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沁园春雪的英译并附诠释 [2015/03]
- 一首震撼人心的英文诗---请中國人三讀,也值得西方人三讀 [2011/02]
- 忆1977-78中国恢复高考时的往事 [2018/05]
- 《三线学兵连》电视片拍摄追忆 [2018/06]
- 中国地名元宵灯谜谜底揭示 [2015/03]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编委会和前言 [2009/06]
- 贺知青战友重游凤县 [2018/08]
- 秦岭盘山公路上的酒奠梁碑 [2018/05]
- 看电视剧《初心》有感 [2018/03]
- 新西兰的怀唐伊日 [2018/02]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8)历史1-23 [2009/07]
- 中国文学部分传统名著的英文书目 [2009/07]
- 中庸之道,过犹不及 [2009/05]
- 蔡英文辅选被人甩巴掌对方称只是摸摸脸 [2009/11]
- “雪山狮子旗”不是西藏旗帜 [2010/07]
- 建议读读《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普及标准》 [2009/06]
- 评介相声关公战秦琼 [2009/04]
- 也谈中国困难时期(1959-1961年)饿死3000万事 [2009/08]
- 中文繁简字用例漫谈 [2009/07]
- 重游知青点 [2009/01]
- 乞讨祭品之余的人 [2009/05]
-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009/05]
- 诗词是抒发情感的凝练文体---《五一感怀---调寄满江红》自注 [2009/05]
- 孝元皇后王政君“历经七朝”质疑 [2009/06]
- 到底谁才是十四年抗战的中流砥柱? [2009/08]
- 自嘲 ---调寄西江月 [2009/04]
- 留给儿子黄金满筐,不如传授他一部经书 [2009/04]
- 回忆文革时挨整的老师 [2009/06]
- 诗歌传亲情 天涯若比邻 [2009/06]
乞讨祭品之余的人
孟子讲过一个寓言故事,说齐国某人,家有一妻一妾。他每次外出,总是酒足饭饱后才回来。妻子问他和谁一起吃喝,他回答说,都是些权贵富人。妻子就对妾说:“丈夫每次外出,总是酒足饭饱后才回来。我问他和谁一起吃喝,他说都是些权贵富人。然而,从没有显贵的人来过我们家。我打算悄悄看一看,丈夫究竟去哪儿了。”第二天一早,妻子就尾随着丈夫,发现他走遍城里,也没人愿意和他说话。最后到东郊的墓地里,他就向祭祀的人家乞讨剩余的祭品;一次不够吃,再向别的祭祀人家乞讨。这就是他吃饱喝足的法门。妻子回到家,告诉妾说:“丈夫,是女人仰仗着过一辈子的啊。如今我们丈夫,竟是这样的人。”两个女人在院子里相对而泣,抱怨她们的男人不争气。而这时,她们的丈夫恰好得意洋洋地回来了。他对自己底细已经泄漏之事丝毫不知,仍向他的妻妾吹嘘摆架子。
在君子看来,世上那些追求富贵名利的,都是些乞讨祭品之余的人。他们的妻妾怎能不以此为耻而相对哭泣呢?
这篇故事见《孟子·离娄下》。这位齐人,就是我在《“以待来年”与“且待明日”》文中提到的,《射雕英雄传》里黄蓉和书生朱子柳斗文采之智时,吟诵黄药师诗中“有二妻”的乞丐。实际上这位“乞讨祭品之余”齐人,不过是个没落贵族罢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乞丐。首先,这位齐人有家有室,他的妻妾也并非靠其丈夫的乞讨为生。其次这位齐人不过是向他的妻妾吹嘘,他很有面子,常和权贵富人一起吃喝罢了。而他的妻子所揭穿的,也仅仅是这一点而已。
《左传》成公十三年(公元前578年)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到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生活的战国中期,起码在齐鲁地区(今山东),祭祀仍然是国家的大事之一。参与祭祀并享用祭品的人,都是当权的贵族。
【东周时期,贵族们有分享祭品的传统。如《左传》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大子祭于曲沃,歸胙于公。”是晋太子申生祭祀归来,向其父晋献公献祭祀用的胙肉。《左传》僖公九年(公元前651年)“王使宰孔賜齊侯胙。”是周襄王赐给齐桓公胙肉。《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15年)“楚郤宛之難,國言未已,進胙者莫不謗令尹。”是楚国的群臣向楚昭王进献胙肉。《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公元前489年,田乞……请诸大夫曰:“常之母有鱼菽之祭,幸而来会饮。”也是齐国大臣共享祭品的一种形式。】
看来这位齐人已经失去享有祭品的权利,只好像乞丐似的,去乞讨“祭品之余”。这是孟子对那些追求富贵名利之徒的辛辣讽刺。孟子是中国古代“以民为本”的大力倡导者,怎么能去讥笑一位衣食不周的可怜乞丐呢?金庸的《射雕英雄传》是武侠小说,黄药师是该书里所塑造的愤世嫉俗的武林高手。以黄老邪之口来讥评孟子,在学术的角度上,我们是不能当真的。
孟子所谓的君子,是指战国时期的知识分子精英。用孟子的话来说: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的大丈夫。他们有自己明确的政治见解,并力图游说诸侯国君,按照他们的政治蓝图来治理国家。以孟子为代表的君子们,鄙视那些在当权者面前的摇尾乞怜之徒,将这些人讥讽为“乞讨祭品之余”者。
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举国发展的大好时机。新闻工作者和网友们,也应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勇于为民请命,维护真理和正义。切勿流俗,贪图富贵名利,成为孟子讥讽的“乞讨祭品之余”者。
本文是我的《儒家四书格言》【样稿】之六。《孟子》原文以及英译略去。
---李西兴 2009-5-7 于奥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