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季羡林先生---调寄西江月

作者:lixixing  于 2009-7-12 22:57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诗词短语|通用分类:其它日志|已有1评论

关键词:

 

追思季羡林先生---调寄西江月

 

李西兴

 

    惊闻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于2009711日在北京逝世。特赋《西江月》词一首,以寄托后学之追思。

 

     一生笔耕不辍,开拓燕京东学。历经沧桑志不易,堪称国之魂魄

     梵文神州第一,敦煌学界泰斗。晚年不慕虚名位,牛棚杂忆警后。

 

    【注释】1930,季羡林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业方向德文。19359,根据清华大学文学院与德国交换研究生协定,清华招收赴德研究生,为期3。季羡林被录取。1936,他在德国哥廷根大学梵文研究所主修印度学,学梵文、巴利文。师从“梵文讲座”主持人、著名梵文学者瓦尔德施米特教授。1946,季羡林回国被北京大学聘为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创建东方语言文学科。《牛棚杂忆》(中共中央党史出版2008)是季羡林回忆文革遭受迫害的回忆录。

 

       

        温家宝看望季羡林                  牛棚杂忆

 

敬录有关季羡林先生轶事和语录如下

 

 200686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医院看季羡林时说:

 

    您写的几本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中国知识分子历经沧桑、艰难困苦,但爱国家、爱人民始终不渝,他们不懈奋斗,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社会、服务人民。您在最困难的时候,包括在牛棚挨整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信仰。那时,您利用在传达室看大门的时间,翻译了280万字的梵文作品。这不仅是个人毅力决定的,也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对真理的追求,对国家充满信心。

 

季羡林三辞学术赞誉桂冠

 

一辞国学大师

   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竟独占国学大师的尊号,岂不折煞老身!

 

二辞学界泰斗

  这样的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但是,现在却偏偏把我成泰斗。我这个泰斗又从哪里讲起呢?

 

三辞国宝

  是不是因为中国只有一个季羡林,所以他就成为。但是,中国的赵一钱二孙三李四等等,等等,也都只有一个,难道中国能有13亿国宝吗?

 

季羡林经典语录

 

  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

  根据我的观察,坏人,同一切有毒的动植物一样,是并不知道自己是坏人的,是毒物的。我还发现,坏人是不会改好的。

  好多年来,我曾有过一个良好的愿望:我对每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都对我好。只望有誉,不能有毁。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时光流失,一转眼,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活得远远超过了自己的预算。有人说,长寿是福,我看也不尽然。人活得太久,对众生的相,看得透透彻彻,反而鼓舞时少,叹息时多。

  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得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此亦长寿之道。

  自己生存,也让别的动物生存,这就是善。只考虑自己生存不考虑别人生存,这就是恶。

  要说真话,不讲假话。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

  就是不一定把所有的话都说出来,但说出来的话一定是真话。

  我快一百岁了,活这么久值得。因为尽管国家有这样那样不可避免的问题,但现在总的是人和政通、海晏河清。

  我的家乡在山东。泰山的精神实际上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最后两句话是——‘国之魂魄,民之肝胆,屹立东方,亿万斯年。人民的灵魂,百姓的脊梁,中华民族大有前途。

  好多年来,我曾有过一个良好的愿望:我对每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都对我好。只望有誉,不能有毁。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西方采取的是强硬的手段,要征服自然,而东方则主张采用和平友好的手段,也就是天人合一。要先于自然做朋友,然后再伸手向自然索取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宋代大哲学家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你们的生命只有和民族的命运融合在一起才有价值,离开民族大业的个人追求,总是渺小的。

  做人要老实,学外语也要老实。学外语没有什么万能的窍门。俗语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就是窍门。

 

                                                      2009713日凌晨2时于新西兰奥克兰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2 回复 jjsummer95 2009-7-13 12:36
看过《牛棚杂记》。喜欢但不是从国学角度。感觉上他不是以国学擅长。不知为何称以国学大师。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lixixing最受欢迎的博文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3-15 11:3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