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沁园春雪的英译并附诠释 [2015/03]
- 一首震撼人心的英文诗---请中國人三讀,也值得西方人三讀 [2011/02]
- 忆1977-78中国恢复高考时的往事 [2018/05]
- 《三线学兵连》电视片拍摄追忆 [2018/06]
- 中国地名元宵灯谜谜底揭示 [2015/03]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编委会和前言 [2009/06]
- 贺知青战友重游凤县 [2018/08]
- 秦岭盘山公路上的酒奠梁碑 [2018/05]
- 看电视剧《初心》有感 [2018/03]
- 新西兰的怀唐伊日 [2018/02]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8)历史1-23 [2009/07]
- 中国文学部分传统名著的英文书目 [2009/07]
- 中庸之道,过犹不及 [2009/05]
- 蔡英文辅选被人甩巴掌对方称只是摸摸脸 [2009/11]
- “雪山狮子旗”不是西藏旗帜 [2010/07]
- 建议读读《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普及标准》 [2009/06]
- 评介相声关公战秦琼 [2009/04]
- 也谈中国困难时期(1959-1961年)饿死3000万事 [2009/08]
- 中文繁简字用例漫谈 [2009/07]
- 重游知青点 [2009/01]
- 乞讨祭品之余的人 [2009/05]
-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009/05]
- 诗词是抒发情感的凝练文体---《五一感怀---调寄满江红》自注 [2009/05]
- 孝元皇后王政君“历经七朝”质疑 [2009/06]
- 到底谁才是十四年抗战的中流砥柱? [2009/08]
- 自嘲 ---调寄西江月 [2009/04]
- 留给儿子黄金满筐,不如传授他一部经书 [2009/04]
- 回忆文革时挨整的老师 [2009/06]
- 诗歌传亲情 天涯若比邻 [2009/06]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27)历史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普及标准
中国历史部分
210. 1895年5月2日,康有为发动正在北京参加考试的举人1300多名,上书光绪帝,反对签定《马关条约》。提出迁都抗日,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古时中国朝廷用车马接送到京城考试的读书人。后来人们就用“公车”作为到京城考试的举人的代称)。
康有为
光绪皇帝
211.1898年(戊戌年)中国发生了一次政治改革运动。是年,清朝光绪帝接受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的变法主张,颁发了一系列变法诏书,推行新政。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进行改革。但戊戌变法只进行了103天,就在慈禧太后的镇压下失败。
212.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学。1898年开办於北京。是戊戌变法的“新政”措施之一。1900年因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被迫停办。辛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
213.谭嗣同,戊戌变法中的重要人物。慈禧太后镇压政变后,谭不愿意逃走,表示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后慷慨就义,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著名诗句。
214.义和团原名义和拳,是贫困农民、城市贫民等在华北、东北等地自发组织的反帝武装。1900年发展到北京、天津地区。义和团英勇抵抗八国联军的侵略,迫使侵略军多次退却。最后在八国联军和清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215.八国联军指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个帝国主义国家侵华的联合军队。1900年为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斗争,扩大侵略,八国联军大举进攻中国。攻陷天津、北京,到处烧杀抢掠,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
216.1900年(庚子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强迫清廷於次年订立《辛丑条约》。其中规定中国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抵押。这笔赔款通称为“庚子赔款”。
217.《辛丑条约》是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强迫清廷订立的丧权辱国条约。1901年(辛丑年)7月由清廷与英、美、意、西、荷、比等十一个国家的代表在北京签订。
218.《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为:中国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清廷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廷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这个条约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统治。并表明清廷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1国代表在北京签订《辛丑条约》
219.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大惨案:1900年7月,趁八国联军进攻天津之时,俄国出动17万军队,分六路侵入东北三省。16日,俄国侵略军突然包围位於黑龙江东岸的海兰泡,把6000多名中国人或用刀枪屠杀或驱入黑龙江活活淹死。第二天又抢占江东六十四屯,用同样的手段残酷屠杀当地居民。
220.慈禧太后是清末同治、光绪两朝的实际统治者。自1861年发动政变实行“垂帘听政”后,统治中国将近半个世纪。
221.1905年,清朝廷宣布废除科举制度,中国各地开始兴办新式学校。
222.1905年,为了反抗美国虐待华工和限制华人入境,上海、广州、长沙、汉口、天津等城市发起抵制美货的爱国运动。中国留日学生和海外华侨也纷纷响应。
223.1903年,年仅19岁的中国留日学生邹容在上海写成《革命军》一书。号召中国四亿同胞起来推翻清朝廷,建立一个独立、民主、自由的“中华共和国”。这本书畅销100多万册,轰动了知识界和海外华侨。
224.1903年,留学日本的陈天华写出《猛回头》、《警世钟》两本书。用通俗的文字、唱词的形式,沉痛指出中国面临亡国的危险。呼吁中国人要警醒,共同担负起救国的责任。这两本书对当时宣传革命影响很大。
225.孙中山名文,字逸仙,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人。伟大的民主革命家。他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
孙中山像 1896年断发后的孙中山
226.1905年,孙中山提出了民族、民主、民生三大主义,称为三民主义。
227.兴中会是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组织爱国华侨的革命团体。第二年在香港设立总会。提出了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共和国的纲领。
228.1905年8月,兴中会和华兴会、光复会联合,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一致推举孙中山为总理。
229.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起义。喻培伦、林时爽、方声洞、林觉民等100余人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后经广州人民收敛死难者尸体,收得72具,葬於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230.1911年5月广东、湖南、湖北、四川人民,为反对清廷将已由民办的川汉、京汉铁路的建筑权出卖给英、法、德、美四国银行集团,掀起保路运动。以四川为最激烈。各地除派代表到北京请愿外,还组织集会游行。举行罢市、罢工、罢课。遭镇压后,一举发动了武装起义。直接促成了是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爆发。
231.辛亥革命是1911年(辛亥年)发生的由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推翻了以清王朝为代表的封建帝制。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李西兴整理校对2009-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