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沁园春雪的英译并附诠释 [2015/03]
- 一首震撼人心的英文诗---请中國人三讀,也值得西方人三讀 [2011/02]
- 忆1977-78中国恢复高考时的往事 [2018/05]
- 《三线学兵连》电视片拍摄追忆 [2018/06]
- 中国地名元宵灯谜谜底揭示 [2015/03]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编委会和前言 [2009/06]
- 贺知青战友重游凤县 [2018/08]
- 秦岭盘山公路上的酒奠梁碑 [2018/05]
- 看电视剧《初心》有感 [2018/03]
- 新西兰的怀唐伊日 [2018/02]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8)历史1-23 [2009/07]
- 中国文学部分传统名著的英文书目 [2009/07]
- 中庸之道,过犹不及 [2009/05]
- 蔡英文辅选被人甩巴掌对方称只是摸摸脸 [2009/11]
- “雪山狮子旗”不是西藏旗帜 [2010/07]
- 建议读读《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普及标准》 [2009/06]
- 评介相声关公战秦琼 [2009/04]
- 也谈中国困难时期(1959-1961年)饿死3000万事 [2009/08]
- 中文繁简字用例漫谈 [2009/07]
- 重游知青点 [2009/01]
- 乞讨祭品之余的人 [2009/05]
-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009/05]
- 诗词是抒发情感的凝练文体---《五一感怀---调寄满江红》自注 [2009/05]
- 孝元皇后王政君“历经七朝”质疑 [2009/06]
- 到底谁才是十四年抗战的中流砥柱? [2009/08]
- 自嘲 ---调寄西江月 [2009/04]
- 留给儿子黄金满筐,不如传授他一部经书 [2009/04]
- 回忆文革时挨整的老师 [2009/06]
- 诗歌传亲情 天涯若比邻 [2009/06]
评介相声关公战秦琼
中国大陆文革前,相声大师侯宝林和郭启儒合说的传统相声《关公战秦琼》,几乎家喻户晓。为什么呢?首先,关公和秦琼,都是传统戏剧中最有名气的角色。那时还没有电视,电影的影响也不能和戏剧相比。其次是当时说评书很火,而《三国》和《说唐》的评书故事则是最为流行。第三就是我要强调的,是关公和秦琼所处的历史时代,一为汉末。一位唐初,而汉唐又是中华文明集大成的盛世。
大家知道,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有五十六的民族。其中汉族占百分之九十以上。中国基本人群为什么叫汉族?这不纯属种族血统的问题,而是个整体文化认同的问题。海外的华人区为什么叫“唐人街”?也是因为漂泊海外的华人群体,对继承汉家传统制度的大唐盛世情有独钟。
直到今天,当年明月著的《明朝的那些事儿》(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6-9-1)火爆神州,其广告词说:“谁能PK易中天?唯有《明朝那些事儿》,中国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兴衰的全程解说。”还是强调明朝是中国最后一个汉人王朝。为什么要PK易中天呢?因为他在北京的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里《品三国》,讲《汉代风云人物》而成为教授明星。
请欣赏下面所附的相声《关公战秦琼》的精彩片段
---李西兴2009年4月30日于新西兰奥克兰
关公战秦琼(片段)
侯宝林 郭启儒演出本
张杰尧叙述
甲 那阵儿有钱有势力的人呐,家里办喜寿事,把艺人找到他们家去唱。
乙 对。
甲 这叫“堂会戏”。
乙 不错。
甲 他就为了摆谱儿,为了铺张,不是真懂艺术。所以堂会戏呀,比戏园子里还乱。
乙 哦,比戏园子还乱?
甲 什么笑话儿都出。
乙 是啊?
甲 哎。有一次我在山东济南府,在韩复榘家里头,看了一次堂会戏。
乙 就是那个大军阀呀?
甲 对,给他爸爸办生日。
乙 噢,那儿是堂会戏。
甲 那天戏可不错。
乙 啊,都什么戏呀?
甲 头一出儿是《百寿图》。
乙 啊,拜寿的戏。
甲 二一出儿是《御碑亭》——“大团圆”。
乙 吉祥啊。
甲 三出儿是“红净戏”。
乙 什么戏呀?
