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沁园春雪的英译并附诠释 [2015/03]
- 一首震撼人心的英文诗---请中國人三讀,也值得西方人三讀 [2011/02]
- 忆1977-78中国恢复高考时的往事 [2018/05]
- 《三线学兵连》电视片拍摄追忆 [2018/06]
- 中国地名元宵灯谜谜底揭示 [2015/03]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编委会和前言 [2009/06]
- 贺知青战友重游凤县 [2018/08]
- 秦岭盘山公路上的酒奠梁碑 [2018/05]
- 看电视剧《初心》有感 [2018/03]
- 新西兰的怀唐伊日 [2018/02]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8)历史1-23 [2009/07]
- 中国文学部分传统名著的英文书目 [2009/07]
- 中庸之道,过犹不及 [2009/05]
- 蔡英文辅选被人甩巴掌对方称只是摸摸脸 [2009/11]
- “雪山狮子旗”不是西藏旗帜 [2010/07]
- 建议读读《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普及标准》 [2009/06]
- 评介相声关公战秦琼 [2009/04]
- 也谈中国困难时期(1959-1961年)饿死3000万事 [2009/08]
- 中文繁简字用例漫谈 [2009/07]
- 重游知青点 [2009/01]
- 乞讨祭品之余的人 [2009/05]
-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009/05]
- 诗词是抒发情感的凝练文体---《五一感怀---调寄满江红》自注 [2009/05]
- 孝元皇后王政君“历经七朝”质疑 [2009/06]
- 到底谁才是十四年抗战的中流砥柱? [2009/08]
- 自嘲 ---调寄西江月 [2009/04]
- 留给儿子黄金满筐,不如传授他一部经书 [2009/04]
- 回忆文革时挨整的老师 [2009/06]
- 诗歌传亲情 天涯若比邻 [2009/06]
看电视剧《初心》有感
近日,余虽为身居海外的华人,仍然有幸在网上观看最新的中国大陆拍摄的电视剧《初心》,由此而对中国历史上颂扬的“解甲归田”的概念有些新的认识。
《初心》是由中央电视台、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等联合出品,宋业明执导,吴京安、丁柳元领衔主演的人物传记剧。该剧以原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甘祖昌和他的老伴、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的先进事迹为原型创作,讲述了他们始终不忘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的庄严约定,带领乡亲们艰苦奋斗、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感人故事。
甘祖昌(1905—1986),江西省莲花县人,1926年参加村农民协会,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甘祖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等。
1957年,甘祖昌回家乡莲花县洋桥乡务农。因而也被称之为“将军农民”。
甘祖昌解甲归田后,满腔热情地投入了家乡的建设,从回乡之日起直至他去世的29年里,甘祖昌和乡亲们一起,用辛勤的汗水,修建起了3座水库、25公里长的农田灌溉渠道、4座水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长期的实践和刻苦学习,使他积累了一定的农林水利建设经验,被江西省农业科学院聘为特约研究员。1986年3月23日,甘祖昌因病在莲花县逝世,终年81岁。
甘祖昌是因战争负伤导致脑震荡后遗症严重,自觉不再适合服务军队,并且得知家乡虽然解放,但老乡们的生活仍很贫困,故于1957年自愿申请辞去军职,解甲归田,回到老家江西莲花县沿背村务农的。回乡之后,他不辞辛劳,继续为家乡经济建设做贡献。他排除各种干扰,修整水旱田,修建水库,建设桥梁,创建公社农科所等。不但实现了穷乡僻壤的脱贫,更使当地的农民生活大有改善。甘祖昌这种不恋高位,而选择奉献,不图享受而甘于奋斗的精神,成为中国各级领导干部的楷模和时代的先锋。
该剧于2018年2月5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
【兴按】中国历史上自古以来所谓“解甲归田”者,均是不得志的文官武将,辞职回乡当地主去了。连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亦然。最近观看《大军师司马懿》的电视剧,剧中曾提到司马懿被贬回乡种地,是现在思维对史实的曲解和误读,或曰影视作品借古喻今之夸张。
近世如彭德怀元帅,因五十年代末庐山会议进言之不当,赌气闲居种试验田,以证实大跃进时期浮夸风吹嘘的所谓高产田之荒谬,其不智甚矣!浮夸风之谬,难道毛主席不知道吗?何劳老帅亲自试验!
文革烽火始烈,据近来的网上传闻,刘少奇曾经向毛主席进言,愿辞职回乡种地,以求结束文革。余谓此乃文革右派之谣言也。试问文革初期,刘邓主持运动,煽动红二代组成的红卫兵,迫害文化教育界的革命师生。今日声讨所谓的文革罪行,很多是发生在刘邓资反路线时期。此为当代红色将相,因政治上不得志,而欲解甲归田之传闻也。
岂知五十年代,竟有甘祖昌少将,辞去军职,率妻子回乡开荒种地,与家乡父老同甘共苦,乃旷古罕闻之真人真事。甘祖昌因信守对牺牲的战友遗孀之诺,且自己在战争中受伤的脑震荡后遗症严重,自觉不适合做官,而毅然辞职回乡种地,造福于桑梓父老,真乃中国历史上解甲归田之千古一人也。其事迹所反映出来的精神,很值得执政党领袖们深思,故而有《初心》电视剧的编导公映。其意义大致有三:一是有军功者是否适合做官(战国末期韩非子对此就有确论,见《韩非子·法定》);二是身体(当然也应该包含智力及文化素养)不适合从政者,是否应该退下来(当然对其生活包括医疗待遇还是应该保留的,这符合中国传统的酬功思维);三是功臣的妻子儿女,是否应该享受世袭特权(这一点亦有古训,参见《战国策》名篇《触龙说赵太后》)。
这三件事在毛周时代就曾着手解决,然因文革运动的夭折而功亏一篑。开改时期,因短视的功利主义泛滥,且官商勾结,贪腐横行,以致红朝官吏严重脱离群众乃至欺凌百姓,危害到中共第一代所建立的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关系,危害到中共党和军队的根基,危害到中国的国家和政府的根本。胡总执政以弱势之中央,倡导以民为本,和谐治国。但因当时惩贪反腐力度不足,乃至收效不佳。以习总为首的十八届和十九届中共中央,大力倡导“不忘初心”,在党内政府内乃至军队里铁腕惩贪反腐,以致被有些人誉为挽救军队挽救党之壮举。正如王岐山所说的,习近平中央“校正了党和国家前进的航向”,确是恰如其分的评价。
电视剧如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农村社会和生活,同时也真实地反映了甘祖昌的农民思想意识方面的缺陷,塑造出从县里到公社村庄各类角色,包括莲花县中学校长。
甘祖昌回乡后,带领本村乡亲们发展农业生产,抵制县里和公社的所谓密植,抵制购买使用从苏联进口的卫星二号的所谓优良稻种,不支持大跃进时期乡里公社的土法炼钢铁,并敏锐地发现在农村办公共食堂造成的浪费现象。在村里闹饥荒时,他身穿搁置很久的将军服,带领群众呼吁当地政府开仓放粮赈灾,还有教训瞧不起农民的县中学的势力眼校长等……特别是在左倾思潮的压力下,甘祖昌敢于大胆聘用因家庭成分或历史问题被贬斥的知识分子,为家乡修建水库桥梁搞技术设计工作,等等,具有相当的前瞻性,反映出一名朴素老兵坚持其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之初心的可贵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