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沁园春雪的英译并附诠释 [2015/03]
- 一首震撼人心的英文诗---请中國人三讀,也值得西方人三讀 [2011/02]
- 忆1977-78中国恢复高考时的往事 [2018/05]
- 《三线学兵连》电视片拍摄追忆 [2018/06]
- 中国地名元宵灯谜谜底揭示 [2015/03]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编委会和前言 [2009/06]
- 贺知青战友重游凤县 [2018/08]
- 秦岭盘山公路上的酒奠梁碑 [2018/05]
- 看电视剧《初心》有感 [2018/03]
- 新西兰的怀唐伊日 [2018/02]
- 中国文学部分传统名著的英文书目 [2009/07]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8)历史1-23 [2009/07]
- “雪山狮子旗”不是西藏旗帜 [2010/07]
- 中庸之道,过犹不及 [2009/05]
- 蔡英文辅选被人甩巴掌对方称只是摸摸脸 [2009/11]
- 建议读读《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普及标准》 [2009/06]
- 评介相声关公战秦琼 [2009/04]
- 也谈中国困难时期(1959-1961年)饿死3000万事 [2009/08]
- 中文繁简字用例漫谈 [2009/07]
- 重游知青点 [2009/01]
- 乞讨祭品之余的人 [2009/05]
-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009/05]
- 诗词是抒发情感的凝练文体---《五一感怀---调寄满江红》自注 [2009/05]
- 孝元皇后王政君“历经七朝”质疑 [2009/06]
- 到底谁才是十四年抗战的中流砥柱? [2009/08]
- 自嘲 ---调寄西江月 [2009/04]
- 留给儿子黄金满筐,不如传授他一部经书 [2009/04]
- 回忆文革时挨整的老师 [2009/06]
- 诗歌传亲情 天涯若比邻 [2009/06]
通用汉字表引热议
对待繁体字:最好识写分离
2009年08月14日 新民晚报
http://www.chinanews.com.cn/edu/
edu-dxxy/news/2009/08-14/1819163.shtml
《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引来诸多评说——
由教育部、国家语委推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目前正在征求全社会的意见(见本报8月12日A1版报道),其中颇为引人瞩目的是,这次恢复了51个异体字,还有“剋、锺、蘋、噁、濛、硃”等6个繁体字纳入了汉字表。那么,这是否预示着繁体字会“卷土重来”?增加繁体字会不会对现有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和作文考试带来影响?
被疑“投石问路”
尽管《通用规范汉字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宁教授强调说,不能因为恢复了6个繁体字就意味着国家固有的语言文字政策会发生变化,在我国“基本上不恢复繁体字,现在恢复的繁体字都是必须恢复的”。但坊间包括语文界出现了一种微妙感觉,这6个繁体字的恢复会不会是带有一种“投石问路”的性质,考量一下大众的“承受能力”?
上海师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彭世强说,这次将6个繁体字纳入《通用规范汉字表》其实是很谨慎的,例如“锺”字,作为姓的话,代表了一个家族,如果都简化成了“钟”字,其实那是硬将两个家族变为一个了,很容易在使用和理解上产生偏差。
不妨“识写分离”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文自修》主编李锋说,一旦《通用规范汉字表》正式通过公布,即代表了一种国家意志,在日常教学和人际交往中就必须坚决执行,但就目前来看,尚没有证据表明繁体字会大量出现在我们的书面语言和规范文件中,因此,中小学教科书也没有必要人为地“改简就繁”。李教授进而提出,为了便于祖国内地与港澳台等华文地区的交流,适当地让中小学生识别繁体字,也有其合理性与必要性。对此,彭世强说,在语文教学中对待繁体字的态度不妨采用 “识写分离”的办法,即不求会写但求认识,条件具备的学校还可增加繁体字的选修课。
学什么考什么
目前我国中小学语文教材所使用的汉字大约有3500个,因此,这次在整理《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征求意见稿时,对3500个常用字做了优化。国家语委副主任李宇明说,将来制定语文课程标准和编写教材时,都应融入汉字表的精神,也就是说“学什么考什么”,语文考试的用字当然不会突破这3500字。
华东师大语文教育中心副教授、上海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组长周宏说,在多年的语文阅卷中几乎没见有上海考生写繁体字的现象,但阅卷组并没有对繁体字说 “不”——如果是用错字或写不对笔画,那肯定要扣分;对使用繁体字则不会扣分,因为只要书写正确且用字恰当,就没有扣分的理由。
(本报记者 王蔚 实习生 卜惠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