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沁园春雪的英译并附诠释 [2015/03]
- 一首震撼人心的英文诗---请中國人三讀,也值得西方人三讀 [2011/02]
- 忆1977-78中国恢复高考时的往事 [2018/05]
- 《三线学兵连》电视片拍摄追忆 [2018/06]
- 中国地名元宵灯谜谜底揭示 [2015/03]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编委会和前言 [2009/06]
- 贺知青战友重游凤县 [2018/08]
- 秦岭盘山公路上的酒奠梁碑 [2018/05]
- 看电视剧《初心》有感 [2018/03]
- 新西兰的怀唐伊日 [2018/02]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8)历史1-23 [2009/07]
- 中国文学部分传统名著的英文书目 [2009/07]
- 中庸之道,过犹不及 [2009/05]
- 蔡英文辅选被人甩巴掌对方称只是摸摸脸 [2009/11]
- “雪山狮子旗”不是西藏旗帜 [2010/07]
- 建议读读《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普及标准》 [2009/06]
- 评介相声关公战秦琼 [2009/04]
- 也谈中国困难时期(1959-1961年)饿死3000万事 [2009/08]
- 中文繁简字用例漫谈 [2009/07]
- 重游知青点 [2009/01]
- 乞讨祭品之余的人 [2009/05]
-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009/05]
- 诗词是抒发情感的凝练文体---《五一感怀---调寄满江红》自注 [2009/05]
- 孝元皇后王政君“历经七朝”质疑 [2009/06]
- 到底谁才是十四年抗战的中流砥柱? [2009/08]
- 自嘲 ---调寄西江月 [2009/04]
- 留给儿子黄金满筐,不如传授他一部经书 [2009/04]
- 回忆文革时挨整的老师 [2009/06]
- 诗歌传亲情 天涯若比邻 [2009/06]
汉代的新疆各民族及西域三十六国
古代,新疆和中国中原政府发生行政从属关系,开始于西汉时期。
汉代,新疆地区的古代民族主要有塞、月氏【李西兴按:旧注音肉支[rouzhi]。现大陆学者普遍接受“月支[yuezhi]”的读音。台湾的字典两种读音并存】、乌孙、羌、匈奴和汉人。
塞人,在西方史籍中被称为“萨迦”,原游牧于甘肃西部的敦煌一带,汉文史籍称其为“允戎”,因受月氏人压迫而西迁。至战国时期,塞人主要活动于北疆西部和西北部以及伊犁河流域、帕米尔地区。
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初期,居住在河西地区的月氏人由于受到匈奴的攻击,西迁至伊犁河流域,而将塞人驱逐出该地。塞人南迁葱岭(今帕米尔高原)。
月氏人,战国时期活动于包括河西走廊在内的甘肃西部到塔里木盆地的广大地区。秦汉之际最为强盛,常常轻视匈奴。匈奴著名单于冒顿(音:莫毒)为太子时,就曾作为人质扣押在月氏。月氏还攻击过乌孙,杀其王难兜靡,占据祁连山北麓。公元前177年,匈奴攻破月氏,迫使大部分月氏人西迁至伊犁河流域,逐走那里的塞人而居其地。后匈奴联合乌孙再次攻击月氏,并击杀月氏王。月氏人再迁至大夏(今阿姆河上游地区),并逐渐控制了大夏的土地,才安定下来。
乌孙,最初活动于河西走廊,是月氏旁边的小国。约在秦末汉初,乌孙受月氏人的攻击,其王难兜靡被杀,部众逃往匈奴。当时,乌孙王难兜靡之子尚在襁褓中,也被匈奴单于所收养。乌孙王子长大后,率所属部众为匈奴守边。公元前 161年,他在匈奴的支持下,率乌孙向西迁徙,追袭大月氏,以报杀父之仇。结果,月氏溃败,被迫南迁,乌孙遂占有伊犁河流域。
羌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是形成中华民族的重要远族。传说中炎帝也是羌族的祖先。后来羌族的一部分向东迁徙,较早地融人了华夏族;一部分留在原地或向今甘肃、青海、西藏等省、自治区迁徙。战国时期,秦国的势力不断向西发展,迫使一部分羌族部落由河湟一带经阿尔金山口进入塔里木盆地南缘。
