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沁园春雪的英译并附诠释 [2015/03]
- 一首震撼人心的英文诗---请中國人三讀,也值得西方人三讀 [2011/02]
- 忆1977-78中国恢复高考时的往事 [2018/05]
- 《三线学兵连》电视片拍摄追忆 [2018/06]
- 中国地名元宵灯谜谜底揭示 [2015/03]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编委会和前言 [2009/06]
- 贺知青战友重游凤县 [2018/08]
- 秦岭盘山公路上的酒奠梁碑 [2018/05]
- 看电视剧《初心》有感 [2018/03]
- 新西兰的怀唐伊日 [2018/02]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8)历史1-23 [2009/07]
- 中国文学部分传统名著的英文书目 [2009/07]
- 中庸之道,过犹不及 [2009/05]
- 蔡英文辅选被人甩巴掌对方称只是摸摸脸 [2009/11]
- “雪山狮子旗”不是西藏旗帜 [2010/07]
- 建议读读《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普及标准》 [2009/06]
- 评介相声关公战秦琼 [2009/04]
- 也谈中国困难时期(1959-1961年)饿死3000万事 [2009/08]
- 中文繁简字用例漫谈 [2009/07]
- 重游知青点 [2009/01]
- 乞讨祭品之余的人 [2009/05]
-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009/05]
- 诗词是抒发情感的凝练文体---《五一感怀---调寄满江红》自注 [2009/05]
- 孝元皇后王政君“历经七朝”质疑 [2009/06]
- 到底谁才是十四年抗战的中流砥柱? [2009/08]
- 自嘲 ---调寄西江月 [2009/04]
- 留给儿子黄金满筐,不如传授他一部经书 [2009/04]
- 回忆文革时挨整的老师 [2009/06]
- 诗歌传亲情 天涯若比邻 [2009/06]
画蛇添足,多言出错
——漫谈《三国演义》及相关的电视剧
中國大陸自改革開放以來,影視界對于《三國演義》拍攝了兩部大型電視連續劇。一部是八十四集的《三国演义》(老版),1990年开始制作,1994年播映,耗资1.7亿人民币。一部是《三國》(新版,英文Three Kingdoms),2010年播映,被譽為大型史诗电视剧。分為七部95集。該劇构思历时6年,于2008年9月开始拍摄,2009年7月杀青,耗资1.5亿人民币。在視屏上發表關於三國講座的,有易中天(《品三國》2006年百家講壇),周思源(《正说三国人物》2004年至2006年百家講壇)和方北辰(《三國名將》2014年百家講壇)等人。至於網絡上關於三國故事的專題討論,更是多得不勝枚舉。最近又有關於三國新的電視劇,如《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三國機密之潛龍在淵》等等,在廣大三國迷網友群里引起新的討論熱潮。
据《三国演义》,在赤壁大战之前,诸葛亮随鲁肃渡江,遭到东吴主降文臣群起问难。孔明不卑不亢,舌战群儒,应对如流,衆皆失色。
老三国 唐国强 饰 诸葛亮 许福印 饰 黄盖
这时东吴老将黄盖突然自外而入,厉声言曰:“孔明乃当世奇才,君等以唇舌相难,非敬客之礼也。曹操大军临境,不思退敌之策,乃徒斗口耶!”黄盖对孔明说道:“愚闻多言获利,不如默而无言。”【毛批】黄盖说语倒可胜得孔明,众谋士不及也。然而在老版《三国演义》电视剧中,黄盖却继续说道:“不如将先生高见,说与我家主公,吴蜀两家联手,共同抗曹,方为正经大事。”(见老版第30集《舌战群儒》)
这里实际上是电视剧的编导,所犯的一个不起眼的常识性错误。
三国鼎足之形势是在赤壁大战之后,才逐渐形成的,当时距刘备在荆州站住脚,并取得入蜀的时机尚早,黄盖何能言“吴蜀两家联手,共同抗曹”呢?
所谓的三国时期为曹魏、东吴和蜀汉三家,乃之后的史家之言,而当年刘备在夺取蜀地和汉中之后,先自称汉中王,后又称帝成都,才可能成为蜀主。
新版大大压缩了舌战群儒的篇幅,就很快让黄盖引诸葛亮去见孙权。但孙权在与诸葛亮相互的寒暄套话上,却又出纰漏了。孔明恭维孙权是“少年英主,南天一柱”。入座交谈时,孙权却说:“我年轻稚嫩,还盼先生多多教诲于我。”
《三国演义》原文为:孔明致玄德之意毕,偷眼看孙权,碧眼紫髯,堂堂一表。孔明暗思:“此人相貌非常,只可激,不可说。等他问时,用言激之便了。”献茶已毕,孙权曰:“多闻鲁子敬谈足下之才,今幸得相见,敢求教益。”其谦辞的应对,显然是很恰当的。
兴案:赤壁大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208年)。时孙权(182-252)已经二十六岁;而诸葛亮(181-234)仅比孙权大一岁。《三国演义》中孙权对诸葛亮说“敢求教益”,是一般有地位的封建君主对有谋略的文人策士的客套话,怎么经那个新三国的编导改编,竟然说:“我年轻稚嫩,还盼先生多多教诲于我。”怎么听也不对味儿呀!
当然,这也体现在新版的人物妆饰上。《三国演义》说孔明偷眼看孙权碧眼紫髯,堂堂一表。老版孙权的化妆是较为符合《三国演义》原意的。但新版把赤壁大战前后的孙权打扮成时髦英俊的无须少年,而诸葛亮却鬚髯飘於胸前,好像两人是两代人似的。不知何故。
《三国志·吴書·吴主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曰:堅為下邳丞時,權生,方颐大口,目有精光,堅異之,以為有貴象。又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孫權征合肥。為魏將張遼所襲而敗。裴注引《獻帝春秋》曰:張遼問吴降人:“向有紫髯將軍,長上短下,便馬善射,是誰?”降人答曰:“是孫會稽。”
興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孫策薨,以江東事業授弟孫權。時孫權已經擁有會稽、吴郡、丹楊、豫章、廬陵諸州郡。因此曹公表權為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故時人或稱權為孫會稽也。
裴注引的两段文字就是《三国演义》描述孙权面貌的史料根据。至于进一步说孙权为碧眼,应该与罗贯中编撰《三国演义》的时代有关。作者是元末明初人,当时中国内地番人是很常见的,而紫髯的番人往往是碧眼。《水浒传》第七十回,没羽箭张清被擒投降宋江,并举荐东昌府一个兽医,复姓皇甫名端。说他“是幽州人氏。为他碧眼黄鬚,貌若番人,以此人称为紫髯伯。”紫髯伯皇甫端在梁山泊排座次时,为地煞星第二十一位的地兽星。他与地灵星神医安道全(地煞星第二十位)相伯仲。这两位杏林神手位列在梁山泊领袖的贴身护卫——地佐星小温侯吕方(第十八位),地祐星赛仁贵郭盛(第十九位)之后,而在山寨著名女将地慧星一丈青扈三娘(第二十三位)及其丈夫地微星矮脚虎王英(第二十二位)之前。
据此可见,元末明初的紫髯者往往是碧眼。所以罗贯中把孙权的面貌描述为“碧眼紫髯,堂堂一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