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沁园春雪的英译并附诠释 [2015/03]
- 一首震撼人心的英文诗---请中國人三讀,也值得西方人三讀 [2011/02]
- 忆1977-78中国恢复高考时的往事 [2018/05]
- 《三线学兵连》电视片拍摄追忆 [2018/06]
- 中国地名元宵灯谜谜底揭示 [2015/03]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编委会和前言 [2009/06]
- 贺知青战友重游凤县 [2018/08]
- 秦岭盘山公路上的酒奠梁碑 [2018/05]
- 看电视剧《初心》有感 [2018/03]
- 新西兰的怀唐伊日 [2018/02]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8)历史1-23 [2009/07]
- 蔡英文辅选被人甩巴掌对方称只是摸摸脸 [2009/11]
- 中庸之道,过犹不及 [2009/05]
- 中国文学部分传统名著的英文书目 [2009/07]
- 建议读读《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普及标准》 [2009/06]
- 评介相声关公战秦琼 [2009/04]
- 也谈中国困难时期(1959-1961年)饿死3000万事 [2009/08]
- 中文繁简字用例漫谈 [2009/07]
- 重游知青点 [2009/01]
- 乞讨祭品之余的人 [2009/05]
-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009/05]
- 诗词是抒发情感的凝练文体---《五一感怀---调寄满江红》自注 [2009/05]
- 孝元皇后王政君“历经七朝”质疑 [2009/06]
- 到底谁才是十四年抗战的中流砥柱? [2009/08]
- 自嘲 ---调寄西江月 [2009/04]
- 留给儿子黄金满筐,不如传授他一部经书 [2009/04]
- 回忆文革时挨整的老师 [2009/06]
- 诗歌传亲情 天涯若比邻 [2009/06]
到底谁才是十四年抗战的中流砥柱?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4/200812/61789.html
【李西兴按】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同盟国正义阵营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战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历经十四年艰苦斗争,并在美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同盟国的支持下取得的。同时,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参与并支持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的正义阵营。抗战胜利之功属于中国人民。当时许多国民党军队及其将领,在抗战时期也是功勋卓著。但是,国民党政府及其领导的主要军事力量,在抗战时期的总体表现,确实是有负众望的。相反,在1937年全面抗战之前,东北地区就有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国共联合抗战之后,中共以初期的弱小军事力量,挺进日军侵占的地区(沦陷区)开展敌后游击战,打击和牵制日本侵略军,并且发展壮大了自己,这是历史的事实。说中共是抗战的中流砥柱是贴切的。中共自称是抗战的中流砥柱,而并没有说自己是抗战的主力,也是符合实际的。至于中共领导的军队,在敌后进行艰苦抗战,“保存自身”,“避免消耗战”,是理所应当的持久战战略。因为不这样,就不能坚持到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某些别有用心之人,在抗战胜利和新中国成立已经六十年了,还在为中共抗日武装,在八年抗战期间,没有被日本侵略军及其帮凶(即投降的国民党伪军)所消灭而“悔恨”不已(1941年1月,蒋介石就曾对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新四军痛下杀手,制造千古奇冤的皖南事变),其汉奸面目昭然若揭矣。
