柱? [2009/08]
- 自嘲 ---调寄西江月 [2009/04]
- 留给儿子黄金满筐,不如传授他一部经书 [2009/04]
- 回忆文革时挨整的老师 [2009/06]
- 诗歌传亲情 天涯若比邻 [2009/06]
水浒传和平妖传
描述北宋民众起义的姊妹篇
李西兴
2011-6-20
在中国历史上,宋代农民起义的发生的数量之多是空前绝后的。有记载的农民起义中,从宋太祖乾德三年(963年)的第一次农民起义,到南宋末年(1275年)最后一次农民起义,宋朝前后300余年中爆发了433次农民起义,其中230次发生在北宋,203次发生在南宋,平均一年就有1.4次。现存反映北宋农民起义的明刊长篇小说有两部,一是罗贯中(c.1300-c.1400)据施耐庵的本编的《水浒传》(书中含有江南的方腊起义),一是罗贯中编次,冯梦龙(1574-1646)扩展的《平妖传》(书中提到岭南的侬智高起义)。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二卷《范鳅儿双镜重圆》,只是一个描写忠贞爱情的短篇,其中有描叙南宋建州范汝为起义的片段。
近日读侯会先生的《水浒源流疏证》(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颇有获益。他在书中谈到《水浒传》故事情节的结构时说:
按照中国传统叙事习惯,一部《水浒》以梁山起义为题材,开篇总该先写义军领袖晁盖、宋江才是。然而小说以高俅发迹开篇,一路写王进、史进、鲁达、林冲、柴进……直至第十四回,梁山的开山领袖晁盖才粉墨登场,又过了三回,另一位领袖人物宋江也才姗姗来迟。这似乎不符合中国人的叙事风格和审美习惯(第279页)。
其实,《水浒》这种安排,正如许多其他的传统小说一样,开场白往往先讲一段得胜头回,然后再讲述正文,这恰恰是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习惯。正如金圣叹所说:
《水浒传》不是轻易下笔,只看宋江出名,直在第十七回,便知他胸中已算过百十来遍。若使轻易下笔,必要第一回就写宋江,文字便一直帐,无擒放。
(《水浒传汇评本》载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北大出版社1981年16页)
因为林冲火并王伦是梁山泊在郓城集团领袖带领下发展壮大的开始,所以从王进出走引出史进,从史进寻师引出鲁达,由鲁达出家避祸到东京引出林冲的故事,恰恰是《水浒》叙事的高明之处。如[明]冯梦龙四十回本《新平妖传》,引首之后,先讲《灯花婆婆》的故事,引出袁公比剑到偷窃天书等故事。从第三回起,从赵大郎追踪狐妖,引出狐仙圣姑姑及其子女的故事,也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叙事习惯。王平在《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一书说得好:《水浒传》叙事是“缀段式”的结构。
所谓“缀段式”结构,是指一连串的故事是并列关系。“这些故事或者由一个几个行动角色来串连,或者由某个主题把他们统摄起来,它们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该书引石昌渝《中国小说源流论》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32页)
《水浒传》的结构之道在于揭示“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在于上演一出忠奸之争的悲剧(《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48页)。
直到今天,一些当代的武侠小说,还继承着这种古典文学传统。如金庸的《天龙八部》五十回,书中的中心主角北乔峰到第十四回“剧饮千杯男儿事”出场,和他齐名的南慕容到第十七回“今日意”里,才假以李延宗的面目出场(书中的另一个中心人物虚竹,则到第二十九回“虫豸凝寒掌作冰”即将结束时才露面)。港版和张纪中版的天龙八部,将之改编为一开始就让北乔峰、南慕容亮相,恰恰是现代影视艺术的主角先亮相的观念之反映。特别是张纪中版,以萧远山的雁门关血战开场,固然可以先声夺人,但是在敷衍第十五回“杏子林”丐帮发生内讧时,就如同一部侦探故事预先漏了谜底,失去原作想要让读者欲知乔峰身世的悬念效果。最近上映的新版《水浒传电视剧》,也是先让宋江、公孙胜、晁盖等先出场。给许多熟悉水浒故事的观众造成的不过是困惑而已。所以我认为,把中国的传统小说搬上银幕,应该着重于提高影视艺术的表现效果,而不是对原故事本身的任意变更和大幅度调整。