甲 《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
乙 这戏可好啊。
甲 是啊。
乙 文武带打。
甲 唱、念、做、打哪样都好!
乙 那是啊。
甲 韩复榘他爸爸在头一排,弄个大沙发在那儿一坐。台下不断喝彩。
乙 那是唱的好嘛!
甲 可是这“寿星老”不愿意听。
乙 怎么?
甲 听着听着站起来了,“别唱啦!”
乙 哟嗬?
甲 “你们这是嘛戏呀?”
乙 听了半天不懂啊?
甲 “都上后边去!”
乙 给轰下去啦?
甲 “把你们那管事儿的叫来!”演员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啊,跑下台去啦!
乙 下去吧。
甲 管事的来啦。“呵!老太爷,您有什么吩咐?”“你们唱的这是嘛戏呀?”
乙 “千里走单骑呀!”
甲 这是红净戏呀!
乙 对。
甲 “那红脸儿的是谁呀?”
乙 听了半天,不知道这是谁。
甲 “那是关公!”
乙 哎,关羽关云长。
甲 “关公?是哪儿的人?”
乙 山西的人呢。
甲 “山西人为嘛到我们山东来杀人?”
乙 啊?你这都什么呀?
甲 “有我们的命令吗?啊?”
乙 你这什么乱七八糟的?
甲 “为嘛不唱我们山东的英雄?”
乙 关云长也是英雄啊。
甲 “我们这儿有好汉秦琼秦叔宝!为嘛不唱?”
乙 哦,爱听秦琼戏。
甲 “老太爷!不知道您喜欢听什么戏。那好啊,请您点戏吧!”
乙 对。
甲 “我问问你,是关公的本事大?是那个秦琼的本事大?”
乙 那谁知道啊?
甲 “那……他们俩人没比过。”
乙 是啊。
甲 “今天让他们比比!”
乙 啊?比比?
甲 “来个关公战秦琼!”
乙 这可真新鲜啦!
甲 那怎么唱?
乙 你怎么唱啊?
甲 哪儿有这么一出啊?
乙 不是一个朝代的事。
甲 管事的也不敢说呀,“你不懂戏!”人说:“嘿!那什么,老太爷!您点个别的戏吧!这个戏,我们不会。”
乙 是啊。
甲 “嘛?我点你的戏,你们不会呀?那全别唱啦!我不给钱哪!你们也全别走啦!在这里饿你们三天不管饭吃!”
乙 这叫什么行为呀?
甲 “看你们会不会!”
乙 嗬!
甲 管事的害怕啦!“那……什么,老太爷您别生气。我到后边去问问他们。”
乙 问谁去呀?
甲 问演员哪,“诸位老板呐,咱们这戏唱砸啦!那……寿星老不愿意啦!不愿意听这个戏。”演员一想哪,反正也惹不起他。
乙 那是啊。
甲 “听什么戏?他说什么咱们唱什么?”
乙 对。
甲 “您看点了一出,那个‘关公战秦琼’!”
乙 那么谁会吧?
甲 “你吃多啦!撑糊涂啦?哪有这么出戏呀?关公是汉朝的,秦琼是唐朝的!”
乙 对呀!
甲 “差着好几百年,那能搁到一块儿吗?”“他说:“不会也得唱,要不唱全别唱。也不让走,饿三天不管饭吃!”“饿三天?他饿一年这……这也不会呀!”“咱们来这么些人。这回真要饿死几个?咱们怎么办呢?”演员一想啊……
乙 怎么样?
甲 他不是不懂戏吗?他不点这出吗?那就给他唱!
乙 哦,就唱这出啊?
甲 关公还是原来的关公。“我还来这关公。”
乙 关公!那么秦琼呢?
甲 “谁来秦琼?”谁敢来呀?
乙 谁来?
甲 没这么出戏呀!得上去现编词儿啊。
乙 说的是啊。
甲 “老生扮!谁来?哎,那个刘备!把你那套脱了,扮个秦琼!”
乙 赶紧换这个;清箭衣、戴罗帽。
甲 干吗呀?
乙 秦琼啊。
甲 哪个秦琼啊?
