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沁园春雪的英译并附诠释 [2015/03]
- 一首震撼人心的英文诗---请中國人三讀,也值得西方人三讀 [2011/02]
- 忆1977-78中国恢复高考时的往事 [2018/05]
- 《三线学兵连》电视片拍摄追忆 [2018/06]
- 中国地名元宵灯谜谜底揭示 [2015/03]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编委会和前言 [2009/06]
- 贺知青战友重游凤县 [2018/08]
- 秦岭盘山公路上的酒奠梁碑 [2018/05]
- 看电视剧《初心》有感 [2018/03]
- 新西兰的怀唐伊日 [2018/02]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8)历史1-23 [2009/07]
- 中国文学部分传统名著的英文书目 [2009/07]
- 中庸之道,过犹不及 [2009/05]
- 蔡英文辅选被人甩巴掌对方称只是摸摸脸 [2009/11]
- “雪山狮子旗”不是西藏旗帜 [2010/07]
- 建议读读《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普及标准》 [2009/06]
- 评介相声关公战秦琼 [2009/04]
- 也谈中国困难时期(1959-1961年)饿死3000万事 [2009/08]
- 中文繁简字用例漫谈 [2009/07]
- 重游知青点 [2009/01]
- 乞讨祭品之余的人 [2009/05]
-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009/05]
- 诗词是抒发情感的凝练文体---《五一感怀---调寄满江红》自注 [2009/05]
- 孝元皇后王政君“历经七朝”质疑 [2009/06]
- 到底谁才是十四年抗战的中流砥柱? [2009/08]
- 自嘲 ---调寄西江月 [2009/04]
- 留给儿子黄金满筐,不如传授他一部经书 [2009/04]
- 回忆文革时挨整的老师 [2009/06]
- 诗歌传亲情 天涯若比邻 [2009/06]
抗战期间美国对中国政策的前后变化及起因
转帖自【五星出东方】2009-8-20
转帖自【五星出东方】2009-8-20
(4)1944年春季开始,日军又在中国大陆重新发起了攻势。由于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连连败退,海上运输线被美军切断。为此,日军设想在中国大陆打通一条从满洲到越南的陆上通道,攻占美军在中国大陆的军用机场。日军打通中国陆上通道的“一号作战”开始后,结集50多万军队向豫湘桂地区大举进攻。驻河南的汤恩伯守军40余万,面对5万多日军的进攻,竟然全线溃败。前后不过38天,河南全省就被日军占领。守军司令汤恩伯首先脱离战线逃走,而且还命令他部队中800辆卡车中的600辆,为他和他的妻妾亲戚们搬运财宝家私。
面对日军的进攻,中国守军无心抵抗,军官们则忙着把自己的亲属财产转移到安全的内地,在战场上甚至出现几百人的日军败走上万人中国军队的状况。在历时八个月的“一号作战”中,中国军队损失兵力五、六十万,丧失河南、湖南、广东、广西等省大部和贵州一部,丢失大小城市146座及美军空军基地7个,飞机场36个。在已成为强弩之末的日军面前,中国军队居然连连溃败,很多情况下甚至是望风而逃。
罗斯福对中国军队的表现非常不满。为什么中国军队一再败退?罗斯福派副总统华莱士到中国视察,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这时延安的中共,乘机发动宣传攻势,声称他们想对日军发起反攻。但国民党政府不让他们对日作战,希望美国直接向延安提供军事援助,50万共产党军队就会立即向日军发起反攻。中共同时利用美国人喜欢民主的心理,大打民主牌,指责蒋介石政权不讲民主。驻扎重庆的共产党代表周恩来、林祖函等人,也频繁出入美国在重庆的大使馆,抱怨蒋介石政府压制中共和其他民主党派。
与蒋介石政府的避战保存实力相比,中共的积极对日作战姿态,以及尊重民主自由的宣传,使不少美国人耳目一新,对延安大有好感。不少美国记者到延安采访,也称赞延安政府清廉,人民抗战热情高涨。罗斯福派副总统华莱士到中国时,特别提出,要派一个观察小组到延安视察。蒋介石最初不同意美国人访问延安。但在华莱士的再三坚持下,被迫同意美国观察小组访问延安。
1944年 6且18日华莱士到达重庆,蒋介石为了给华莱士一个好印象,把重庆的乞丐全部关进了收容所。但华莱士对重庆政府的印象仍然很糟,华对蒋介石政府的评价是:“一个由地主、军阀和银行家支持的落后无知的政府。”华莱士到达第二个访问地昆明后,向罗斯福发了如下的电报:“我们对蒋介石的支持,恐怕是一项短期投资。他实在没有治理战后中国的智慧和政治力量。战后中国的领袖大概将会通过政治变革,或革命的方式产生出来。从现在的状况来看,战后中国的领袖出自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美国驻中国战区最高参谋史迪威,多次向罗斯福建议,改革中国军队。这时罗斯福也开始感到,史迪威的建议是必要的。考虑让史迪威接替蒋介石担任中国战区的最高指挥官。1944年7月7日,罗斯福发电给蒋介石:“鉴于中国战局危急,我感到有必要让史迪威指挥在中国的全部中国军队和美国军队,包括共产党军队在内……我理解阁下对史迪威将军的感情。但是我找不出另外的人选,具有史迪威那样的能力和决心,能够实现我们打败日本的远大计划。为此我把史迪威晋升为四星上将。请阁下把中国战区的军队指挥权移交给史迪威将军。”
