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新中国的60位外国人(10)

作者:lixixing  于 2009-9-22 11:03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中华文化|通用分类:其它日志

关键词:

 

影响新中国的60位外国人

 

50.沃伦·巴菲特 (1930- )

    巴菲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他依靠股票、外汇市场的投资,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富翁。他倡导的价值投资理论风靡世界。20066月,他捐出300多亿美元的私人财富投向慈善事业,这是美国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私人慈善捐赠。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深深影响到中国人,即不以股票价格作为投资标准,投资决策依据主要是公司的商业经营活动。他的投资理念的精髓是,要想取得投资成功,除了选择正确的行业,还要对公司的财务报表和高管人员的智力、能力、性格进行分析。巴菲特的书籍和言论,也成为中国企业和股民的“红宝书”。

    巴菲特被美国人称为,“除了父亲之外最值得尊敬的男人”,是7000万中国股民及其亲属,耳熟能详的“股神”。多数中国股民认为,他是“运气好”。其实他是个天才。他倡导的价值投资理论,风靡中国大江南北。巴菲特说:“中国的世界地位会不停上升,中国在世界舞台上越来越重要。”巴菲特让很多中国青年,不仅为改善生活去赚钱,更是为了做慈善家去赚钱。(何茂春)

 

51.高仓健 (1931-)

    日本著名电影演员,主演过《幸福的黄手帕》、《追捕》等影片。改革开放之初,日本电影《追捕》和《远山的呼唤》在中国上演。高仓健为片中主角。他是所谓的“性格演员”,以性格表现魅力,以性格展示人生,以性格体现价值。他饰演的角色多为下层小人物,或处社会边缘,或不为社会所接受。但极富性格特点,极有道德感和人文精神。

    一部《追捕》,让中国人在上世纪70年代的最后时刻,认识了这位沉默寡言的日本演员。他一度成为中国女性心目中“男子汉”的标准形象。他在《追捕》中和“真由美”,一起骑马在草原上飞奔的镜头,让许多人至今难忘。他的硬汉形象、冷峻的气质,都在当时完全超出面临着许多具体而琐碎日常生活困难、为柴米油盐奔忙的计划经济下中国普通男人的平凡状态,也成为从封闭中走出来的中国一个不可多得的新颖人物参照。于是,中国人浪漫的梦想,使他被赋予一个演员难以具有的巨大意义。高仓健散发出一个陌生世界的奇异魅力。许多年间,高仓健都是中国人心中的偶像。直到《千里走单骑》上映,我们才看到一个面临诸多困扰,如今垂垂老矣的高仓健扮演的父亲,才让他回到真实世界之中。(张颐武)

 

52.戈尔巴乔夫 (1931- )

    苏联领导人,1985年至1991年任苏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他在职时期的政策导致冷战结束,为此他于199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他的改革政策,也使得苏联解体。另外,他在任期间促成了中苏关系正常化。

    戈尔巴乔夫是在勃列日涅夫的盛世昙花一现后,苏联经济衰微、国力陡降的情况下开始执政的。他是深感苏联面临严重全面危机的国家领导人。他的以“新思维”为主线的改革,原是想使苏联摆脱危机。这种先政治体制、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改革,却最终导致苏联解体。他以“葬送了苏联”的恶名,在我国广为人知。但苏联解体,不能完全归咎于他一人。更复杂、更深刻的原因,还有待深入研究。他的《新思维》一书,曾在我国出版发行,有很多读者。《新思维》中对世界开放格局、大国合作等的论述,曾在我国思想知识界产生不小影响。他对北京的访问、与邓小平的会谈,成了恶化多年的中苏关系解冻的标志,为中俄关系的新前途做出了贡献。在当今研究、评析苏联发展和解体问题时,戈尔巴乔夫是一个无法回避,也不能回避的人物。(闻一)

 

53.约瑟夫·奈 (1937—)

    美国著名学者。[]1964年获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曾出任卡特政府助理国务卿、克林顿政府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和助理国防部长。后来重回哈佛,曾任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现为该院教授。约瑟夫·奈提出了很有影响力的“软实力”的概念。强调在国际竞争中,不仅要有经济、科技等“硬实力”(Hard Power),还需要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所产生的“软实力”(Soft Power)

    最早提出国家“软实力”的是鬼谷子,现代学者最早提出“软实力”概念的是王沪宁。但国弱声弱,中国人没人关注。这是理论界“国重言重”的现象。美国人约瑟夫·奈因“软实力”成了名。不过,他的确是伟大的学者,改变了国际关系学的分析传统。

    25年来,奈多次往返中美之间。2002年至2007年间,他领导的肯尼迪政府学院,每年为中国政府培训60名中央和地方官员。奈的儿子领养了一个南宁女孩。奈认为过去30年间,中国的道路走得非常成功。这些都帮助中国提升了“软实力”。中美两个经济体之间,不是一种“零和博弈”关系,而可以是一种双赢的关系。这是“中美G2”的先声。(何茂春)

 

54.小泉纯一郎 (1942- )

    日本前首相。[]1972年首次当选众议员。历任自民党副干事长、全国组织委员长、厚生大臣、大藏省委员长、邮政大臣等职务,20014月出任日本首相。小泉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并且推动日本军事政治大国化,使日本军国主义又有重新抬头的迹象。

日本内阁像走马灯似的不断改换。2001年上台的小泉纯一郎,在位子上坐了5年半,算是20年来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小泉能在台上坐5年半,靠的主要是其经济政策。由于小泉内阁推行了一些改革,使得日本经济一度摆脱了困境。小泉的“强人”形象也受到一些日本人的追捧。但这5年半对日本与亚洲邻国的关系来说,却意味着紧张与冷峻。小泉不理会中韩等国的反对,多次参拜靖国神社,激起中韩民众的强烈抗议。中国人将他视为中日关系“政冷经热”的“制造者”。小泉毁掉了中日民间的相互好感。这种好感建立起来是非常不容易的,恢复也是非常不易的。他在中日民间制造了需要长时间才能消除的负面情绪。小泉离任时有些伤感地说,“我当首相后,哪里做得最好,哪里做得坏,自己也不知道。”但中国人知道。(丁刚)

1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7 22:0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