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沁园春雪的英译并附诠释 [2015/03]
- 一首震撼人心的英文诗---请中國人三讀,也值得西方人三讀 [2011/02]
- 忆1977-78中国恢复高考时的往事 [2018/05]
- 《三线学兵连》电视片拍摄追忆 [2018/06]
- 中国地名元宵灯谜谜底揭示 [2015/03]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编委会和前言 [2009/06]
- 贺知青战友重游凤县 [2018/08]
- 秦岭盘山公路上的酒奠梁碑 [2018/05]
- 看电视剧《初心》有感 [2018/03]
- 新西兰的怀唐伊日 [2018/02]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8)历史1-23 [2009/07]
- 中国文学部分传统名著的英文书目 [2009/07]
- 中庸之道,过犹不及 [2009/05]
- 蔡英文辅选被人甩巴掌对方称只是摸摸脸 [2009/11]
- “雪山狮子旗”不是西藏旗帜 [2010/07]
- 建议读读《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普及标准》 [2009/06]
- 评介相声关公战秦琼 [2009/04]
- 也谈中国困难时期(1959-1961年)饿死3000万事 [2009/08]
- 中文繁简字用例漫谈 [2009/07]
- 重游知青点 [2009/01]
- 乞讨祭品之余的人 [2009/05]
-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009/05]
- 诗词是抒发情感的凝练文体---《五一感怀---调寄满江红》自注 [2009/05]
- 孝元皇后王政君“历经七朝”质疑 [2009/06]
- 到底谁才是十四年抗战的中流砥柱? [2009/08]
- 自嘲 ---调寄西江月 [2009/04]
- 留给儿子黄金满筐,不如传授他一部经书 [2009/04]
- 回忆文革时挨整的老师 [2009/06]
- 诗歌传亲情 天涯若比邻 [2009/06]
中庸之道,过犹不及
“过犹不及”一向被传统国学学者认定,是孔子对中庸之道定义的注脚之一。在生活、学习和从业做事的实践中,“过犹不及”有着广泛的指导性意义。中国人知道,做任何事都不能太过分,就是从“过犹不及”引申出来的处世哲学。
《左传》中有一段‘蹊田夺牛’的寓言故事。故事得从春秋中期的美女夏姬讲起。夏姬是郑穆公的女儿,嫁给陈国(国都在今河南淮阳附近)大夫夏御叔,生子夏徵舒。夏御叔死后,陈灵公和大夫孔宁、仪行父,均与寡居的夏姬有私情。他们三人常沆瀣一气,到夏姬家寻欢作乐。一次,他们在夏家饮酒。陈灵公对仪行父说:“夏徵舒看起来很像你。” 仪行父笑着答道:“他也很像君侯您啊。”当时,夏徵舒还是个年轻小伙儿,听到他们的戏谑之言,非常愤怒,就射死了陈灵公。孔宁、仪行父逃奔到楚国求援。宣公十一年(公元前598年)冬,楚庄王(公元前613至前591年在位)率领附属于楚国的诸侯,并出动楚国的军队伐陈,把夏徵舒抓住,并处以车裂示众之刑。然后楚庄王将陈国灭掉,设为楚国的一个县。
当时楚大夫申叔出使齐国归来。他向楚庄王汇报了使齐的情况,就要告退。楚庄王责问他说:“夏徵舒大逆不道,弑其国君。寡人率诸侯之师讨伐,并将他处死而示众。諸侯和县公(指楚国的县)都就此事向寡人庆贺。唯独你不向寡人庆贺,你什么意思你?”申叔说:“我可以申述自己的看法吗?”楚庄王说:“当然可以!”
申叔说:“夏徵舒弑其国君,是犯了大逆不道的罪啊。大王出兵讨伐他,并将他处死以示众,也是义举啊。大王怕也听说过这个故事吧:‘有人牽着牛从别人田里经过,践踏了田里的禾苗。田主就抢夺走他的牛,作为赔偿。’牽牛践踏别人禾田的人,确实是有错误的。但是抢夺他的牛,就罰的太重了。大王率领诸侯之师,声討有罪之人。如今却把陈国灭掉,设为楚国的县,这是贪图富庶的陈国啊。以声討有罪的名义召集诸侯之师,结果却为自己的貪欲而灭陈设县,这怎么行呢?”楚庄王:“说得好啊!我从没有听说过这种道理。我再把陈县还给陈国,行吗?”申叔说:“这就像我这样的小人物所说的,‘把从别人怀里拿走的东西,再还给人家’啊。”楚庄王因此重新封建了陈国。
这段故事说明,即就是对于犯罪者来说,罚过其责,也是过分的。有人牵牛取径他人之田,是侵犯了他人的田宅私有权。加上践踏了他人的禾稼,是必须赔偿的。然而这个赔偿,是不应该超过一头牛的价值的。所以强夺他的牛,就是惩罚过分。陈国内乱,楚庄王帅诸侯之师出兵讨伐,在当时可谓是义举。但把陈国灭掉,设为楚国的一个县,就过分了。楚庄王被申叔的寓言故事折服,因此重新封建陈国。
本文是我的《儒家四书格言》【样稿】。《论语》原文以及英译附下面。
---李西兴 2009-5-15于奥克兰
《论语》11.16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Zigong asked, “Which of the two, Shi or Shang, is the superior?”
Confucius said, “Shi goes beyond the moderate, and Shang does not come up to it.”
“So,” said Zigong, “the superiority is with Shi, I suppose.”
Confucius said, “To go beyond is the same as to fall sh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