[按]老鼠多了,自然就想到了猫。国难才知思良将。然而天下太平之后,有人往往利用后代们的幼稚无知,竭力散布中国共产党创业有罪的谣言,制造破坏国家统一的舆论,为割据势力和反动势力张目。小人谬论,使正气不申。---------
读韩愈《张中丞传后叙》有感
有一文《谁才是十四年抗的中流砥柱》,打着历史真相的招牌招摇撞骗,全篇充斥为为国民党招魂的谬论,流传甚广,盲从者众。也许现在都流行标新立异、反对正统,只有这样才能显示自己有见识、懂民主吧,原文如下:
为国民党军队说一句公平话,它与一个在组织、训练、装备上占绝对优势的敌军的战争中,坚持了整整八年,与法国 —— 它对德国的抵抗仅仅六个星期便崩溃了,和英国 —— 它则从美国获得了大量的物资支持,比较起来,国民党军队的抵抗,乃是一个决心和自立的奇迹。它积极地战斗在上海、南京、华北和华中平原,彻底地挫败了日本人对速决胜利的期望,自己也遭受了可怕的损失。然后,他们从沿海地区撤退,远离于交通网络所能达到的地区。他们转向消耗战的战略,从而使日军陷于中国辽阔的国土而不能自拔。
这一顽强抵抗,对于反轴心国的整个盟军的战争努力,做出了重大贡献。它在亚洲大陆上拖住了大约一百万日军 —— 否则这些部队便会用于太平洋地区对于西方盟国越岛部队的战斗。如果历史在一九四五年后对国民党人更为仁慈些,如果没有内战,如果战后年代国民党能成功地在大陆创建一个稳定的国家,现在的历史学家将会把国民党人对日本侵略的抵抗作为一篇大无畏的英雄史诗来叙述。然而,由于战后的垮台,国民党军队在战争中的积极贡献,便不可避免地被它的失败而掩去了光彩。
—— 引自〔美〕易劳逸《毁灭的种子》一书
国内历史学家的统计,抗战中有22次大会战(投入兵力10万以上),仅长沙一地就有3次,1117次大型战斗,平型关和台儿庄都属于大型战斗,另外 28931小型战斗。抗战当中,国民党陆军共牺牲321万,空军牺牲4321人,2468架飞机,海军舰艇差不多全部打光。206位国民党将军面对面战死在抗日疆场。仅在抗战的头4个月里,黄浦军校2万5千名青年军官,战死疆场的就有1万名。
张学良将军接受日本记者采访时亲口说,“九﹑一八”是他命令军队不抵抗的,并非是蒋介石。在他的东北军撤到锦州时,蒋介石曾一天三次电报,促他要进行抵抗,但他都没有服从命令。
为什么是十四年抗战?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日本侵占我国东三省,至一九四五年“八一五”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其间十四年,国民党称其为十四年抗战。
想寻找历史真相的人,必须有一个公正的立场。不是,便不能有对历史的公正判断。什么党抗日都是中国人的骄傲,只是有些真实的历史,我们应该知道。也欢迎你发表不同看法。
我的批文:
首先,当就题目《谁才是十四年抗战的中流砥柱》就知此文不实。我们先假设国民党是十四年抗战的中流砥柱吧,那么前6年(1931/9/18-1937/7 /7)国民党中央政府,倒的确是抗战的中流砥柱啊。东北、内蒙、外蒙、热河、平津、察哈尔、山东、上海(不包括台湾),大片国土、主权沦丧、被日军占领、控制、掠夺、鱼肉; 大批人民被屠杀、消灭、流亡; 一个个秦土协定、唐沽协定被加诸于中国;一个个满洲国、自治政府纷纷粉墨登台;一群群汉奸跋扈骄横、挟洋自重;一批批国民革命军,成为伪军,卖国求荣、横行乡里。日军步步紧逼、日日蚕食,身为政府军、守土有责的国民党军,在某些地方,连象征性的抵抗都没有。如果日军不是急于求成,想毕其功于一役,发动全面侵华。这样步步蚕食,以十年为一期。那后八年我们的中流砥柱国民革命军,是不是还要继续丧权辱国,一辱再辱而不敢抵抗,避免全面冲突,委屈求全,以取得正义的地位,求得国际正义力量的援助呢?
一、如果中国是法国、波兰一样大的国家,中国的命运也只能会比法国更惨。如果没有《论持久战》(不要用蒋百里或陈诚的话来反驳,我懒得驳),国民革命军主力就只会在像长城抗战、上海会战、 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这样的正规战、阵地战、消耗战中灭亡了;或者是以相反的方式:消极避战,一退再退,一溃千里,退到甘青新藏,或退到南洋,永远难以重新反复国土了。有了持久战理论、共产党的襄助和抗战相持阶段后,在敌后牵制绝大部分侵华日军,蒋介石才得继续“苦撑待变,期待美国助战”。
二、是十四年抗战不假。中共和国民党写的正史,都一致宣称十四年抗战,八年全面抗战。“八年抗战”从抗日胜利那天起,就是中国人的口头禅。虽人人都知道其实是十四年抗战,但都把1937年芦沟桥事变,中华民国政府号召全国人民抗日的那一刻,作为八年全面抗战的起点。以前国民党政府,是极力避免全面抗日的。此文作者不要胡说。请看金三角国民党残军军营“十年北伐、八年抗战、四年内战、五年缅战”的横幅。国共双方都说八年抗战,激愤时也都说十四年抗战。说国军是十四年抗战的中流砥柱,那仅仅前六年就不知道砥柱到哪里去了。