金圣叹模仿汉儒解说《春秋经》的方式,对《水浒传》故事情节的结构解释说:
一部大书七十回,将写一百八人也。乃开书未写一百八人,而先写高俅者,盖不写高俅,便写一百八人,则是乱自下生也;不写一百八人,先写高俅,则是乱自上作也。乱自下生,不可训也,作者之所必避也;乱自上作,不可长也,作者之所深惧也。一部大书七十回,而开书先写高俅,有以也。(见《水浒传汇评本》第一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里的金圣叹总评,北大出版社1981年54页)
真是一箭中的,道出《水浒传》作者揭示北宋末年“乱自上作”的初衷。
被称为《水浒传》姊妹篇的《平妖传》,也有类似的创作初衷。
据记载,罗贯中在十四世纪编著《平妖传》是二十回本,到明代末年(16世纪初),被冯梦龙扩充为四十回。《墨憨齋批點北宋三遂平妖傳》卷首载張無咎(据考即冯梦龙之笔名)《敘》云:
王緱山先生每稱羅貫中《三遂平妖傳》堪與《水滸》頡頏。……余尤愛其以偽天書之誣,兆真天書之亂,妖繇人興,此等語大有關係。(见《平妖傳新注》附錄,美国科发2011年4月版第301頁)
所谓 “妖繇人興”见该书第第三十七回“白猿神信香求玄女,小狐妖飛磨打潞公”。该回文中說:
……貝州城中一班妖人,驅神役鬼,不論日子的作弄妖法。妖氣直透天庭,驚動了玉皇大帝,遣太白星李長庚查看。李星君把王則等一班妖人反叛始末,奏聞玉帝。玉帝道:“天書秘冊在白雲洞中,有白猿神看守。今被人盜法,生事害民,合當一體治罪。”李星君奏道:“臣聞妖不自作,皆由人興。只因趙宋真宗聽信姧臣王欽若引誘,三遍偽造天書,矯誣上天,欺誑百姓。以此民間競尚妖巫,釀成妖釁。……此乃天數,非關白猿神之咎也……”(《平妖傳新注》美国科发2011年266-267頁)
《水浒传》中描述了多起民众落草“作乱”的事,以宋江三十六人所敷衍出来的故事为主线,揭示出当时北宋朝政“乱自上作”;《平妖传》中张鸾、左黜等用“妖法”惩治贪官污吏,并明确指出这是因为北宋君臣的失政而造成的“妖繇人興”。显然二书都是赞扬民众起来与贪官污吏抗争的精神。冯本《平妖传》说貝州知州張德,恁般胡做,激變了軍心,弄成大禍,便是貪官的樣子。并指出:“若是氣運適然,地方合當有事,定然是箇貪官惹出禍來。這禍依還是他自家先當。”(《平妖傳新注》美国科发2011年239頁)
中国大陆学术界长期以来,本着封建社会就是地主和农民两大基本阶级相对抗的原则,把中国封建社会爆发的民众抗争统称为“农民起义”。然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每个具体的起义,其组织成分和抗争目的均有所不同。北宋时期民众抗争的显著特点是多与“兵变”相关。反映在《水浒传》里,一百零八位义军首领们几乎难窥一位是纯粹农民身份者。所以在1929年,邓洛普(Geoffrey Dunlop)据爱林斯坦(Albert Ehrenstein)德译本转译的英文水浒传,就命名为《强盗和士兵》(Robbers and Soldiers)。这有点像《智取威虎山》李勇奇唱词里的“自古来兵匪一家”。在《平妖传新注》前言里,作者也客观地称王则起义为“民众起义”。因为不论从历史上看,还是小说里的描述,王则起义含有的“兵变”性质很明显;其次,小说里说王则等起事杀了贪官张德,掳掠张家的贪污所得,“到知州宅裏搬出金銀錢寳,綾羅緞疋,在堦下堆積如山。” 王則提出的分配原则是:“這許多財物,都是貝州人的骨髓。今分做三分:把一分散與營中有請的;一分給還鋪行欠賬,及知州詐錢被害之家;一分散與窮經紀人,教他安心做道路。”(《平妖傳新注》美国科发2011年242頁)
大家看,这个分配原则所体现的是士兵和城市商贩的利益。难怪后来投奔王则的三个小头目,任迁、张琪和吴旺,均为东京的小商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