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沁园春雪的英译并附诠释 [2015/03]
- 一首震撼人心的英文诗---请中國人三讀,也值得西方人三讀 [2011/02]
- 忆1977-78中国恢复高考时的往事 [2018/05]
- 《三线学兵连》电视片拍摄追忆 [2018/06]
- 中国地名元宵灯谜谜底揭示 [2015/03]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编委会和前言 [2009/06]
- 贺知青战友重游凤县 [2018/08]
- 秦岭盘山公路上的酒奠梁碑 [2018/05]
- 看电视剧《初心》有感 [2018/03]
- 新西兰的怀唐伊日 [2018/02]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8)历史1-23 [2009/07]
- 中国文学部分传统名著的英文书目 [2009/07]
- 中庸之道,过犹不及 [2009/05]
- 蔡英文辅选被人甩巴掌对方称只是摸摸脸 [2009/11]
- “雪山狮子旗”不是西藏旗帜 [2010/07]
- 建议读读《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普及标准》 [2009/06]
- 评介相声关公战秦琼 [2009/04]
- 也谈中国困难时期(1959-1961年)饿死3000万事 [2009/08]
- 中文繁简字用例漫谈 [2009/07]
- 重游知青点 [2009/01]
- 乞讨祭品之余的人 [2009/05]
-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009/05]
- 诗词是抒发情感的凝练文体---《五一感怀---调寄满江红》自注 [2009/05]
- 孝元皇后王政君“历经七朝”质疑 [2009/06]
- 到底谁才是十四年抗战的中流砥柱? [2009/08]
- 自嘲 ---调寄西江月 [2009/04]
- 留给儿子黄金满筐,不如传授他一部经书 [2009/04]
- 回忆文革时挨整的老师 [2009/06]
- 诗歌传亲情 天涯若比邻 [2009/06]
谒太史公祠墓的词及附记
李西兴
我在移居海外之前,承中国陕西省学术界抬爱,被选为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副秘书长(1993-1995年),曾随西安市文史学界的前辈和同志,多次赴韩城市考察,并和当地学者进行学术交流。
近日我胞弟李西茂在网上读到我的《五一感怀---调寄满江红》,特贴附一首《沁园春》回应。我读后很是欣赏,故转发于《海外---贝壳村》和《精英博客》并作附记,与网友同好。
访司马迁祠---调寄沁园春
李西茂
东临黄河,西倚梁山,芝秀绕涌。
看龙门险要,牵系秦晋,
钟灵毓秀,辈出人雄。
拾阶陡峭,高山仰止,
绝顶供奉一汉冢。
任风啸,伏司马坡前,谒太史公。
史家绝唱首重。
诵伟作,古今兴替通。
载炎黄始祖,尧舜禅礼,
秦皇苛政,武帝黩兵。
世家本纪,秉笔直书,
三千春秋吟大风。
击节叹:无韵之离骚,人中佼龙。
访司马迁祠旧作一首,请哥哥指正。
发布者 :李西茂 (2009-05-11 11:23:43)
【附】韩城司马迁祠墓简介。
中国史学之父,《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的祠墓,坐落在中国陕西省韩城市南郊芝川镇。司马迁祠墓高居梁山之上,可俯瞰黄河浩荡流过。
? 据《水经注》记载,司马迁祠始建于西晋永嘉四年(公元310年),距今已近1700年。祠里现存北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韩城知事李奎立的石碑,上刻诗云:“荒祠临后土,孤冢压黄河。”
祠墓依山而筑,登山口矗立一木牌坊,正面书“高山仰止”,背面书“既景乃冈”。游人由此拾级而上,又见砖砌牌坊一座,上书“河山之阳”,摘取自《太史公自序》里“耕牧河山之阳”句。攀援九十九级台阶,可达到祠院。祠院大门匾额书“太史祠”三个大字。庭院古柏参天,环境清幽。祠里有献殿、寝宫两套主要建筑。献殿为敞厅,是祭祀时陈列祭器、供奉礼品及致礼的地方。走进献殿,一幅醒目的楹联映入眼帘:“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殿里陈列着从1064年至今的大小石碑65块,保存了北宋以来历次翻修太史祠之碑记,历代骚人墨客吊咏太史公之诗文石刻。
? 献殿之后是寝宫,正中塑有司马迁全身座像。据古建学家鉴定,祠之山门、寝之山门及寝宫均属宋代始建,距今亦有884年的历史,弥足珍贵。
? 寝宫后边是司马迁的衣冠冢。墓冢为青砖裹砌成圆形,周围嵌以八卦砖雕和金、清两块石碑。墓顶有一古柏,枝干苍劲,犹如巨掌撑天。墓前为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1730~1797年)所题“汉太史司马公墓”石碑。
? 司马迁墓1997年列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升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国家拔巨款进行加固护坡工程和古建搬迁。现在是中国和陕西的重要的旅游胜地之一。(李西兴据《韩城热线》张勇 李祖坤文删改)
http://www.hc169.cn/html/hancheng/guji/200902/19-2108.html
2009年5月12日于新西兰奥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