三、此文数据虽基本是史实(虽然数据错误量实在是较大,如四次长沙会战硬变成了三次),但事实和观点却是似是而非,拾人牙惠而不知其臭,只看表面,不看实质,没有以唯物史观作研究指导。这也正是现在很多学者标新立异,为历史翻案、哗众取宠的根本原因。说是张学良下令不抵抗,蒋介石要张学良抵抗,从措词上都看得出,这纯属捏造史实,断章取义,为蒋翻案的拙劣技俩。张学良以前撤到关内时,的确是说过此类的话,那是为自己的把兄蒋介石背黑锅、当替罪羊而说的。但不久,国人都知道了真相。历史档案仍在,铁证如山。不知哪个娱乐记者,不学无术,移花接木,把以前的笑柄当历史真实。真是别有用心。此说不仅不符合历史事实,也不符合逻辑。按作者的逻辑试想一下:如果蒋真的要抵抗,即使命令不了张学良,也完全可以让宋哲元、何应钦、傅作义、冯玉祥(主力全在华北一线)或中央军出关接防东北军抵抗嘛。再说张学良与日本人有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即使不负守土之责,也不会忘记杀父之仇的。如果张学良真的不愿抵抗,又何来西安事变逼蒋抗日,又何来口口声声打回老家去。蒋当时下令不抵抗,东北军撤入关内,是为了避免与日本过早发生全面战争。他认为中国四分五裂才导致日本入侵,当务之急,是争取时间尽快统一全国。攘外必先安内,国家统一后再与日本决战。这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思维,也是一种主观的理想化思维。日本不可能等你统一全国了,力量壮大了才来打你(除非日本疯了)。蒋认为“中国因分裂而弱小”,所以必须“攘外必先安内”。毛的判断与他恰恰相反,认为“中国因弱小而分裂”。“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话本身是正确的。但不顾客观实际,生搬硬套,使蒋产生错觉。中国人是喜欢同情失败者的民族,此文虽貌似合理,但似是而非,基本是不懂军事和政治、战略的学者,东拼西凑,只比较数字所说的外行话。
四、文章作者有意或无意识地把当时的共产党力量与国民政府力量,完全看成是对等的实力,不顾国民党是掌握了全国力量的政府军(初期军力近五百万众)和共产党改编成国民革命军十八集团军时只有4余万众(准确地说,包括新四军的1万余人)的星星之火的事实,通过简单地比较表面上的数字,我们很多人当然地会发现,作为执政党守土有责,国民党正面战场有五大会战,加上比较重要的共有22次会战,伤亡惨重,为国尽了忠(当然不包括数量庞大的惊人的变节投降的国民党伪政府和伪军、汉奸),无愧于中华民族的子孙。而共产党八年中只有一次大会战,即百团大战。每次战斗消灭的日军,没有国民党军多,死的人没有国民党军多,场面不宏大,战斗不惨烈。倒是大小战斗次数多得惊人。几乎到了一次战斗消灭几个敌人的地步,似乎蚂蚁撼树。这组数字一对比,难怪无识之人看到这组数据,会如此讥笑轻视中国共产党。
五、如果说国民党值得同情,那么它一败袁世凯、二败共产党、三败民进党,组织如此涣丧,松散,派系如此众多,内部如此掣肘。这倒是值得同情的。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事。如果蒋不实行消极抗战,国民革命军人的血,就不会如此白流,就不会在正规战、阵地战中与强大无比的敌人拼消耗,更不会实行焦土抗战。消极抗战最大的好处,是从数字上看真的是很悲壮,有国殇的悲凉,很值得后人凭吊,伤怀、同情。但为什么不避实击虚,不用高明的战略,去尽量保存自己同时消灭敌人。可惜国民党内只是将才没有帅才。同样是游击战,共产党在通过游击战运动战,在最危险的敌后(注意是敌后不是中国的大后方,很多人都喜欢偷换概念)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而国民党在南岳游干班学了共产党的游击战后,投入大量部队到敌后开展游击战,却是越打越小,不是成了伪军,就是溃散被消灭了,鲜有能坚持下来的。仅此一点,就能看出国军不是没有战术,而是没有战略。不懂的去发动人民、依靠人民。以致八年艰苦血战、苦撑待变,完全寄希望美国出兵。抗战初期,共产党改编的国民革命军八路军,一个军三个师共约4.5万人,新四军(实只相当于八路军一个师)1.2万人,国民党领导的国民革命军正规100多个军(一说90多个),450多万至500多万人。但八年抗战中共以此为基础,不仅保存了自己而且消灭了49%的在华日军和95%以上的伪军。特别是抗战后期,各根据地完全牵制了日本在华主力,使其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动弹不得。敌军用于正面作战的力量越来越小了。可惜现在的学者不学无术,只看到国军死了多少人,打了多少恶战。却对共产党“积小胜为大胜(陈诚总结毛泽东《论持久战》语)”,视而不见。
