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沁园春雪的英译并附诠释 [2015/03]
- 一首震撼人心的英文诗---请中國人三讀,也值得西方人三讀 [2011/02]
- 忆1977-78中国恢复高考时的往事 [2018/05]
- 《三线学兵连》电视片拍摄追忆 [2018/06]
- 中国地名元宵灯谜谜底揭示 [2015/03]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编委会和前言 [2009/06]
- 贺知青战友重游凤县 [2018/08]
- 秦岭盘山公路上的酒奠梁碑 [2018/05]
- 看电视剧《初心》有感 [2018/03]
- 新西兰的怀唐伊日 [2018/02]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8)历史1-23 [2009/07]
- 中国文学部分传统名著的英文书目 [2009/07]
- 中庸之道,过犹不及 [2009/05]
- 蔡英文辅选被人甩巴掌对方称只是摸摸脸 [2009/11]
- “雪山狮子旗”不是西藏旗帜 [2010/07]
- 建议读读《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普及标准》 [2009/06]
- 评介相声关公战秦琼 [2009/04]
- 也谈中国困难时期(1959-1961年)饿死3000万事 [2009/08]
- 中文繁简字用例漫谈 [2009/07]
- 重游知青点 [2009/01]
- 乞讨祭品之余的人 [2009/05]
-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009/05]
- 诗词是抒发情感的凝练文体---《五一感怀---调寄满江红》自注 [2009/05]
- 孝元皇后王政君“历经七朝”质疑 [2009/06]
- 到底谁才是十四年抗战的中流砥柱? [2009/08]
- 自嘲 ---调寄西江月 [2009/04]
- 留给儿子黄金满筐,不如传授他一部经书 [2009/04]
- 回忆文革时挨整的老师 [2009/06]
- 诗歌传亲情 天涯若比邻 [2009/06]
【读史札记】
“不可忘”与“不可不忘”
---看台湾政客们的小肚鸡肠
李西兴
《史记·魏公子列传》里有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公元前257年,秦军围攻赵都邯郸。魏信陵君公子无忌的姐姐,是赵惠文王的弟弟平原君的夫人。赵国多次向魏国求救。魏王使将军晋鄙率领十万大军前去救赵,却“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信陵君曾帮助魏王夫人如姬报过杀父之仇。他采用门客侯生的计策,请如姬在魏王卧室里窃取发兵的虎符。然后,信陵君率门客包括勇士朱亥,一起“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验兵符虽然符合,却心存疑惑,不服气把军队交付给信陵君。朱亥就从袖子里取出四十斤重的铁椎,杀死晋鄙。信陵君用从晋鄙手里夺取的魏国军队,进击秦军。秦军被迫撤走,邯郸解围。
事后,信陵君知道魏王不会原谅自己,就让魏军部将领兵回魏国。他和门客留居赵国。赵王及赵国臣民,都非常感谢信陵君救援之功。信陵君本人也“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有客人劝他说:“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於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於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於赵则有功矣,於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
这个故事又见于《战国策》魏策四“信陵君杀晋鄙”条。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唐且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 :“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臣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台湾遭“八八”风灾重创,既是天灾,也是人祸。有识之士认为,一是陈水扁当政期间,上行下效,贪腐成风,水利工程拨款数以百亿(台币)计,却成效甚微;二是马政府的博士团队,行政经验不足,救灾不力。至今刘兆玄“内阁”集体总辞职,算是暂告一段落了。救灾期间,大陆各界踊跃捐助。而马英九迟至九月七日,才首次对大陆援助表示谢意。据台湾当局的官方统计,大陆所捐善款届时已达51台币,是世界各国援台善款总和3.8亿的13.4倍。
对此,国民党副秘书长张荣恭说:“去年台湾方面对汶川地震赈灾捐款,也是大陆所收到的最多的外来捐款。所以马英九今天强调,这展现了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民族感情。”
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日前接受台湾《旺报》专访表示,台湾“八八风灾”发生后,大陆发动大规模赈灾。此时却发生达赖事件,确实伤害了大陆方面的感情。他认为,台湾对大陆的爱心赈灾,从高层到一般百姓,都少了一个感谢。
江丙坤说:莫拉克台风带来八八水灾,大陆各界对台湾及时伸援,表现人溺己溺的精神,我们心存感激。大陆海协会在8月10日两次传真过来,第一次是对往生者表示哀悼、对灾民表示慰问;第二次是诚挚的表达“愿意根据贵方需要提供必要援助”,也就是说“我们能够做什么,而且马上就能来”。从这两次传真可以看到,去年四川大地震,台湾政府、人民出钱出力协助救灾。这次大陆感同身受,也想回馈。
江丙坤说:大陆方面透过海协会的捐款已经达到10亿台币,透过政府和国有企业达到4.5亿台币,民间达到30亿台币,在大陆的台商也捐了6亿台币,合计将近51亿元台币,这恐怕是大陆援外救灾最大笔善款了。去年台湾对川震的捐款,也差不多是这个数目。
其实两岸的相互灾害救援,是不能单纯从捐助善款数额来看待的。起码要结合灾情的程度,双方的经济状况,特别是援助方有无灾情等各方面情况加以比照。
请看有关两岸两次灾情的简况:
2008年【新华网】6月12日电:截至12日12时(地震发生10日之后),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159人遇难,374141人受伤,失踪17469人。
2009年,台湾灾害应变中心22号透露,截止到21号(风灾发生13日之后)晚上10点,不包含高雄县甲仙乡小林村和六龟乡新开部落疑似遭泥石掩埋人数,“莫拉克”台风共造成全台160人死亡、490人失踪、45人受伤。
简单地说,汶川地震,仅就受灾人数而言,就是莫拉克台湾风灾造成的伤亡人数的100倍以上。那么,按台湾当局的统计数字,双方救助对岸的善款款项相当,也就是说,大陆捐助台湾莫拉克风灾的诚意,可谓超过台湾捐助汶川地震的100倍。
2008年,台湾人均收入为17393美元,而中国大陆人均收入为1100美元。也就是说,台湾的富裕程度是大陆的15.8倍。所以,在双方救助对岸的款项相当的情况下,比大陆富裕15.8倍的台湾,以不足大陆汶川受灾程度百分之一的风灾,接受了来自大陆的和自己援助汶川相当的善款。究竟两岸谁的诚意大些?
何况稍晚,同样是这次莫拉克风灾,也在大陆沿岸造成一定程度的灾害,受灾面积和灾民数量都比台湾岛上的要大。因为大陆政府救灾得力,疏散灾区民众达100多万,所以才没有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后果(仅有8人罹难)。
大陆方面,在援助台湾救灾时,不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民众,都多次提到台湾方面去年对大陆汶川地震的援助。这是符合“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的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的。
而台湾政客却小肚鸡肠,在迟来的感谢对岸援助的同时,总是不忘絮絮叨叨地把自己曾支援汶川地震的事挂在嘴上,犹如向对岸讨债似的。回顾古人所说的:“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试问:自诩继承中华传统的国民党政客们,你们道德风范的素养何在?用这样的说话方式向对岸表示谢意,你们不觉得惭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