羌族人在新疆的活动已被考古资料所证实。学术界都认为,正是由于羌族人曾在新疆活动过,才留下了“若羌”这个地名。考古工作者在沙雅县还发现了“汉归义羌长印”,说明直至汉代,羌族人仍是新疆地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匈奴,是我国历史上北方一个重要的古老的民族。它兴起于战国时期,强盛于秦末汉初。匈奴是一个游牧民族,畜牧业在其社会生活中占有主要地位,畜群既是他们的生产资料,又是他们的生活资料。匈奴人饲养的牲畜主要有马、牛、骆驼、驴等。
公元前209年,头曼单于(音:蝉余)的儿子冒顿射杀其父,自立为单于。逐渐强盛。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出兵击匈奴,被围困在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达7日之久。之后,刘邦采纳“和亲”的建议,用把汉朝公主嫁给匈奴单于的方式,与匈奴修好。公元前177年(汉文帝前元三年),匈奴右贤王入侵河套,被汉朝击败。右贤王逃出长城,随即被冒顿单于派往西域征伐月氏。月氏被迫西迁,经过焉耆以西的开都河谷,逃到伊犁河流域,击败了塞人,在那一带建立了政权。塞人大部分向西南帕米尔高原及罽宾(位于今克什米尔一带。罽:音计ji)迁徙,在罽宾建立了新的政权,一部分仍留居伊犁。匈奴击败月氏后,分兵征服了龟兹、鄯善、车师、疏勒、于阗等国。冒顿单于将乌孙王昆莫西迁到新疆东部天山以北的蒲类海(今巴里坤湖),乌孙原游牧地分封给了浑邪王和休屠王。
匈奴把西域置为右贤王属地,后又派遣日逐王统辖西域,设立“僮仆都尉”,驻守焉耆、危须、尉犁等地。
敦煌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
汉武帝想联合西域的月氏等国,击败匈奴,彻底解除北疆的威胁,于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派张骞率领一百余人的使团出使西域。张骞出陇西后,经匈奴界,即被扣押了十余年,在匈奴娶妻生子。后乘匈奴迁徙之机,得逃亡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月氏。时月氏受匈奴压迫,已西迁定居妫水(今阿姆河)北岸,又统领大夏,无意向匈奴复仇。张骞回来时又为匈奴所俘。次年匈奴发生内乱,张骞乘机逃走,终于在元朔三年(前125年)返至长安,随从生还的仅十余人。张骞回国后向武帝禀告西域情形,加强了汉武帝经略西域意图。接着张骞随卫青征匈奴有功,封博望侯。元狩四年(前119年)武帝拜骞为中郎将,再度出使西域。此次他率领副使及随从三百余人,马六百匹、牛羊金帛以万计,到西域和乌孙及附近的大宛、康居、月氏、大夏、安息等国进行联系。这些国家分别派遣使者与乌孙使者,于元鼎二年(前115年)随张骞前来汉朝答聘。
公元前60年,匈奴统治集团发生分裂,匈奴西部的日逐王先贤掸率众归属汉朝。于是,汉宣帝任命郑吉为都护,设立西域都护府,治乌垒城(位于今轮台县东策大雅地区),统辖西域诸国。当时新疆塔里木盆地周围以及天山山谷等地带分布着许多小国,人口多者有八万人,少者仅一二千人,史称“西域三十六国”。他们的大概分布是:塔里木盆地南缘有楼兰(后改为鄯善)、且末、精绝、风弥、于阗、莎车、皮山等国。塔里木盆地北缘有疏勒、姑墨、乌垒、龟兹(音:秋词qiuci)、焉耆、尉犁以及车师等。
汉代,新疆的汉人主要是戍边官吏、屯田士卒、商人、普通百姓及部分刑徒、家属等。他们肩负着管理和稳定新疆的重任。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西域都护府等军政机关以及地方各部门任职。
自公元前101年起,汉朝就在轮台、尉犁屯田,后来扩大到全疆各地。所以,各屯田点就成了汉人进入新疆后最初的分布区域。汉朝统一西域后,东西交通畅通,加之汉朝中央政府对戍边人员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实施,来新疆的汉人日益增多。至汉代末年,汉人已经形成遍布新疆各地的大分散和各屯田点小集中的格局。
---李西兴2009-7-10于奥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