由于中国军队在日军“一号作战”攻势下连连惨败,蒋介石也不好公开拒绝移交军权。但作为政坛老手的蒋介石,巧妙地使用拖延战术。蒋介石给罗斯福回电说,原则上同意把中国军队的指挥权移交给史迪威。但请罗斯福给他一些时间,仔细考虑让史迪威担任全权指挥的具体办法。同时蒋介石立即派宋子文到美国活动,拉拢美国政界要人为他说情。
8月23日,蒋介石又接到罗斯福发来的电报,催促他把中国军队的指挥权移交给史迪威。这是罗斯福的第四封催促电报。因此蒋介石不得不作出一些表面的让步,请罗斯福派一个特使,来华协调移交军权的工作。罗斯福便派赫尔利为特使,于9月6日到达重庆。9月12日,蒋介石与赫尔利特使的会谈,达成以下结果:一、史迪威的职务名称定为“中华民国陆、空军前敌总司令”;二、史迪威亲自指挥中国陆、空军对日作战,但作战计划须经军事委员会审议;三、史迪威对其管辖部队,可依据中华民国法律实施奖惩任免之权。
9月13日,史迪威会见了中共代表,中共代表转交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致史迪威的电报,表示愿意把中共军队的指挥权交给史迪威。史迪威大喜,答应给中共装备五个美式机械化师。
面对日军的进攻,中国守军无心抵抗,军官们则忙着把自己的亲属财产转移到安全的内地,在战场上甚至出现几百人的日军败走上万人中国军队的状况。在历时八个月的“一号作战”中,中国军队损失兵力五、六十万,丧失河南、湖南、广东、广西等省大部和贵州一部,丢失大小城市146座及美军空军基地7个,飞机场36个。在已成为强弩之末的日军面前,中国军队居然连连溃败,很多情况下甚至是望风而逃。
罗斯福对中国军队的表现非常不满。为什么中国军队一再败退?罗斯福派副总统华莱士到中国视察,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这时延安的中共,乘机发动宣传攻势,声称他们想对日军发起反攻。但国民党政府不让他们对日作战,希望美国直接向延安提供军事援助,50万共产党军队就会立即向日军发起反攻。中共同时利用美国人喜欢民主的心理,大打民主牌,指责蒋介石政权不讲民主。驻扎重庆的共产党代表周恩来、林祖函等人,也频繁出入美国在重庆的大使馆,抱怨蒋介石政府压制中共和其他民主党派。
与蒋介石政府的避战保存实力相比,中共的积极对日作战姿态,以及尊重民主自由的宣传,使不少美国人耳目一新,对延安大有好感。不少美国记者到延安采访,也称赞延安政府清廉,人民抗战热情高涨。罗斯福派副总统华莱士到中国时,特别提出,要派一个观察小组到延安视察。蒋介石最初不同意美国人访问延安。但在华莱士的再三坚持下,被迫同意美国观察小组访问延安。
1944年 6且18日华莱士到达重庆,蒋介石为了给华莱士一个好印象,把重庆的乞丐全部关进了收容所。但华莱士对重庆政府的印象仍然很糟,华对蒋介石政府的评价是:“一个由地主、军阀和银行家支持的落后无知的政府。”华莱士到达第二个访问地昆明后,向罗斯福发了如下的电报:“我们对蒋介石的支持,恐怕是一项短期投资。他实在没有治理战后中国的智慧和政治力量。战后中国的领袖大概将会通过政治变革,或革命的方式产生出来。从现在的状况来看,战后中国的领袖出自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美国驻中国战区最高参谋史迪威,多次向罗斯福建议,改革中国军队。这时罗斯福也开始感到,史迪威的建议是必要的。考虑让史迪威接替蒋介石担任中国战区的最高指挥官。1944年7月7日,罗斯福发电给蒋介石:“鉴于中国战局危急,我感到有必要让史迪威指挥在中国的全部中国军队和美国军队,包括共产党军队在内……我理解阁下对史迪威将军的感情。但是我找不出另外的人选,具有史迪威那样的能力和决心,能够实现我们打败日本的远大计划。为此我把史迪威晋升为四星上将。请阁下把中国战区的军队指挥权移交给史迪威将军。”
由于中国军队在日军“一号作战”攻势下连连惨败,蒋介石也不好公开拒绝移交军权。但作为政坛老手的蒋介石,巧妙地使用拖延战术。蒋介石给罗斯福回电说,原则上同意把中国军队的指挥权移交给史迪威。但请罗斯福给他一些时间,仔细考虑让史迪威担任全权指挥的具体办法。同时蒋介石立即派宋子文到美国活动,拉拢美国政界要人为他说情。
8月23日,蒋介石又接到罗斯福发来的电报,催促他把中国军队的指挥权移交给史迪威。这是罗斯福的第四封催促电报。因此蒋介石不得不作出一些表面的让步,请罗斯福派一个特使,来华协调移交军权的工作。罗斯福便派赫尔利为特使,于9月6日到达重庆。9月12日,蒋介石与赫尔利特使的会谈,达成以下结果:一、史迪威的职务名称定为“中华民国陆、空军前敌总司令”;二、史迪威亲自指挥中国陆、空军对日作战,但作战计划须经军事委员会审议;三、史迪威对其管辖部队,可依据中华民国法律实施奖惩任免之权。
9月13日,史迪威会见了中共代表,中共代表转交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致史迪威的电报,表示愿意把中共军队的指挥权交给史迪威。史迪威大喜,答应给中共装备五个美式机械化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