乙 《卖马》呀!
甲 照着《卖马》那么办?
乙 啊!
甲 那哪儿行啊?
乙 不行?
甲 “卖马”是秦琼最倒霉的时候啊。
乙 那么,怎么个扮相啊?
甲 扮元帅!
乙 噢,大元帅。
甲 哎,照着瓦岗寨那时候扮。
乙 噢。
甲 “你扮个元帅。扎硬靠,雪蟒!戴帅字盔。”
乙 嗐。
甲 “赶紧给他扮!”这大伙儿给他扮戏。这老生着急:“不行,我……没词儿啊?”
乙 说的是哪。
甲 “没词儿上台现编!”
乙 啊?现编词儿。
甲 “不是,你给我出点儿主意呀!我现在一点儿主意【都没】啦!”“你呀,先来个坐大帐点将!”
乙 哦?
甲 “我来个小过场,咱们俩一碰面就开打,你把我打就完了吗?”
乙 这……真是,就这么唱啊?
甲 告诉场内,打吧!打鼓的(学打锣鼓,学出场动作)。
乙 秦琼出场。
甲 演员心里想啊,这叫什么玩艺儿呢?
乙 抖袖!哎,正冠、捋髯!瞧这个作派。
甲 (学动作,走的特别慢)
乙 快点儿走啊?
甲 不成啊!他想词儿哪。
乙 对呀,没词儿。
甲 “将士英豪,儿郎虎豹,军威浩,地动山摇,要把狼烟扫。呛且且……”
乙 “点绛”是完啦!
甲 下边儿词儿还没有呐。
乙 对了,还没词儿哪。还有坐场诗呢。
甲 坐场诗也现编的,它不像话。
乙 怎么编的?
甲 “大将生来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
乙 好嘛,明朝的词儿!
甲 “我本唐朝一名将,不知何事打汉朝!”
乙 好!咚嗒嗒锵来一来锵!
甲 “本帅”!
乙 哒呛!
甲 “姓秦名琼字叔宝!”
乙 呛台。
甲 “混世魔王驾前为臣,官拜天下督招讨兵马大元帅之职。奉了魔王谕旨,带领一哨人马,大战汉将关羽!”
乙 这都新鲜!
甲 “众将官!”
乙 有!
甲 “起兵前往!”
乙 嘟……
甲 “哒嘟喱切……”这场戏下去啦!
乙 他下了。
甲 关公上来啦。
乙 关公上。
甲 一手拿着刀,一手托着靠牌子,打扮是扎巾软靠。
乙 对呀!
甲 水底鱼上(学锣鼓)。“俺!”
乙 哒呛!
甲 “关云长!”
乙 嘟呛台!
甲 “不知为了何事?秦琼犯我边界,军士们!”
乙 有!
甲 “迎敌!”
乙 走……
甲 “咕噜”一加堂鼓,秦琼上来啦。俩人一碰面儿,秦琼摆开了双锏,关云长一横大刀,谁瞧谁都别扭!
乙 是别扭!他不是一个朝代的人。
甲 从来没见过面儿。
乙 是嘛。
甲 “来将通名!”“唐将秦琼!你是何人?”“汉将关羽!”“为何前来打仗?”这一问他,坏啦!
乙 怎么?
甲 他本来心里就火着哪,“唉!”
乙 怎么意思?
甲 他生气呀。
乙 生气儿啦!
甲 这一下儿坏啦!戏台上有个规矩,这样是叫板起唱。
乙 啊。
甲 打鼓的一听,哦?还有唱呢(学打锣鼓“钮丝”)?拉胡琴儿的一听,“噢,还有我的事儿哪。”
乙 这份儿乱哪。
甲 胡琴儿响啦!非唱不可呀。
乙 那就得唱吧!
甲 现编词儿吧!
乙 是啊。
甲 这么唱的。
乙 怎么唱的?
甲 (唱西皮散板)“我在唐朝你在汉,咱俩打仗为哪般?”
乙 对。
甲 “听了!”
乙 哐来哐来七来呔哐!
甲 (唱)“叫你打来你就打!你要不打啊?”一指那老头儿——“他不管饭!”
乙 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