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沁园春雪的英译并附诠释 [2015/03]
- 一首震撼人心的英文诗---请中國人三讀,也值得西方人三讀 [2011/02]
- 忆1977-78中国恢复高考时的往事 [2018/05]
- 《三线学兵连》电视片拍摄追忆 [2018/06]
- 中国地名元宵灯谜谜底揭示 [2015/03]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编委会和前言 [2009/06]
- 贺知青战友重游凤县 [2018/08]
- 秦岭盘山公路上的酒奠梁碑 [2018/05]
- 看电视剧《初心》有感 [2018/03]
- 新西兰的怀唐伊日 [2018/02]
- 中国文学部分传统名著的英文书目 [2009/07]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8)历史1-23 [2009/07]
- “雪山狮子旗”不是西藏旗帜 [2010/07]
- 中庸之道,过犹不及 [2009/05]
- 蔡英文辅选被人甩巴掌对方称只是摸摸脸 [2009/11]
- 建议读读《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普及标准》 [2009/06]
- 评介相声关公战秦琼 [2009/04]
- 也谈中国困难时期(1959-1961年)饿死3000万事 [2009/08]
- 中文繁简字用例漫谈 [2009/07]
- 重游知青点 [2009/01]
- 乞讨祭品之余的人 [2009/05]
-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009/05]
- 诗词是抒发情感的凝练文体---《五一感怀---调寄满江红》自注 [2009/05]
- 孝元皇后王政君“历经七朝”质疑 [2009/06]
- 到底谁才是十四年抗战的中流砥柱? [2009/08]
- 自嘲 ---调寄西江月 [2009/04]
- 留给儿子黄金满筐,不如传授他一部经书 [2009/04]
- 回忆文革时挨整的老师 [2009/06]
- 诗歌传亲情 天涯若比邻 [2009/06]
诗歌贵乎自然
---谈即兴所作的几首小诗
李西兴
诗歌贵乎自然,多是触景生情之作,必须言之有物。
我年轻时爱好诗词。当时正值文革,又逢下乡。没有多少时间专门读书。然而许多触景生情的诗词之作,却是今天在想象中无法构思出来的。
我当时的一个朋友,他父亲原是国民党军队里的旅长。解放战争时期,投诚到陈毅的三野。“文革”前担任总后勤部的高级军干。文革中,陈毅尚自身难保,何况他父亲呢?自然是受到冲击。有一天,他对我讲述其父被监禁审查期间的种种遭遇,绘声绘色,十分动人。当时我正热衷于诵读《唐诗三百首》,就仿照白居易的长歌行,当天晚上连夜把他讲述父亲遭遇的事,写了一首很长的七言古风。这首诗写好后,在我们同年人的圈子里传诵,很受欢迎。可惜现已佚失不存,并且我就是想靠回忆去重写,也写不出来。因为当时他对我讲述其父遭遇的情景,不可能重现了。
我下乡期间,有次患重病。因为我所下的山村很偏僻,交通极为不便,又没有医疗设施。我只好跋涉一百里山路到县城,在凤州扒乘货车到宝鸡,险些在车底穿行时丧命。最后硬是没买票混上客车,回到西安。一到家就被送进医院。为我做手术的医生后来说,如果我再晚些时来医院,就有生命危险。住院期间,有天傍晚,下起倾盆大雨。我在病房的窗前遥望豪雨,思涌如泉。想起父母都是工人,收入微薄,家里兄妹四人。我身为长子,已经成人,不仅不能为分担家里负担,还要花父母的钱住院看病(当时的医疗制度是,职工的未成年子女,可在父母单位报销一半医药费)。在农村,我每干一天(一级劳力10分工)只挣八分钱(人民币)。每年年底分粮食,还要给生产队补付口粮钱。而知青的前景,又不知如何。就在这思绪万千之状况下,我填写了一首《满江红》。这首词情景并茂,我很喜欢。送给朋友们传看,大家都说很好。可惜现也已佚失不存,并且我后来无论怎么竭力构思,也无法复原那首词。因为写作时情景不可能重现,无法激发出当时的写作情感。
最近我在阅读网上好友的博文时,偶尔有感,即兴赋诗,自我感觉良好。特录三首小诗,并加以简介,以飨海内外网友。
读【贝壳村】绛紫烟相册
该相册计九幅,七文一照一图。文字均为紫烟阐述“蓝颜”(即才女欲寻找的非婚姻性情感男友)的短语。我读后,觉得紫烟才情并茂,确有渴望在网上结识知音的真情。遂“即兴赋诗以赠紫烟:
数纸荒诞言无稽,一幅涂鸦绘辛酸。
老夫不识才情女,宋玉登徒谁蓝颜?
---李西兴2009-05-18于奥克兰”
这首七言诗是套用曹雪芹《红楼梦》里一首五言绝句: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网友们欣赏一下,两首诗的情趣是否相近?
宋玉是战国时楚国的才子。他的《登徒子好色赋》是著名的传统古赋。网友们可在网上查阅。
读【贝壳村】618o382的日志·流泪的女孩
该文写作者上大学时,曾与一不相识的女孩在火车上邂逅。两人却没有作任何交流,就惜别之交臂,留下难忘的瞬间惆怅。我读后“即时吟诗以赠博主:
少时艳遇不珍惜,不知偶遇是艳福。
若知萍水真情贵,笑柳下惠非丈夫。
---李西兴2009-5-21”
这首诗的套作来历,怕是许多年轻人不了解的。我在上中学时,曾听一位老师在课堂上,为鼓励学生勤奋学习所吟的诗:
“少年读书不认真,不知书中有黄金。若知书中黄金贵,高挂明灯读五更。”
我反其意而用之,赋成新作。“坐怀不乱”的柳下惠,是中国数千年来,所推崇在男女关系方面有操守的男士典型。这个故事首见《荀子·大略》:“柳下惠与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卢文绍曰:盖即《毛诗·巷伯篇》故训传所云:“妪不逮门之女而国人不称其乱也。”阮沅《十三经注疏·校勘记》“此传意亦谓以体暖之作妪者是。不逮门者,段玉裁云:……荀卿云与后门者同衣也。”
“书中有黄金”句,见宋真宗赵恒(998-1022在位)的《励学篇》: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俗话说:天下文章一大套,看你套的妙不妙。还有一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要具有文学修养,又恰逢情感机遇,就能写出言之有物的诗作。
今日遨游网上,又得一佳构。上星期日(5月31日)下午,我赴奥克兰东区参加新西兰书法家协会的聚会。会上,凌玉海先生当场挥毫,把我的《沁园春·端午》一词书写成条幅。今夜访读【新浪】凌先生网页,见他把这首词的书法作品,与两幅会场的照片,附在他所撰写的《交流聚会》,发在网页上。引起国内和旅日华人诸网友的赞赏。我当即在评论栏写道:
“谢谢凌玉海先生,即兴赋五言绝句以赠:
挥毫书新词,佳作飨网友。千里共婵娟,但愿人长久。
---李西兴”
后两句是借苏东坡《水调歌头》的结尾名句。但是用在这里,却十分贴切。
2009年6月5日于奥克兰
【附注】
【贝壳村】 绛紫湮的相册 - 20090302
https://www.backchina.com/space-237191-do-album-id-800.html
【贝壳村】618o382的日志·流泪的女孩
https://www.backchina.com/space-248050-do-blog-id-32544.html
【新浪】南太草佳《交流聚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1c59990100d29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