作为主力的政府军,特别是中央军,老想让八路军去山西、河北,打正规战正面战。这意味着什么?此计不成,竟将八路军置于敌人后方绝地,让其敌后抗战(当然毛泽东深谋远虑,与其受蒋介石掣肘、鱼肉,不如将计就计),这意味着什么?如果不是毛泽东善于用兵,恐怕就会像东北抗联在东北敌后一样,由30多万到最后几十人分批撤到苏联,或像国民党敌后游击部队,及朝鲜人民军在南韩的敌后游击队一样被消灭。
大家请看这段描述:“隋末农民大造反,李世民晋阳起兵造反,使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隋炀帝不得不放弃统一高句丽的大业,花大量财力人力物力来剿匪。这场内耗使繁华的大隋帝国一去不复返,以致于高句丽称雄东北,威压朝鲜半岛,以致于东西突厥再度复兴,严重威胁中原的安全、渔利中国。当时唐朝还要向突厥称臣。这一切都是农民造反的错、瓦岗农民的错、李世民父子的错。”再来看这样一段描述:“再狡辩也狡辩,也不能掩盖一个事实就是:共产党1927年开始造反,给中华带来深重的灾难。党中央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来剿匪,终于将恐怖分子赶到西部荒漠地区。这场内耗严重削弱了党国中央,以致于后来被日寇渔利。” 二者逻辑是不是惊人的一致啊。
这种观点乍看起来,是不是很正确啊。论据是真实的,结论却是错误的。这叫本末倒置、是似而非。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还是主观主义,选择性失明,和选择性隐瞒。不从现实生活出发,钻在故纸堆里,用显微镜看问题不能自拔。坐井观天。
想不到,时至今日,仍有些带着有色眼镜的人,宁愿相信所谓国民党、日伪军的材料,也不愿相信人民书写的历史。
一个基本的事实应该搞清楚:1、1945年以前,国民党主力部队已经撤到大后方。日本投降时,蒋介石措手不及,才发出命令,让伪军维持治安,日军原地待命,等待向国军投降,不许向八路、新四军等共军投降;2、正因为国军远在西南后方(长江以北,除与中共联合的傅作义和阎锡山部而存活下来,几乎连国军的影子也难觅),无法接受日军投降。蒋介石才不顾民族尊严,向美军请求帮助,请美军用飞机、轮船把国军运过去,接受投降。3、所谓的伪军是怎么来的,是干什么的,这个问题为什么总是有些人避而不谈呢?4、共军拉队伍需要本钱,需要枪炮,这些蒋介石抗战中后期,是一文钱、一颗子弹也不会给的。八年抗战,蒋嫡系中的嫡系、王牌中的王牌胡宗南近30万大军的唯一任务,就是包围陕甘宁。
最后,强调一点,如果说gcd的历史资料不可信,那国民党的历史资料就更不可信。宁愿相信所谓国民党资料的人,肯定是立场有问题。
国民党军总参谋长、美国人史迪威将军的断言: “……国民党政府是一个不可救药的政府”。“他们的贪污腐败,指挥无能,是不可能战胜日本人的”。 “抗日之希望在共产党八路军”!
先进的中国人前仆后继,屡败屡战、欲挫欲勇,好不容易推翻了腐败罪恶的满清王朝,恢复中华;数代之后,后世子孙愚昧(不是愚蠢),天天反为大清朝歌功颂德。先进的中国人九死不悔,几经革命斗争好不容易推翻四分五裂、内忧外患、黑暗腐朽、无能软弱的国民党政权,建立了新中国;数代之后,后世子孙愚昧,被奸人所惑,反而为国民党掩饰美化招魂。真正经历过中国落后带来的灾难的中国人,历经反复,好不容易用换来儒学降为隐学,简体代替繁体,自然科学取代训古学,中国科学文化全面振兴;数代之后,后世子孙愚昧却已不知道变革的意义,而全面否定变革。儒学又死灰复燃成为显学,训古之学借文化传媒越演越烈。
还有一些文客对主席的诽谤之辞,往往在史家看来显得可笑。主席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不仅仅是为文客笑话的游击战之王,而且随着战争的发展,显示出全能的军事天才。最初井冈山的游击战,再到中央苏区的运动战,抗战时期游击战和运动战,结合得出神入化。解放战争的正规战,歼灭战、人民战争,朝鲜战争的阵地战、阻击战。国外那些说中|共军队只会打游击战争的谬论,早就被真正的军事家用事实驳得体无完肤了。现在某些无知文客,还熟视无睹、有目如盲,见人就说主席只会下三滥游击战法。国人居然偏听盲从者众,视英雄如草芥,视家邦为仇雠,视国贼为栋梁、视丑类为君子。为邪恶正名,为小人扬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