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5)

作者:lixixing  于 2009-9-7 05:08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中华文化|通用分类:其它日志|已有1评论

关键词:

 
抗战期间美国对中国政策的前后变化及起因   
转帖自【五星出东方】2009-8-20 18:49:21   

(5)虽然名义上史迪威已是中国军队的最高指挥官,但蒋介石仍然没有把实权交给史迪威。罗斯福对此分外恼火。这时罗斯福又接到史迪威的来信,史在信中说,蒋介石准备抽调缅甸远征军回国,意在坐等美国打败日本的胜利成果。罗斯福的愤怒到达了极点,于918日发电给史迪威,并请史迪威转交一封他给蒋介石的电报。罗斯福在电报中,用向部下发布命令的方式说:请立即把指挥权交给史迪威,一刻也不要再犹豫。发完电报后,罗斯福感叹说:如果对方是欧洲国家政府的话,恐怕就不需要这样的电报了。
  
919日,史迪威持罗斯福的电报面见蒋介石。此时蒋介石正在重庆郊外召开高级军事会议,赫尔利特使也在场。史迪威本想让翻译当众宣读该电报。但赫尔利阻止了史迪威,把电报译文交给蒋介石,说:阁下自己看吧。蒋介石看了电文后,沉默片刻说:知道了,立即散会。等其他人离开会场后,房间里只留下蒋介石和宋子文。这时宋子文看到58岁的蒋介石,竞象幼儿一样,抱头嚎啕痛哭。罗斯福竟然不顾蒋介石国家元首的身份,用下命令的口吻让蒋介石交出军权,极大损伤了蒋介石的自尊心,以至于到失声痛哭的地步。蒋介石在919日的日记中写道:实为余平生最大之耻辱也。

面对罗斯福的最后通牒,蒋介石已无法再拖延,于是转用围魏救赵战术。蒋介石的战术是:并不直接拒绝交出军队指挥权,而是说史迪威得不到中国人的信任,所以不能把指挥权交给史迪威,请罗斯福另派一个中国人可以信任的人选。他就同意交权。920日,蒋介石对赫尔利说:中国军民恐不能长此忍受史迪威的侮辱,此殊为中美两国合作之障碍物也。另外,蒋介石把国家的名誉和蒋自己的名誉联系在一起,声称中美合作必须是友好、和善的,绝不能有一丝强制性,绝不容许损害中国国家与个人的人格
  
924日,蒋介石和宋子文致电罗斯福,答应由美国人任中国军队总司令,但永远不同意由史迪威担任。926日,蒋又经宋美龄向罗斯福转达了如下电文:余对罗总统平时的主张与意见无不尊重。但关于中国之三民主义与中国之主权,以及中国国家与个人之人格,如稍有损丧,则余必不惜任何牺牲,决不能因循迁就。否则即使联盟国作战完全胜利,则虽胜犹败。余决不能使中国赤化与主权动摇,并望友邦间能互相尊重人格也……但无论美国如何变化,余自信抗战根据地与军队,决不致崩溃。吾人如再恢复独立抗战之态势,则对内政与军事情势,决不能比现在更坏……惟事实证明,史将军非旦无意与余合作,且以为受任新职后,余将反为彼所指挥,故此事因而终止。如罗总统指派之任何美国将领,而富于友谊合作精神,以接替史将军,余必竭诚欢迎,且将尽力之所及,支持其作战,加强其权限也。
  蒋介石表明了他的底线:中国国家与个人之人格,如稍有损丧,则余必不惜任何牺牲,决不能因循迁就。否则即使联盟国作战完全胜利,则虽胜犹败。这也就是说,蒋介石把国家与个人的人格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而抗战胜败倒在其次。蒋介石不惜决裂的态度,让罗斯福感到为难。
925日以后,罗斯福一直苦苦思考,犹豫不绝。美国虽然不喜欢蒋介石,但也没有其它解决办法。华莱士说:除支持蒋介石外,好像没有别的办法。现今中国的任何领导人或集团,显然都没有足够力量去接管这个政府。我们而所能作到的,只能是影响蒋氏采纳中国进步人士的建议,对政府注入新的活力。
  
106日,罗斯福给蒋介石致电说:可以考虑更换史迪威中国军队前敌总司令的职务,但建议保留史迪威对缅甸远征军的指挥权。蒋介石拒绝了罗斯福的建议。赫尔利则频频劝罗斯福让步,更换史迪威以换取蒋介石的合作。1012日,赫尔利给罗斯福去电说:如总统支持史迪威将军,则要失去蒋主席,甚至还可能失去中国……请总统另派一位能够与蒋主席协力合作的年轻将领。1018日罗斯福最后决定让步,调回史迪威,派魏德迈出任蒋介石的参谋长和在华美军司令。同时,把缅印战区和中国战区分离,中国战区由魏德迈指挥,缅印战区由索尔登指挥史迪威被召回国,蒋介石甚为高兴。1021日,蒋介石在日记反省录上这样写道:对此事之隐痛,亦可谓极人生之所未有也……中美已误之国交,抗战已颓之形势,皆得由此启起机钥。此后军事、外交与内政,乃可按计划实施矣。1020日蒋介石在史迪威辞行时,对史说:我们性格各有所长。不如分地工作,各展其长。蒋介石授予史迪威青天百日勋章,被史迪威拒绝。但史迪威在启程前,却向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致电道别。

3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2 回复 homepeace 2009-9-7 09:53
重温历史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7 18:4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